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行业: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将再深入

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叁仟森林(sanqiansenli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将再深入",希望您喜欢!

22日,全国首家牡丹应用研究所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在菏泽成立,该研究所是北京工商大学、牡丹区人民政府和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将致力于牡丹的产业化应用研究,标志着牡丹应用从此有了专业的技术研究机构。

作为国家命名的“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资源优势突出。据了解,目前全市牡丹栽培面积达25万亩,全国90%的牡丹新品种、85%的牡丹出口都由此提供。按照规划,2023年菏泽市牡丹栽培面积将达100万亩。面积扩大的同时,菏泽牡丹产业也实现了从过去单一的苗木、观赏、药用逐渐走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发的综合利用之路,牡丹产业将成为拉动全市经济高效跨越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整合了科技、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牡丹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司与高校间的战略合作,能加速推进牡丹产业科技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变,围绕牡丹打造全产业链经济。

揭牌仪式上,菏泽市政协副主席陶体华称,牡丹产业是菏泽市未来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牡丹产业的发展,对菏泽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的成立,将在菏泽市乃至全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史上将写下重要的一页,标志着菏泽市在牡丹应用方面从此有了专业的技术研究机构。

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董银卯说:“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牡丹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加速推进牡丹产业科技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变,延长牡丹产业链条,拓展牡丹应用领地,发展特色经济,改善区域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繁荣地方经济。”

扩展阅读

花卉养殖:云南闯花市 茶花亟待产业化运作


“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妖桃都压到……”这是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明代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在谪居云南期间所写的一首词。眼下虽然尚未到春色时节,但一些等不及绽放的茶花已然开始吸引着市民参观,一些年宵花市场也可以见到些许茶花的影子。只是,热闹背后,大部分云南人都不知道,占据全国产量80%的云南茶花,经过多年的发展却依然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其产业发展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产量占全国8成

和玉兰、杜鹃一样被列为云南八大名花,并高居八大名花之首的云南山茶,因花期长,花大色艳,观赏价值极高,是国际公认的名花之一,亦是云南最具魅力的地方特色花卉,先后于1983年和2023年被定为昆明市和楚雄市市花。其实不光在云南,目前重庆、宁波等18个城市将茶花列为市花。

这当中,又以云南和茶花的关系最为密切,早在明代已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嘉靖年间,宦游云南的户部侍郎顾养谦就有“滇中花事之盛,为中原所未有,山茶花数以万计,映日如锦”这样的记载。

“目前,全省茶花的种植面积在6400多亩,专业化的生产企业有40家左右,产量超过10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以上。”省花卉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陆继亮说,茶花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楚雄、保山等地,其中,大理有550万株,昆明的产量在250万株以上,其次主要分布在保山和楚雄。

陆继亮介绍,云南是世界上山茶属植物最重要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全世界的山茶属植物有119种,云南就有39种,“可以说,省外的茶花大部分来自云南,而国外的茶花品种也或多或少带有云南山茶的基因。”

尚未实现产业化

然而,历史厚重、资源丰富的茶花,在云南却依旧没有形成整体意义上的产业。

“目前的茶花种植仍以分户小规模庭院经营为主体,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和设施设备落后,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依然不高。”从2023年开始从事茶花销售的魏范青说,虽然全省的产量很大,但除了“狮子头”、“大理茶”等少数几个普通品种外,其他的品种在全省范围内甚至无法满足同一规格1000株以上的供货需求。

以被称为“昆明后花园”的宜良为例,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有3万亩,种植品种2000余个,年产值达3亿多元,是省内最大的盆花、盆景和花卉苗木供应基地。但茶花的种植面积只有500多亩,这其中,万家凹村种植的茶花面积达300余亩,占全县茶花种植的65%,成规模的企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2023年前后的爆炒将云南茶花的价格推向了巅峰,但之后的崩盘也让90%左右的人选择了转行。近几年,云南的茶花实际上一直在低谷徘徊,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省花卉协会副会长、云南天龙茶花园总经理李天云坦言,2023年至今,云南茶花从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组数字支撑着李天云的这种说法,2023年云南茶花种植面积在3200亩以上,产值近4.1亿元;2023年,种植面积约4500亩,产值约6.4亿元;但到了2023年,当茶花种植面积达到6400亩以上的时候,其产值依旧徘徊在5亿元上下。

方兴未艾的产业

好在,几年的低谷徘徊也使得云南茶花产业化的声音越来越响。

此前出台的《云南省茶花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目标、二个市场、三个阶段、四个区域(昆明、大理、楚雄、保山)、五大体系和六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其中,六大工程包括茶花种质资源库建设、新优品种研发创新、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从2023年开始,昆明每年举办一届“茶花节”,而今年的“茶花节”,无论从规模、参与部门,还是参展水平、展出数量方面都胜过以往。此外,继2023年第27届国际茶花大会在楚雄成功举办后,2023年第29届国际茶花大会也将移师大理。

政府部门努力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在产业化方面做着努力。楚雄欣绿世界名贵茶花品种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专业茶花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汤勇俊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目前欣绿公司已发展茶花种植基地200余亩,产品主要销往省外,最远到达德国,特别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茶花深受国内外客商的喜爱。

只是,《云南省茶花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出,到2023年云南山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产值达40亿元、为社会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和为农民提供20亿元收入等远期目标,这在2023年全省茶花产值仅有5亿元的背景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花卉科普:山东曲阜红枣产业向“六化”迈进


今年以来,山东省曲阜市加快推进林果产业向优质高效经济型发展,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基地联动、农民互动”的思路,增添惠农政策活力,在提升大红枣品质、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狠下工夫,推动大红枣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

金秋的圣地曲阜大红枣挂满枝头,硕果累累丰收富农成为新亮点。据了解,防山镇以尚家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山区村庄,发展优质大红枣50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到300吨,收入近200万元。吴村镇峪西村是远近闻名的大红枣盛产区,全村大红枣种植面积1000多亩,拥有长红、圆红等十几个品种,产量高、质量优,亩均收入可达上万元。全村生产的圆红枣还被评定为无公害产品,并被命名为“山东省圆红枣高产示范试验工程项目”和“省级样板园”。

同时,曲阜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化链条。通过以“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形式,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存储、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使山区农家大红枣生产与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林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了保障,解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眼下正值曲阜吴村、防山、石门山等区域大枣成熟采摘的季节,除出售鲜枣,沾酒枣入库贮藏外,果农们正忙着晾晒干枣成品,优质甜润的大红枣色佳味美,引来众多省内外客户纷纷前来选购。

相信《花卉行业: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将再深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叁仟森林”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sanqiansenlin.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行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