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花卉:泸州纳溪:10万亩桂花 让“绿色经济”悄然崛起
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叁仟森林”小编特向您推荐"了解花卉:泸州纳溪:10万亩桂花 让“绿色经济”悄然崛起",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今年,我们合作社成员黄永安的桂花苗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目前,我们合社作又通过自建的桂花网站,已预售桂花苗100万株,总价近250万元。”近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利群花木合作社理事长刘小峰谈起桂花苗木销售情况,充满信心。
近年来,纳溪区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桂花产业,高标准打造“十万亩桂花,千万株苗木”的“中国桂花森林公园”,助推生态发展,崛起绿色经济。
多元融资“输血”
“这批桂花苗的直径已达2厘米,每株我们只出10块钱,其余由政府补助,在技术和市场上有合作社指导和帮助,比我原来单独干风险小得多。”说起镇上扶持群众发展桂花产业,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刘安烈一个劲儿的称赞。
纳溪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全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破解发展桂花产业的资金瓶颈。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向上跑争项目,通过捆绑项目,借助项目资金,全力打造桂花产业。该区坚持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开展多形式的招商引资,借力建成品种齐全、树型各异、花木间作,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功能齐备的桂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
同时,龙车、丰乐等镇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发动人人出力栽种桂花树,动员纳溪籍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在外工作人员捐资栽树,在全镇掀起了桂花种植热潮。
规模打造“换血”
“这个新村是结合桂花产业来设计设计的,很漂亮,而且路、水、电、气设施齐备,以后发展农家乐很方便。”近日,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向天杰看着施工现场,满脸喜悦。当天,占地近70亩的新村点建设正式启动。
纳溪区坚持“规模化培植,集约化经营”原则,按照科学规划,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精品塑造的工作思路,采取集中打造、成片推进,坚决摒弃“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做法。邀请四川文翁化蜀设计公司设计,突出以马村、塘口、建坝为主,建设高标准的桂花综合精品园。对精品园实行分区建设,分为桂花文化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品茗区、休闲垂钓区、桂花文化广场、桂花文化休闲会所等多功能综合区域;在核心示范片区建成集休闲、度假、示范园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建成2个桂花文化特色集镇,3个精品桂花产业园,以桂花为媒,大力发展桂花特色文化旅游,把开发桂花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本土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桂花特色旅游线路。
桂花产业成本低、易推广、产值高、需求大,纳溪区瞄准这一商机,把桂花产业打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桂花新村”、“桂花庭院”、“桂花村庄”、“桂家乐”等具有桂花特色新农村示范片。
链条带动“造血”
“今年,我准备熏制桂花酒50吨,熏制桂花酒现在市场价为40元一斤,比原白酒高10多元,目前桂花酒还是比较畅销。”龙车镇鸿利酒厂老板屈东从事桂花酒生产近10年,近两年,借助桂花产业发展东风,桂花酒产销两旺。
为了壮大桂花产业链,纳溪区采取“一极支撑、链式发展、多头并进”的路子,把桂花基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桂花产品加工开发等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通过桂花品种资源收集与优良品种培育保护,繁育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着重开发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月月桂等品系30多品种,将纳溪建成中国知名的桂花苗木生产基地、交易中心和西南桂花名城。
同时,该区通过对桂花进行食品初级加工,着力开发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饮料、桂花蜜、桂花糕点、桂花糖、桂花浸膏、桂花精油等系列特色产品。同时,桂花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日用价值,尤其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我区紧抓这一“黄金”优势,引进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炼研发高附加值的桂花天然香精、终端保健品和药品,进一步挖掘桂花附加值。
扩展阅读
了解花卉行业:北京今年拟新增10处万亩城市森林
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如火如荼。今年将再启动35万亩,新增万亩城市森林10处。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介绍,10处万亩城市森林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在规划中的东郊公园里。“先种树,种完再建公园设施。”
10处万亩城市森林包括首都机场航空走廊的可视范围、首都二机场规划红线三公里以外区域、昌平南口荒滩、房山燕化地区、密云大沙河地区等。
位于东郊公园中的1.4万亩,是规模最大、最集中连片的。“西起东五环,东到六环路,北到京平路,南到通州宋庄镇附近。”强健说,东郊公园区域已有2.8万亩平原林地,将来还要再种2万亩,总规模将达到6.2万亩。区域现有一些中小河流、淹没地、沙荒地,还有一些湿地,包括藕塘、低洼地。按规划,这里将建设几个特色园区,包括北方树木园、湿地园和大地森林景观园等,为市民提供一个大面积的森林体验区。“北方树木园选种一些北方特色树种进行展示;湿地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大地森林景观园依托宋庄,把文化创意元素结合到森林景观建设中去。”强健介绍,在首都机场的航空走廊可视范围内,将建一片大地森林景观。“当飞机飞至距离地面200米的低空时,看到的将是一片绿海。”
“按规划,我们将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打造一个大的郊野公园。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公园的概念了,而是指一个区域。”强健说。
规划中的北郊公园,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向北,一直推到小汤山山脚下,并以小汤山为中心,包括天通苑、温榆河等。目前,平原造林工程已经在这一区域种树。
西郊公园,以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为主体,是目前四大公园中最成型的一个,下一步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
南郊公园,以南海子公园和南中轴森林公园为主体。目前,南海子公园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南中轴森林公园在南中轴路两侧,南六环以里,包括大兴区旧宫镇、西红门镇等。这个地区建筑设施比较多,还没有启动拆迁,前期要做很多工作。目前适合造林的地区基本已经种上了树。由市发改委牵头,今年南中轴森林公园要完成前期规划,划清四至边界。
在平原造林的同时,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健康绿道的试点。“健康绿道”的概念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今年,北京市将在东郊公园、海淀的“三山五园”、丰台园博园、温榆河、市区东西城的河道两岸等处,建设100公里到200公里的健康绿道,道路两侧将建设一些供人休憩的座椅等服务设施和一些园林小品等,还将开设自行车租赁点。按规划,北京市将打造1000公里的市级健康绿道,把城市、郊区的绿地连接起来,将北京打造成森林城市。
今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林业和园林等部门还将开展森林的降尘作用、森林对治理PM2.5的作用专项研究,把森林对生态的作用研究得更透彻些。“据研究,一公顷成熟的森林,生长期在10年到20年左右的,一年能降尘15吨到80吨不等。”强健说。PM2.5中的硫酸盐,就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森林恰好对二氧化硫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一公顷柳树林一年能吸收二氧化硫120公斤。
据了解,北京市原有林地大部分散落在路边、河边,成大块的很少,没有规模,生态效益发挥不出来。平原造林的目的是要形成森林网络和体系,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了解花卉行业:湛江30万亩花卉同质化待“洗牌”
日前,麻章区农民李福兴把自家2亩多的绿化树“大叶伞”砍掉了,他自嘲说:种了3年都没人要,以前这树长到1米高就能卖100多元,现在长到三四米高才卖10元,还不够人工和运输费用,再不砍掉就“连裤子都亏掉了”!。
曾几何时,花卉和绿化树是湛江农民心目中的“摇钱树”,“谁种谁发达”,如今人们谈“花”色变,许多花农弃花斩树,湛江花卉产业陷入什么状态,这些现象是否意味着“花卉经济”神话的破灭?
了解花卉:福建连城县打造万亩珍稀绿化苗木基地
在连城县宣和乡升星村宪阳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连片1000多亩高杆桂花、红叶石楠等优质绿化苗木笔直挺立、郁郁葱葱,社员们正忙着培育嫁接幼苗、扩大育苗规模。
连城全县有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近5000亩,仅宪阳合作社就有种植基地3000多亩,保有价值1.2亿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吴宪阳从2023年开始种植绿化苗木,开发出可作为城市行道树的高杆桂花、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新品种,并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绿化苗木种植产业。
今年,连城县为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宪阳绿化苗木合作社决定三年内投资1.5亿元,以宣和为中心,辐射莒溪、朋口、罗坊、莲峰等乡镇,在连城县内建成面积1万亩以上、保有苗木30万株,结合现代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基地。今年,该基地将投入5000万元,计划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
了解花卉行业:北方苗木市场“寒潮”悄然来袭
对于当前北方苗市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已经全面“入冬”,有人认为热度不减,有人认为大势向好但暂时遇冷。对这些说法无法简单地判断对错,因为每种声音的背后都有事实的支撑,个体经营的差异导致了每个人的遭遇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寒潮”确实来了,但它并没有全方位地席卷北方苗市,而是有选择性地侵袭着部分品种和地区。
花灌木受冲击最大
第一批感受到“寒潮”来临的是广大的花灌木种植者。记者通过对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主要花灌木产区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花灌木都有不同程度的滞销,价格一路下滑,部分品种售价甚至逼近成本价。
“最近靠山的天气有点冷,但比天气更冷的是灌木的行情。”辽宁省开原市绿动园林苗木繁育基地总经理王宇这样调侃道。在当地,传统品种水蜡、红王子锦带等表现令人担忧,前者几分钱一棵苗,后者则严重滞销。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等曾经风光的彩叶品种价格大幅下跌,很多苗农花1元钱购进的小苗,培育两年时间,目前工程苗售价1.8元至2元,与去年同期的3元至4元相去甚远,生产者的获利空间已经很小。
在山东昌邑,大量色块苗和地被苗量价齐跌,龙柏是秋季跌价最快的品种之一。昌邑花木场场长朱绍远告诉记者,用来做色块的龙柏成品苗,9月份的价格还能维持在每株1.7元左右,10月份就跌到了1.2元;嫁接的龙柏种苗,成本价是0.3元,现在只能卖到0.12元,跌破了成本价。
在河北、河南等地的苗乡,绿篱苗的滞销现象也很严重。河北邯郸七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明认为,产能过大、需求减少是形成当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花灌木,地径0.6厘米的国槐小苗也有类似的情况。”王建明说。
超大乔木仍受宠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胸径15厘米以上的超大规格苗木,凭借其立地成景的独有魅力,始终占据着苗木产品线的顶端,成为名副其实的苗市“常青树”。众所周知,由于国内苗木生产结构和需求偏好的原因,这类苗木的供应一直处在吃紧的状态,价格自然只涨不跌。
河北宏艺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新宏告诉记者,今年秋季,他苗圃里胸径1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苗木的销量还可以,利润也不错,采购方大多是房地产开发商。朱绍远在秋季曾接待了一位客商,这位客商斥资16万元购买了一棵大规格造型的五针松。超大规格乔木的成交额和利润率看上去让人兴奋,但这种产品的总量毕竟有限,成交的偶然性比较大,加上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仅仅依靠这类产品似乎并不是长久之计。
西北市场热度高
和华北、东北地区相比,西北市场今秋的情况似乎好很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纷纷上马,一举盘活了当地的苗木市场。在其他地区苗市步入低谷的时候,西北苗市却在逆境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从9月22日开始,银川地区的生态造林建设工程全面开工,秋季苗市随之启动。宁夏宁苗绿博苗木有限公司经理王彦昕告诉记者,大规模的造林工程对苗木需求巨大,新疆杨、刺槐、垂柳、白蜡等造林树种销售势头高涨,由于货源供应充足,价格也保持在春季水平。
“在今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陕西苗木市场最大的‘蛋糕’当属市政公路绿化。”陕西绿地白皮松繁育基地总经理安双正对记者说。今年,西安启动了全市二级公路建造和改造工程,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拨款,计划修建新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安双正表示,房地产和市政工程一直是支撑苗市的“两条腿”,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市政工程,这个消息对于苗木种植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西北市场的乐观前景吸引了很多外地苗木种植者的投资。沈阳市光辉绿源宋式园林研究所所长宋长宽表示,由于东北苗木在新疆的适应性较好,他的亲戚在距离乌鲁木齐四五十公里的昌吉州建了300多亩苗圃,效益很好,工程苗种出来不愁卖。此外,辽宁省开原市的郭云清和于忠诚也将密枝红叶李、金叶榆袋装苗直销新疆。
花卉百科:浙江台州万亩桂花打造产业链
最近,黄岩院桥秀岭桂花果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正连去了趟杭州,特地带回几坛当地产的桂花酒,想尝试用本地桂花进行仿制。合作社长期以桂花苗木为主营业务,李正连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实际上,他在做的,正好是很多社员想尝试又不敢尝试的事情。
合作社的“烦恼”:小小苗木年年断货
院桥的桂花苗木种植面积达万余亩,主要分布于井头、秀岭、四联等15个村,年产值破亿元,主要品种有大花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4个品种群。其中,大花丹桂又占总苗量的90%以上。
2023年,由100多位社员组成的院桥秀岭桂花果苗专业合作社成立,苗木种植面积达3800亩,大花丹桂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近2000万。
前几天,几位余姚客户买走了两棵百年大花丹桂(俗称“状元红”),一棵售价6.3万元,一棵售价9.7万元。这两棵树在合作社种了不到10年,当时每棵树的收购价不到2000元。
能卖到这么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院桥大花丹桂品种纯正、品质优良。
由于销路太好,合作社的苗木经常断货,合作社不得不从其他农户家中收购苗木补充,然而等在合作社门外的客户还是排起了长龙。
“有的是园林公司过来采购,有的是私人装点庭院。去年6月份扦插了200万株幼苗,今年3月份就被抢光了。”一位社员说,因为最近天气干燥,他担心苗木根部的泥土掉落影响销售,只好让客户们先回去。
“摇钱树”的尴尬:满园花落无人问津
院桥镇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桂花盛开的时候,他拎着塑料薄膜,把树上的桂花摇下来卖,摇了三天,总共卖了300多元钱。
照他的说法,桂花树简直就是“摇钱树”。可他却告诉记者,自己下次不去摇了。因为卖桂花需要收集、漂洗、挑拣、晒干多道程序,利润却不到苗木生意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相比之下,种苗木一年只要施一两次肥,不用除虫不用管理,投入少,收益高。
记者了解到,每年,该镇上百万斤的桂花掉落地上,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今年桂花花期也很短,只开了两三天就被风吹落了。
“桂花可以酿酒、腌制桂花糖,加工桂花糕,泡制桂花茶、桂花酒等,根、枝、叶、皮均可入药,桂皮、桂叶还可作调料。”院桥镇林特站站长鲍立友说,现在许多苗农还没开始在桂花中发掘商机,桂花产品产业链尚未形成,加工增值还未实现。
去年,他去金华参加桂花节,对当地的桂花糕赞不绝口。他断言,院桥桂花如果打出品牌,前景不会比现在的苗木产业差。
种植户的自信:梦想只差一步之遥
30年前,李正连开始做桂花苗木生意,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李正连坚持了10年,苗木生意终于大有起色。他觉得,院桥的桂花本身品质优异,政府对该产业发展也重视,只要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把这篇文章做好。
近年来,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副会长、中国木犀属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向其柏与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专家曾先后考察院桥镇大花丹桂苗木基地,对该镇大花丹桂作出了“花量多、花形大、花色红、香味浓、树体高、形状好”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大花丹桂”。
2023年,该镇向中国花卉协会提交了一份要求评定为“中国大花丹桂苗木之乡”的申请,但最终与这一称号失之交臂。
据了解,台州境内还没有任何地方获此殊荣。目前国内最有名的“丹桂之乡”是福建浦城县。而院桥的丹桂苗木产业无论是繁育面积还是产值,现均已超过了浦城。
院桥镇副镇长吴跃斌介绍,该镇当前正着力扩大苗木繁育基地,整合零散资源,收紧产业链,提高规范化水平,对尝试发展桂花产业的种植户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
他还表示,镇里在积极准备再次申报上述称号,同时将在明年秋天举办桂花节,届时把院桥桂花与苗木品牌一同推向全国各地。
了解花卉:桂花简介
桂花—九里飘香
梦骑白凤上青空,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樨风。
桂花是中国特有植物,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树形美观,终年翠绿,花小而芳香,其古朴典雅,清丽飘逸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桂花被当作吉祥、友谊的象征,互相馈赠。
金桂
Osmamthusfragransvar.thunbergii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是常绿木本花卉植物,金桂花黄色,是常见的类型,栽培品种较多,花极香。
银桂
Osmamthusfragransvar.latifolius
银桂叶较小,花极香,白色。
丹桂
Osmamthusfragransvar.aurantiacus
丹桂叶较小,花香味较淡,花色橙黄或橙红。
四季桂
Osmamthusfragransvar.semperflorens
四季桂叶较小,呈灌木状,花淡黄,一年数次开花,香味较淡。
了解花卉:重庆:三大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为荣昌效益农业锦上添花
园林苗圃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国家对此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即城市苗圃地面积不能低于城市建设用地的2%。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园林苗圃的发展也空前高涨。
荣昌园林苗圃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为荣昌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荣昌海棠香国际旅游文化节的胜利召开及荣昌打造“一城山水,半城海棠”的城市风貌为荣昌园林苗圃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为荣昌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基于此,荣昌县将主要打造古昌万亩特色花卉苗木、吴家万亩黄葛树、路孔万亩银杏苗木三大基地,具体工作如下:
古昌万亩特色花卉苗木基地。依托古昌台湾特色农业园,精心打造特色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打造集食用绿竹、甜龙竹、七彩樱花等特色花卉苗木的种植、生产、加工、教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吴家万亩黄葛树基地。依托现有的0.6万亩黄葛树建设以“县树”黄葛树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将其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黄葛树基地。
路孔万亩银杏苗木基地。建设叶苗一体化综合利用的银杏苗木基地,全面开发银杏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发展以银杏为主的花卉苗木1万亩。
此外还有现代农业园区精品花卉苗木基地和力争岚峰林场建设保障性苗圃。结合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猪—沼—林模式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打造现代林业和荣昌特色畜牧业结合的新亮点,积极争取资金建设苗圃,保障我县林业重点工程用苗。
到2023年,荣昌县花卉苗木基地将达到3.5万亩,建成三个万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一个现代化苗圃基地,实现花卉产值8000万元,力争支持我县岚峰林场建设保障性苗圃。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了解花卉:泸州纳溪:10万亩桂花 让“绿色经济”悄然崛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sanqiansenlin.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万亩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