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百科: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

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叁仟森林(sanqiansenli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希望您喜欢!

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属非侵染性病害,病源主要有3种:一是营养土配方及调制不合理。配方中缺少菌根土、营养土肥力差、质地太细(透本透气性差),或者营养土没有充分拌匀,没有彻底消毒;二是育苗场地积水过多过久。三是苗期追肥不及时,造成缺肥而致

苗木失绿黄化。防治方法如下:

1.选好育苗场地选择地势乎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农田、荒坡、荒地、晒场及房前屋后空地为宜,容器袋排放整齐有序,步道平坦不积水。

2.合理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的配制以保持水分55%一85%,孔隙度20%一50%,pH值4.5—5为宜。常用营养土配方为:表土(或黄心土、泥炭土、冲积土)50%一55%,菌根土(即松林内的黄心土)18%一20%,沙子(或煤渣粉)15%,火土灰(或谷糠灰、草木灰)10%,钙镁磷肥(或复合肥、熟厩肥)2%—5%,将上述5种材料按比例充分拌匀后,用o.5%高锰酸钾(或5%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后拌匀(每立方米营养土用药液20—25千克),再用塑料膜覆盖,四周用土封严。1—2天后,打开覆盖物,通风7—9天,再次翻拌均匀,即可装袋。

3.及时追肥袋装营养土数量有限,其肥力满足不了苗木生长的需要,应在苗木生长初期施稀薄的人尿(或尿素、硫酸铵等氮肥1浓度以o.2%左右为宜。待苗木抽梢后,可适当加大浓度,并适量加施磷酸钙和氯化钾等磷、钾肥,浓度以不超过1%为宜,每周施肥1次.

4.病苗的防治湿地松容器苗一旦发生黄化病,在排除。营养土粘重板结和无积水影响的情况下,主要用施肥法治疗,一般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若苗木生长缓慢或已停止生长,可加适量赤霉素。每667平方米用肥液量为50—60升,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施2—3次,一般5—7天见效,半月左右就可恢复正常。

延伸阅读

花卉百科: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的防治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落叶松林中普遍发生而且为害严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我国最早发生在辽宁省。20世纪50年代,山东沙石山地发展营造落叶松人工林,20世

纪60年代后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也随之蔓延开来,几乎所有人工落叶松林内均有发生。

症状本病发生在落叶松叶部。发病初期,叶尖或中部出现黄色小班点,发展到2nm左右时,变为棕褐色,周边色淡,逐渐形成段斑,使病叶一半或全叶变成红褐色,

后在叶两面生成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性袍子器。病害先从树冠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8月下旬即大量落叶,整个树冠像火烧一样。落地的病叶当年产

生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囊座

病原落叶松球腔菌,属于子囊茵亚门、腔菌纲、座囊茵目、球腔菌属:本茵产生性抱子器、性袍子和子囊腔、子囊袍子。

性袍子器与子囊腔相似,球形,暗褐色,直径约85—90ym。性袍子单胞,短杆状,。性袍子无萌发能力,因此,在病害侵染中没

有作用。子褒座韧埋生于叶表皮下,后稍突出。子囊腔球形或扁球形,直径68—119Mm.腔内无侧丝o子囊棍棒状至圆筒形,大小为(49—118)Pmx(5.4一12)Pm。

子裹袍子无色,双胞,长卵形至梭形,横隔处稍纫缩,大小为(13.6—17.o)Pmx(2.7—3.4)71m。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经座在病落叫L越冬。翌年春季产午了囊、十桑泡子,5月下旬至6月—7旬:子囊抱子成熟,靠气流传播,由气几侵入叶内,潜育期1个月左右。该病

1年只发生1次,子囊把子是侵染来源,子囊袍子成熟后放散时期长达2个月左右。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密切:6月份温度20—25℃,日平均相对湿度76%以上,有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即重。

该病在7—20年生林木中发生严重,5年生以下的幼树和2[)年生以上的林木发牛较轻‘,在落叶松树种之间,日本落叶松较抗病。

防治

1.加强抚育管理,控制林分密度,通风透光,促进林木生长

2.药剂防治。可选用五氯酚、五氯酚钠或百菌清烟剂熏治.或用65%代森铵200—300倍液喷树冠。

花卉养殖: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栽培种植技术


湿地松和火炬松原产于北美东南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广泛引种栽培的一种优良松树,都采用播种育苗。

圃地应选择光照充足、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亦可选用通气性良好具有团粒结构的重壤土,砂性过重的土壤往往侧根伸展过长而细根较少。菌根共生是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圃地前作以松苗为好,新辟圃地应接种菌根。菌根发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6.8,故育苗地应为酸性或微酸性土,在中性或微碱性土上由于菌根发育较差,而苗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黄化现象。此外,土壤的整个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菌根而最终决定着松苗的生长状况,凡是土壤中有机质多,菌根发育就好。圃地的精耕细作也为菌根的形成和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一般为春播,在无霜害的情况下应尽量提早播。种子发芽很不整齐,持续期长,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可用50—60℃温水浸种24小时,但以低温层积催芽的效果较好,即将种子与砂混合或成层相间,置于0-5°C的低温条件下一个月左右,不仅可提高发芽率,而且可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催芽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保持砂处于湿润状态。一般采用开沟条播,为预防猝倒病发生,可按1:200的比例将6401农药与过筛的细土混拌,撒于播种沟底。播种沟间距离为18-20厘米,因种子珍贵,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通常不间苗,所以播种时种粒间距离应大致相等,一般为2-3厘米,每米长播种40粒左右。湿地松每亩播种量3-3.5公斤,火炬松2-3公斤,播后覆盖拌有6401的药土或黄心土,并随即覆草。

幼苗出土前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播种后约20-30天出土,湿地松比火炬松出苗略早,当幼芽出土30-40%时开始分批揭草。子叶带种壳出土,而且种壳脱落缓慢,须严防鸟害,派专人看管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在出苗期中,幼苗处于子叶时期,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抽梢,出现初生叶和侧根,但此时对干旱和病害的抵抗能力弱,要注意灌溉,预防发生猝倒病,可定期喷洒0.5%波尔多液,如已发病则立即喷0.5—1.0%硫酸亚铁防治。幼苗生长迅速,6月中旬即开始出现次生叶和侧枝,进入速生期,7月份为生长最旺盛时期,苗高平均每10天可增长2—3厘米,8月上旬大部分植株开始形成顶芽,但8月中下旬又开始第二次抽梢,9月中旬大部分植株第二次封顶,不少植株又开始第三次抽梢,湿地松和火炬松苗一年抽梢数次,多达4轮枝条,以第一次抽梢最旺。10月中旬除个别植株外,苗木高生长普遍停止,但地径生长尚在显著增长,直至11月下旬才停止。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如遇蹰地干燥失水,或雨季积水,土壤过湿或肥力不足时,往往出现苗木叶色变黄,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所以须及时灌溉,尤其在高温干旱的7-8月间,苗木生长旺盛时更要持续抗旱,但雨季又要注意排涝。及时除草松土,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适当追肥,施氮肥应在8月上旬以前结束.后期可施钾肥,以免引起苗木徒长和影响苗木木质化。

一年生湿地松苗高可达30厘米以上,地径0.5-1.0厘米,火炬松苗髙达25厘米以上,撊造林。优良苗木应该是茎干粗壮、坚硬、木质化良好,冬芽发育完全,根系发达,地径0.7-0.8厘米,可以出计束较多,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为了有效使用种子,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近年各地采用芽苗移栽,即先进行温床催芽,当幼芽刚脱壳尚未长出侧根时移栽于画她,移栽的株行距一般为8x10厘米。采用容器育苗对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造林成活率有较好的保证。育苗容器常使用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育苗袋,直径6厘米,高15厘米,容积约为400立方厘米,在容器壁上每隔2厘米打一个直径0.5厘米的小孔,以便通气排水和根系伸展。容器内所用的土壤,应该是在反复灌水后不至于板结,同时在灌水后半小时内即能充分排水的,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作为培育松苗用的,特别要有利于促进菌根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常用的是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表土、湖泥、火烧土等再添加20%左右的松林表土以接种菌根。土壤应为酸性(pH值5—5,5)。可直接在容器内播种,但一般都是先在砂床播种,待发芽出土刚脱去种壳时,拔出芽苗,移植到容器内。播种时期因地区而异,华南沿海可于秋季种子成熟后随即催芽播种,到翌舂用半年生苗造林,或者春播在雨季造林。长江流域一带多在舂季播种,当年秋季或翌春出圃造林。

花卉百科: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


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中的白粉病菌引起的花卉疾病。白粉病以危害月季、蔷薇、山刺玫、凤仙花、玫瑰、大丽菊、菊花、金橘、大叶黄杨等为主。发病适温为。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多雨过湿、相对湿度以上、植株栽种过密而又生长不良时,有利病害的繁殖与传播。

初时叶面上出现小白点,渐扩大为白色粉斑,后转灰色。白粉病菌并能染及茎、枝、花蕾。植株受害后叶片卷曲、枯萎,枝条发育畸形,发芽被毁,难于开花,严重时整枝死亡。月季、大丽菊、牡丹、瓜叶菊、凤仙花等易患此病。防治方法为:

①及时摘除和烧毁病叶,对枝叶作轻度修剪。同时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以提高植株抗菌能力。

②春季发芽前染病的,可喷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防治。

③生长季内甲染病的,可喷洒杀菌剂防治。如作7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80倍液喷雾,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等。

白粉病多在高温、潮湿、通风差的地方发病。栽培上应注意加强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植株发芽前可将发病枝、叶和芽剪去,立即烧毁,清洁田园,减少传播媒介。用药剂防治时,可在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倍液或二硝托布津剂进行预防。生长期可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二硝散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花卉百科:湿地芦苇大禾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建群植物以普通芦苇为主,芦苇是多年生的湿生植物,群体内部密度较大,潮湿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合各种昆虫的生长繁殖。大禾螟属于禾螟亚科昆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也是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经常发生的害虫之一,每年在各个芦苇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该害虫不但破坏了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植被,干扰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还直接影响了芦苇质量,降低了芦苇产量。

1形态特征

雄成虫翅展22~26mm,雌蛾32~40mm,体黄褐色,额扁圆,被以粗糙鳞毛。单眼黑色有毛隆,下唇须黄褐色,向前伸超过头长2倍,下鄂须鸟嘴状,淡黄色。口喙退化,触角丝状具纤毛,前翅狭长黄褐色,散布有橙色鳞片,中室端脉有2个小黑点,中室中部基域下方各有1个黑褐色斑点,前缘顶角附近向后缘有1条深褐色斜线[1]。雌蛾前翅沿中轴有1条黑褐色纵带,后翅白色,缘毛白色。腹部末端有黄褐色鳞毛丛,雄蛾后翅及其缘毛淡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35mm,圆筒形,乳白色,密布褐色细点,头黄褐色,颊区有单眼6枚,呈弧形排列,上唇及下颚黑褐色,其他淡黄色,胸部各节各具胸足1对。气门位于前胸盾片下方,气门前刚毛2根,腹部3~6节各有腹足1对,腹部末节有臀足1对,第1~8腹节各有气门1对,腹足趾钩双序全环状、黑褐色、臀板(肛上片)两侧各有色斑,刚毛4根[2]。蛹:圆筒形,初期为乳白色,后变淡褐色,羽化时为黑褐色,头壳黑褐色,复眼灰黑色,腹部第2~8节各有气门1对,后足长达第7腹节,腹部末端光滑无臀棘。

2生活习性

目前发现大禾螟只取食芦苇1种植物,每头幼虫可为害1~3株芦苇,每株芦苇内只有1只幼虫为害。据报道,大禾螟幼虫为害甘蔗时,幼虫取食先从心叶向下逐渐钻孔,然后爬到生长点为害,使甘蔗产生枯心,直至叶片变黄枯死,这与为害芦苇的症状不同。大禾螟幼虫为害芦苇时,将芦苇咬断,幼虫进入芦苇茎节内部,向下取食为害,直至茎节端部。老熟幼虫在芦苇地下茎内化蛹,蛹期15d左右。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藏于芦苇枯鞘中或杂草丛中,用黑光灯可诱集到大量成虫。

3为害特点

以幼虫在水面处咬断新生的幼嫩芦苇后,钻进水面下的芦苇内取食,将内部的可食物食光后,幼虫即转入另一株芦苇继续为害。幼虫转移时,方式比较奇特,先将原来受害植株端部咬断成4~5cm长的小段,幼虫将自身的尾半部分藏于其中,头胸部露在外,依靠头部摇摆,呈划水姿势,借助水层和风力攀附到另一株芦苇上,咬断幼嫩芦苇后,进入苇茎内部继续取食芦苇茎的内部组织[3]。这种转株方式可以减少幼虫在移动过程中的体能消耗,并可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会,提高幼虫转株的成功率。幼虫只为害芦苇水面以下和土层中的竖茎,目前未发现为害芦苇的地下横茎。

4发生规律

大禾螟在芦苇上只发现为害有水层覆盖的苗期芦苇,特别是长期积水的芦苇湿地,干旱或潮湿芦苇湿地内没发现该虫。长年淹水的地块发生最严重,受害轻重与芦苇湿地淹水时间长短成正比,一年四季有水层的地块是该害虫的常发地。水深在30~60cm地块发生严重,水深在20cm地块发生极少或不发生。发生密度以60cm水深为中心,依芦苇长势向四周呈辐射状蔓延,中心点发生密度最大,离中心点越远发生密度越小。幼虫4—5月出现,蛹期15d左右,6—7月出现成虫,幼虫危害期5—7月。目前尚不清楚大禾螟成虫产卵于何处、卵何时孵化及越冬状态。

5防治措施

5.1灯光诱蛾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虫源。可在大禾螟发生严重的地块或附近地块设置黑光灯,既可诱杀其他害虫,也可诱杀到大量的大禾螟成虫。既可在芦苇湿地养殖区内,也可在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诱集各种害虫作为鱼蟹饵料。

5.2人工防治

由于幼虫的特殊为害方式,在该虫发生地很容易发现大量的幼苗漂浮在水面,因此在芦苇生产和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现被害虫咬断无尖的芦苇苗,拔除水面下的受害株,带离发生地进行销毁处理,即可有效防除该虫[4]。带出田间的受害芦苇,无需做任何处理,因为大禾螟幼虫在没有水层的条件下无法转株为害。

5.3水层管理

水层管理应做到见干见湿。所谓见干见湿就是对芦苇湿地经常性地进行排灌,因为大禾螟在芦苇湿地经常发生在有水层和长期淹水的地块,幼虫转株为害也是依靠水层作为载体。因此,经常排灌水可以有效阻滞幼虫的转株速度,增加幼虫在转株过程中的死亡数量,达到防治目的。同时,经常排灌水,可增强芦苇地下根茎的活力和芦苇发芽力,能有效补偿由于大禾螟为害造成的密度损失。

5.4合理烧塘

采取适当合理的烧塘可减少翌年的虫源基数,这也是芦苇湿地管理过程中的常用措施,同时可兼顾防治其他害虫。但烧塘的做法不能连年使用,只能作为防治芦苇湿地病虫草害的方法之一,不到必要时尽量不要采用。

5.5生物防治

大禾螟的幼虫和蛹经常被寄生蜂所寄生。因此,可以利用寄生蜂防治大禾螟,该措施有可能成为将来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花卉百科:蝴蝶兰煤烟病的防治


蝴蝶兰又称蝶兰,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附生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马来半岛及中国台湾岛。其花色丰富,花期长,观赏价值极高,有“洋兰皇后”之美誉。近年来蝴蝶兰栽培面积及区域逐年扩大,但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常造成观赏性降低、商品性打折及经济效益受损。煤烟病主要危害蝴蝶兰的叶片,是一种表生菌,对植株虽无致死性危害,但覆盖在叶片表面的菌丝使叶片光合作用下降,导致植株长势衰弱,降低品质,影响植株美观,从而降低了商品价值。现将其病原特征、症状表现、诱发病菌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病原特征

煤烟病病原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的煤苔菌,菌丝暗褐色,串珠状,匍匐于叶面。分生孢子形态多样,单胞、双胞或砖格状。分生孢子器直立,长棍棒状,长280~455μm,宽42~50μm,分生孢子器也有近球形的,直径49~70μm。真菌是以蚜虫、介壳虫、粉虱等的分泌物为营养,在其上进行繁殖蔓延,但不侵入寄主,覆盖在被害叶片表面,引起黑色、暗褐色或稍带灰色的霉层,煤状物有时可以剥落。

2症状表现

该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初期在叶背面有透明黏性汁液,后成为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抹除后枝叶表面仍为绿色,以后逐渐增多,连接成片,形成较厚的黑色小粒点或刚毛状突起或黑褐色的煤烟状层,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植株提早落叶。该病发生时常伴有蚜虫和粉虱等危害。

3发病环境

一般该病发生在管理粗放、通风不良的兰棚;园内植株种植密度大,叶片相互遮挡,煤烟病害较为严重。在我国南方,每年3~6月阴雨、光照弱的天气及8~9月高温高湿的环境是发病盛期,冬季温室密闭加温而导致空气不流通也成为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温室内有蚜虫、介壳虫、粉虱为害的叶片和分泌物多的叶片上发生严重。

4防治措施

4.1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及品系,加强肥水管理,壮大根系,增强植株抗病力。加强园区管理,搞好园区清洁,定期对园区进行消毒,及时去除虫害威胁,清除病株,保持植株距离,不宜摆放过密。科学合理地调控环境的温湿度,适时通风,以减少发病率。尤其是早春、初冬低温高湿季节。灌水控水,以小水勤浇为宜,灌水时间以早上为宜。

4.2物理防治在发病初期,对病株可用湿布条揩擦发病部位,可去除表皮上附生菌层,切断病原菌的营养源,可有效控制煤烟病的发生。

4.3化学防治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害虫的发生和活动关系密切,蚜虫蜜露是煤烟病的重要营养来源和诱发因子。控制和防治蚜虫、粉虱、介壳虫等害虫以减少传播源,是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蚜虫可用10%吡虫啉2500倍液喷杀,粉虱类可用25%扑虱灵1500倍液喷杀,介壳虫可用0.9%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防治。

在煤烟病初期,可每隔10天喷施1次5°Be石硫合剂,可预防并减轻此病发生;在后期用50%的扑灭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5%抗霉灵可湿性颗粒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真菌性药剂,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可轮换交替用药。(收稿:2023-07-03)

作者简介:杨志娟,女,1979年生,汉族,籍贯新疆昌吉市,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观赏园艺植物栽培及选育研究。

相信《花卉百科: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叁仟森林”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sanqiansenlin.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