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养殖:浙江余姚高风中学被授予“浙江省珍贵树木展示园”称号
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叁仟森林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养殖:浙江余姚高风中学被授予“浙江省珍贵树木展示园”称号",请您翻阅!
高风中学办学10年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2亿元,绿化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绿地率达55%。绿化风格别具一格,校园内绿化布局合理,植物品种丰富多彩,各种树木数量繁多,目前校园内有600多个树种,各类乔木5000多株,灌木300万株,还有精品盆景园一座,内有各种盆景5000多盆,被社会各界人士誉为“是全省中小学校中首屈一指、独领风骚的经典板生态园和景观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风中学校园内大量种植了罗汉松、黑松、大板松、银杏等珍贵树种树木。据初步统计,高风中学校园内胸径10—50公分的珍贵树种树木就有17种之多,数量多达1000多株。同时,高风中学把校园绿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绿化和教育相结合,使森林化、园林化、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成为陶冶学生的教育载体,让广大学生养成热爱自然、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时代意识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操。
高风中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珍贵树木(盆景)的引种培育力度,完善扩大建园规模,加强保护与管理,不断提升建设水平,使之成为珍贵树木种质资源库和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为该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快建设“森林余姚”作出重大贡献。
扩展阅读
中国竹乡—浙江临安
在长江三角洲南翼有一座被竹子覆盖了的城市――临安。境内沿线不论是山地丘陵、还是河谷平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青青翠竹,碧绿如洗。而勤劳智慧的临安人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竹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2005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到了1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63元,竹业成为临安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临安农民的心中,随风摇曳的竹子不仅是他们美丽家园的象征,更是他们富裕生活的来源。
临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杭州,西接黄山,是距离上海、杭州等大都市最近的山区市。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山林面积占市域面积86%,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境内峰恋叠翠,风光绮丽,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76.5%。在广袤的山林中蕴藏着丰富的竹子资源,竹林面积达98.7万亩,分别有雷竹、毛竹、石竹等11属63种。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
临安人自古便有种竹、食竹、赏竹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在临安於潜巡行时即兴所赋。而清朝年间著名食客袁枚对天目笋干亦情有独钟,在《随园食单》里大加赞赏,并把由天目笋煨鸡汤而得的鲜汤取名为“三笋羹”。
临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竹业生产。早在八十年代初原来的临安县委县政府就明确了“发动千家万户种食用菜竹”的工作目标,期盼着以竹笋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民发家致富。针对临安的地理环境与竹笋生产的特点,临安市对各类竹子的生产经营进行了区域化布局,实施 了“三竹并举,三产联动”的竹业发展战略,即菜竹、毛竹、笋干竹协调发展,基地、加工、流通三管齐下。出台了《临安市竹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丘陵缓坡发展菜竹、低山近山发展毛竹、中山陡山发展笋干竹。
近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更是加大了对竹产业的扶持力度。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15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竹产业发展,从雷竹园区建设、雷竹退化林地改造、笋干竹丰产基地建设、优良竹种引种、毛竹园区建设、毛竹新造林等六个方面予以经济扶持。在竹子重点乡镇建立了14个市级领导示范点,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市竹业生产。每年市委市政府还对种植大户、贩销大户、加工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根据鲜笋运输的要求,临安还开通了鲜笋运输的专用绿色通道,让山里竹农早上采挖的竹笋,下午就能出现在杭州、上海、江苏等地居民的餐桌上。
为了让农民能放心大胆地发展竹林,临安市还于2001年开展了山林定权延包工作,全市山林承包期延长50年不变,并依法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这不仅调动了农民种植竹林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有了法律的保障,许多有钱的老板纷纷出资采用租赁、入股等形式承包山林。使竹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林权稳定极大地调动了临安竹民发展竹林的积极性。他们纷纷走出家园,开发丘陵缓坡,利用荒山荒坡造林种竹。对现有竹林实施低产竹林改造,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实现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的提升。营造生态竹林,大力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在杭昱线等市内主要干道两侧建设竹林景观带。2006年,临安市菜竹、毛竹、笋干竹面积分别达到了48.9万亩、27.7万亩、16.2万亩,竹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27.6%。
然而竹林资源总量的迅速扩张也给临安竹农带来了一些问题。每年春天,成千上万株竹笋破土而出,成了江南人餐桌上难得的美味。但是因为春笋产出期集中,保鲜有困难,春笋旺季时,每公斤只卖得1元多钱。想致富的临安农民渴望有一种好吃、好卖,上市时间均匀的“四季笋”,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菜竹的经济收益。
依托临安市境内浙江林学院这一“近水楼台”,临安市的林业科技人员与林学院的专家精诚合作,加强了竹笋生产技术的攻关,利用竹笋笋芽四季分化的特点,成功摸索出了操作简便,农民易懂易学的“食用笋早出高产技术”、“笋用竹二季高产经营技术”等12项竹林生产经营技术。这些技术让雷笋提前100多天出笋,使得原本春天才有的雷笋在冬季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为了符合市场准入的要求,临安市大力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从种植到加工都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的标准。这些技术已经成为临安农民的致富法宝,给临安竹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2006年,全市竹笋产量达到20.9万吨,竹笋产值达6.42亿,全市15万竹农60%的收入来源于竹笋产业。
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天目菜竹笋的独特口感,标准化的生产使其具有了超群品质。天目山菜竹笋的营养和口味在同类产品中独领风骚,荣获了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先后2次获得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成为了商家和市民的抢手货。临安市内有12个鲜笋交易市场,在上海浦东等城市建有专门的竹笋交易市场,全市有5000多人专门从事竹笋贩销。每年,临安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要亲自带队前往苏州、无锡等地召开竹笋推介会。健全的销售网络使得临安的鲜笋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甚至销到了日本、韩国,年销鲜竹笋达10多万吨。临安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菜竹生产销售基地。
在大力发展竹笋种植业的同时,临安市还建起了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笋竹加工企业185家,加工产值10亿元。其中水煮笋年加工55000吨,占全国水煮笋加工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水煮笋加工中心。年加工毛竹1000多万株。形成了天目笋干、笋罐头、休闲笋、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竹建材、竹日用品等14个系列400多个品种。
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松友、康鑫、百孚等资金雄厚、生产能力强、销路稳定的农业龙头企业。他们纷纷以“订单”方式联结基地和农户,发展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同时,在林产品出产旺季,保证按保护价收购,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十年竹乡行,临安竹业取得大发展。在临安人的眼里竹海不仅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取之不尽的经济来源。十年来临安竹林基地增加了26.2万亩,竹业总产值增加了15.1亿元,竹农的人均收入增加了3926元。临安人在收获财富的同时,满山翠竹使得荒山披绿,森林覆盖率快速上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竹乡临安成了都市游人向往的绿色之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竹编、竹雕等竹工艺品成为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竹文化在这儿得到弘扬。临安竹业也为此成为了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示范林的培训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接待了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外宾以及国内1万多人次的参观考察学习。
展望未来,临安人将紧紧抓住当前竹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以精品园区建设与竹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抓手,把临安建设成为全国竹笋科技创新中心、加工中心与产品物流中心。
中国竹乡—浙江安吉
安吉县,地处杭嘉湖平原西北部,邻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一个迅猛崛起的对外开放县。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9个乡。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取"安县吉兮"之意。全县水陆交通便利,距湖州68公里、上海220公里、杭州76公里,县内水运航程52公里,船只可达湖州、上海、苏州等地。
安吉钟灵毓秀,得天独厚,素有"竹乡"之称。1996年,被原国这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国务院前总理李鹏同志亲笔题词"中国竹乡"。全县有竹林面积98万亩,其中毛竹林77万亩,小竹林21万亩,毛竹蓄积量1.32亿株,居全国之冠。年产商品毛竹2000万支以上,列全国之首。近年来,安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多项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兴村示范县、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温化先进集体、全国小水电先进单位、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安吉还是全国最大的竹制品和五轮转椅生产基地。
安吉的经济发展坚持杨长避短,注重特色,围绕建设"竹业强县"和"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以竹产业、旅游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竹业经济是安吉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安吉竹经济的发展围绕资源开发做文章,实施贸工农和外向型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投资多无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格局。已开发形成竹凉席、竹胶板、竹装饰板、竹工艺品、竹保健品、竹文体用品、竹中间体等七大系列7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笋制品是全县的传统拳头产品,木煮笋产量居全国之首。全县年加工各种笋制品能力已达到3万吨,其中一半产品出口日本。此外,在天目山南侧的安吉大片山区,盛产某种名的特产天目笋干、笋尖、笋脯等,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是百食不厌的美味佳肴。新近研制开发的国家级新产品--竹叶黄酮,可代替银杏黄酮,在降血脂、降血压、抗疲劳,防衰老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其系列产品竹啤、个个健饮料、竹康宁胶囊已投入批量生产。到1999年底,全县竹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0余家,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清汁笋和竹制品出口基地。
安吉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境内山峦叠障,绿荫环抱,山青水秀,林海茫茫,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3%、69.4%,是一个天然的绿色世界。"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举世无双的万倾竹海孕育出竹文化,竹风情,赋予安吉旅游独特的迷人魅力。境内坐落在海拔900多米山巅的无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抽水蓄能电站,以此为中心的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气势宏伟,巧夺天工;湖光山色、相得益彰,造就了"雾漫天荒坪,人在天上行;山隐竹林中,湖在青山顶"的人间胜境,堪称天下奇观。占地1200亩,拥有300多种竹种的安吉竹种园,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最大、品种最全的"世界竹子王国"。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山是黄源江源头,素有"浙北天然森林植物园"的美誉,奇山胜水相映成趣,云海雾岚缭绕其间,植被分布层次井然,是生态探秘旅游的绝佳去处。安吉还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的故乡,先生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被尊称“一代宗师”,日本称其为"中国画圣"。此外,境内千年古刹灵峰寺钟鼓悠远,明代安吉古城墙完整无损,灵芝塔、云鸿塔千年几立巍峨,天赋度假村湖光山色迷人,形成了一条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近年来,安吉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旅游生态化"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建筑"都市后花园"和"旅游大县"的战略目标。并先后举办了1997中国竹文化节、1998天荒坪之光旅游节、1999中国竹乡生态旅游节,成功地推出了天荒坪风光游、龙王山生态游和昌硕文化游三条旅游热线。旅游业成为安吉经济双一新的增长点。 展望二十一世纪,任重道远,安吉人民将解放思想,争创特色,狠抓落实,促进发展,继续按照"农业生产化、工业规模化、旅游生态化、交通网络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绿色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好青山绿水,建设旅游大县、经济强县,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花卉相关知识:浙江年宵花今年开得迟
昨天,在温州市区一事业单位上班的马小姐发现单位大厅里多了两盆”鸿运当头”,觉得一下子变得有年味儿了。
离春节只有十几天时间了,近日记者走访景山花鸟市场、学院路鲜花一条街发现,今年的年宵花仍以蝴蝶兰、大花蕙兰、鸿运当头、黄金万两、杜鹃、红掌、水仙花等往年畅销花卉为主角,价格与去年春节前基本持平,但市场购买的意愿却没像花儿那般“灿烂”,一些花店甚至鲜有顾客的影子。
一声叹息花店生意该旺的时候,没旺
市区学院路花之海花店的胡女士说,往年每到春节前一个月左右,花卉市场就进入年宵花的销售高峰期,往年这时都接到很多订单了,今年的生意却直线下降。另一家花店的老板更直接:“坐了一下午也没个人影,真是揪心。”
“往年这个时候年宵花的价格一般已经往上走了,但今年价格很稳定,像蝴蝶兰每株价格为35~80元,每盆价格260~1500元,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花鸟市场集雅轩的刘先生表示,今年受经济大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来购买年宵花的单位团体、市民相对减少,有些原本一向挑选1000元以上年宵花的老客,现在都改选600~800元的了。
花之海花店的胡女士说,许多顾客都喜欢“鸿运当头”的盆花,意在讨个好彩头,不过她店里的“鸿运当头”去年春节前卖200多元,今年还是这个价,“今年的年宵花怎么还不‘开放’,鸿运何时来啊?”
一枝独秀
水仙进价贵了三五成,难卖
也有例外,一直价格亲民的“凌波仙子”水仙花今年身价飙升了30%~50%,但销售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千姿花木店的刘晓娟说,由于产量减少、人工等诸多原因,今年水仙花的进价比去年后期差不多贵了一半,“一个小球零售价从5元涨到了10元,稍大点的要15元,这一贵更不好卖了。”刘女士摇头直叹。水仙价格翻了个筋斗,让鑫野艺术花店的黄女士也大吃一惊,她告诉记者,今年的水仙花进价涨了很多,她不得不提价,但是销售情况很一般。
一步步看
情人节市场预期难讲,担心
今年的情人节是农历正月初五,还在春节假期里,情人节的鲜花生意会怎样呢?市区学院路春城鲜花佬花店的袁慧芳已经做了15年鲜花生意了,她告诉记者,临近年底,鲜花价格浮动频繁。去年情人节,袁慧芳早早备了很多货,她和店员在情人节前夕通宵达旦工作。不过,今年的生意她并不十分看好,“大多数人都在放假,我宁愿生意少做点也不愿冒囤货这个风险。”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另一家花店的张先生也有这个担心:“今年我身边的大部分花商都看淡情人节市场。”
一点新招
蝴蝶兰“花魁”地位不保,疲劳
“除了经济下滑外,我个人觉得还与审美疲劳有关。”室内外绿化工程公司的陆小姐说,比如蝴蝶兰,因为外形美观且颜色鲜亮,这几年无论是自购还是送人,在众多年宵花中可称得上“花魁”了,但时间久了大家看疲了,销量也就上不去了。像大花蕙兰“黄金岁月”,今年销量就超过了蝴蝶兰,可能成为新“花魁”。出新招还是能吸引人的,比如组合盆栽效果就不错,“黄金岁月”加“大家闺秀”的组合卖500多元,销量就很不错。春城鲜花佬花店也推出了“黄金岁月”和“鸿运当头”的组合,看起来喜气洋洋。
市区学院路木栖地花艺店的郑女士介绍,店里的兰科品种80%是进口的,大花惠兰颜色多样,花期比蝴蝶兰要长,是店里今年的主推产品。除了组合盆栽,店里还把重点放在新奇盆花和高品质盆花上,“现在顾客挑选花卉,不单注重好不好看、造型新不新颖,还对花卉的品种、来源地、成活率有讲究,为此,店里在每盆花上都挂了一张养护小贴士,顾客都挺喜欢的。”
一个建议
买前先摸透花的脾气,更好
业内人士表示,除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外,今年花市的冷清与一些企业单位拒绝公款吃用、提倡节约经费有一定关系,花市能否复苏,再过一个星期就能见分晓。
建议初买花卉的消费者在选购花卉时先要摸一摸它的“脾气”,尤其是价格较高、品种独特的名贵花卉,如果不了解如何养护,导致高价买来的名贵花卉变成了一次性的节庆摆设,那就太可惜了。
中国兰花之乡—浙江兰溪
兰溪地处浙江中部,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兰花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兰溪历史上盛产兰花,故“溪以兰名,邑以溪名”。兰花遍及兰溪的崇山峻岭之中,到处是兰香四溢,兰蕙飘香,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唐朝建县一千多年以来,兰溪百姓就有养兰的习俗,有“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音自幽”等古诗为证。兰溪拥有丰富的兰花资源和悠久的民间养兰历史。
明清以来,“兰事”日多,“兰业”日盛。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历江南,闻说兰溪兰荫山有奇兰,带随从前来寻觅。兰荫寺僧不愿让奇兰逸失,就把奇兰藏入古井中。正德帝遍寻岗岗坳坳而不得,题写“兰荫深处”于崖壁,怫然离去。
明末清初名人冒襄王(1611-1693)《兰言四种·兰言小录》中云:“忆辛已春过兰溪,见县署(衙门)与邑大门高悬王仲山先生所书‘观瀔采兰’四个大字,极其遒拔。”这两处记载说明:在明代崇祯十四年时,兰溪县衙门和邑大门额上就书有“观瀔采兰”大字。
清朝植兰名家首推李渔。他出生于兰溪孟湖乡夏李村。在传奇小说、戏剧创作等方面富有成就,其选举理论具有世界性影响,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晚年寓居南京时,构筑了“芥子园”。园林建造了玲珑秀巧的“偑兰亭”,时不时去凭栏赏兰,大发思“美”之情。他还秉笔写了《兰》与《蕙》两篇散文,收入专著《一家言》,广为传播。
民国年间,兰溪兰花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元古梅”。“元古梅”是由兰溪养兰名家陈元吉于1916年发现并培植成功的。一度被无锡已故兰艺老前辈沈渊如先生移植。沈渊如先生在一本兰花专著中详细介绍了“元古梅”的来历以及栽培方法。以后其他学者和专家写的兰花著作也常常提到“元吉梅”,因为这梅瓣品种属于兰花的“贵族”,是不可多得的名品,现在该名兰已回兰溪。原产兰溪,曾一度流入日本的名品“佘蝴蝶”也于八十年代中期返回故乡。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兰溪的兰花带来快速发展。1987年2月23日,兰溪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以兰花为兰溪市市花。
1994年,兰溪市兰花协会宣告成立,会员不断增加,至今已逾300名,是兰溪最大的专业协会之一。协会会员利用各自的优势,开辟兰苑、兰圃、兰园。会员养殖兰花普遍在千盆以上,拥有3000盆者也为数不少。兰溪的养兰爱好者不满足于养殖兰花的“大路货”,而是努力寻觅和培育名品。目前,兰溪已培育了“雪洞荷”、“燕窝索”、“唐三彩”、“绮霞兰”等本地奇异品种。还从外地用高价买回了“元吉梅”,使离“家”半个多世纪的“兰花游子”重回故里,散发异香。兰溪人走出兰溪,和全国各地的养兰名家和养 兰爱好者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同时参加各种级别的兰花展。有多人获中国兰花博览会、海峡两岸国兰展、华东六省一市春兰展、浙江省兰协兰展等的奖牌100余枚,其中金牌十余枚。
1999年5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向兰溪市颁发了“中国兰花之乡”的证书。这既提高了兰溪兰花的知名度,又促进了兰溪新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效益农业的“催化剂”。
1999年底,兰溪市人民政府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在兰荫山麓,创建兰溪市兰花专业基地和专业市场,建设“中国第一村——兰花村”。新辟兰花村已成兰溪新千年的重点项目之一,首期规划200亩已经落成。兰溪人争先恐后抢“摊”兰花村,筹集巨资建造兰房,开辟兰苑。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兰荫山,千方百计争取成为兰花村的村民。
兰花村建于明正德皇帝题词“兰荫深处”的兰荫山北麓,南邻兰溪第一中学,北靠教师新村,东接国道,交通便捷,风景秀丽,文化氛围浓郁。总规划600亩,现已初具规模,再加上城郊30多处兰花基地,将是全国最大的兰花培育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兰花之乡的一个窗口,兰花村的功能为:一是基地;二是交易,整个兰花村就是一个大市场;三是城市公园的功能,兰花村将成为以兰花为特色的美丽的城市公园;四是旅游功能,兰花村内,除了遍地兰花和小巧玲珑的特色建筑外,还建有兰花史博物馆,供游人观花询史。兰花村以遍地的兰花,醉人的幽香,美丽的传说,古色古香的建筑为美丽的江南增加了一个崭新的旅游景点。
兰花村内主要设施有:兰花苑149个,兰花博物馆一座,牌楼两座,一条服务街,服务房56间。
每户兰花苑占地一亩左右,园内有可供养兰户居住、管理兼营业的房屋,造型为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为“青瓦白壁马头墙”。每个兰苑设种花大棚一个,供其种植兰花。在二楼设花园平台、屋顶花园。
兰花博物馆收集兰花史资料,陈列名人兰花诗词字画,同时为购买兰花的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服务街主要是兰花旅游纪念品销售处,建筑依山错落,从而形成古色古香的步行街。 兰花村的建筑,得到了广大兰花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兰溪的养兰大户均已入户兰花村,四川、河南、福建、台湾和浙江等地兰花大户也纷纷慕名前来落户,世界兰蕙交流协会会长黄秀球先生为兰花村题写了村名,他本人在兰花村也拥有一个兰花苑。
兰花村,家家户户以兰花为主业,户均种兰超千盆,漫步在小桥流水、水榭歌台的兰花村里,轻盈柔美的兰苑随风摇曵,幽香飘逸,令人心旷神怡。
2000年10月9日上午,中国第一村——兰花村举行了开园仪式,来自台湾、四川、河南以及本地的种兰高手,携20多万盆200多个品种的兰花,喜气洋洋入兰花村。当天兰花、兰肥等交易额达100余万元。交易市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享有“天下第一香”美称的兰花,必将在中国兰花第一村内越开越香。
了解花卉:浙江玉环春季花木市场生意火爆
叁仟森林讯连日来,浙江省玉环县花木市场人头攒动,市民们趁着春季,挑选各种盆栽、苗木,准备放到家里或种到阳台上,给自己的家添上新绿。
在自来水公司附近的城管临时疏导点,几家卖花木的店前面人来人往,有些市民在问苗木价格,有些市民在问种植细节。除了水果类的杨梅、苹果、广柑树苗外,还有一些柏树苗、花卉苗,旁边还摆放着盆栽,种类繁多。
“今天买了很多,准备都带回老家种植,因为有些树苗我们那里没有。”在我县打工多年的周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花木市场,选购了10多棵杨梅、樱桃、葡萄等树苗,准备带回嘉兴老家种植。他说,现在正直开春,花木容易种活,所以他趁着这个时间来选购一些在老家卖得比较少的苗木,比如杨梅、文旦树苗。
同样,家住坎门的陈女士也选购了几种盆栽,她说,这些盆栽种植比较简单,只要浇点水、晒下阳光就差不多了,所以放在家里或办公室里都蛮好。
据花木经销商们介绍,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最近的生意也开始变得红火,一天能卖到两三千元。
花卉科普:提档升级 浙江花儿别样“红”
花卉苗木看浙江!
浙江人谦虚地称,“只能说走在前列”。但其骄人业绩难挡齐聚的目光:
2023年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花木栽培面积达193万亩,总产值达406亿元,花木种植规模和产值居全国前列;以占全省种植业4%的面积,产出了占全省种植业11%的产值,浙江花木业位居全省种植业第一位,成为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当2023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时,“外向型”经济突出的浙江省面临转型,此时浙江花木业“逆势而上”,成为浙江省转型升级的一抹亮色。其发展思路和创新做法也为全国花木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多花齐放: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谁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谁就赢得了品种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占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浙江花木业发展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占领先机。
数据表明:浙江花卉苗木品种全国最多,其中花卉栽培品种达2500个;全省共有花卉研发机构50多家,科研人员1000多名;自2023年以来,共获得花卉研发成果100多项,通过国家和省级观赏植物审(认)定品种37个。
据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副站长洪兆龙介绍,“随着创新意识的增强和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2023年,整合全省育种资源和主要科研力量,创建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浙江花卉种苗产业发展;2023年,成立了浙江省唯一一个以省花卉协会牵头的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目前,建成了金华山茶物种园、安吉竹种园、森禾蝴蝶兰资源圃和杭州绿地桂花园等国家级水平的种质资源库。茶花、桂花、玉兰等传统名花育种水平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自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建成以来,浙江培育茶花新品种20多个,其中7个品种获得国际品种登录权。“十一五”期间,我国获国际登录茶花新品种74个,浙江选育的达40多个,占据了半壁江山。
桂花品种资源全世界共160个,而杭州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桂花基因库收集了130多个,其中60个为独有品种。
同样,企业、花农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十分强劲,成为浙江新品种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一直以来,我国F1代仙客来种子只能从国外进口,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写了历史,选育的仙客来系列品种填补了我国仙客来制种行业的空白;公司创新突破的多花树型蝴蝶兰新品种,则填补了浙江省花卉产业在优新品种创新、产品技术升级等领域的多项空白,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加速推动了蝴蝶兰产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国际山茶物种园资源,金华花之海园艺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杜鹃红山茶”,让濒危的茶花物种在金华开出鲜艳的花朵,弥补了茶花夏季无花的缺憾。
金华市花农方永根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自1997年以来,已筛选出1000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杜鹃花新品种株系,其中有200多个新优品种处于推广阶段,有18个杜鹃新品种被授权保护。
新品种的开发不仅抢占了市场,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23年,红叶石楠等新品种经推出后,累计创造产值80亿元。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培育的小果型“千指百态”佛手新品种,面市后大受欢迎,每亩年产值可达10万元,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
“坚持‘科技兴花’战略,重点培育新品种,要让‘一花多放’变成‘多花齐放’”。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对浙江花卉产业的期许正在变成现实。
“足智多谋”:实力领航产业发展
当今,花卉苗木的市场竞争,早已不单单是数量的竞争,而是产业化、标准化、差异化甚至是市场意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如何才能保持在全国花木产业的领航地位?打造大企业、造就大市场、做特色产品成为浙江花木产业加快发展的一组“重拳”。
据2023年统计,浙江花卉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园林绿化一级施工资质企业90多家,二级企业200多家,在全国50强中,浙江有19家。这些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消化”了一大部分苗木,拉动了全省苗木销售市场。
自2023年以来,浙江有4家企业获得“全国十佳花木种植企业”殊荣。其中,森禾种业、虹越花卉先后于2023年和2023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被推荐参加“国际种植者”评选,并分别获得全球第二名和第四名的佳绩。浙江花木企业成功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为浙江花木打响了全国乃至世界品牌。
打造品牌会展,提升浙江花卉产品知名度。
中国(萧山)花木节、中国(金华)苗木交易会、中国(长兴)花木大会等等接连不断举办,品牌和销量双收成为展会最大的成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萧山)花木节已连办9届,从2023年起,花木节上升为国家级展会。2023年,参展企业达成销售意向6亿元。浙江花木大量销往全国各省,并出口多个国家。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个性化发展同样成为浙江市场营销的制胜点。
“小苗卖0.5元,大苗能卖到1000元左右,如果通过造型艺术化处理后,苗木身价倍增,每棵售价可达到10万元、20万元甚至是上百万元。”洪兆龙以罗汉松为例,算了一笔账。
造型苗木前景广阔,近几年,浙江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花木节、博览会传授造型苗木的相关技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走精品化的路线,大大提高了浙江苗木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产业发展,浙江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近几年,浙江部分老板“借地生花”,开始将基础建在土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学习荷兰花卉拍卖市场的运作模式,把总部设在浙江,保留设计、研发和营销等核心环节;把基地设在外地,解决本省土地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洪兆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浙江花木产业持续发展。
据了解,浙江还在酝酿发展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逐步增强发展后力,加快缩小我国与世界花木产业的发展水平。
“点花成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浙江花木产业规模不算全国最大,但浙江的花农号称全国最挣钱。
2023年,浙江花木种植人均产值达3.6万多元,花木种植亩均产值8057元,成为浙江效益最高的种植业。2023年,金华市本级花农人均纯收入达2.2万多元,高出全市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萧山的新街、余姚的四明山、长兴的泗安等花木主产地,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木行业。
花木大村演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别墅”村、“轿车”村,在浙江屡见不鲜。
长兴县泗安镇早些年经济落后,自2000年发展花木产业以来,八成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大部分的农民开着小车去干农活,由过去的“一穷二白”变成了现在的“一富二绿”。
金华市下张家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花木亿元村。1999年,下张家还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贫穷村庄,2000年,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落户后,全村开始大力发展以茶花为特色的花木产业。2023年,通过花木销售,村民人均收入达5万多元,10年收入涨10倍。
金凤龙是下张家村最早搞茶花种植的村民之一,当年靠肩挑走南闯北卖茶花苗木发家致富,1994年花30多万元建起了村里第一幢3层楼房。2023年,金凤龙全年花木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
金华市花木产业的发展还直接带动了物流服务、休闲旅游等其他相关产业,其产值超过20多亿元。全市花木生产每年仅直接支付劳务性工资达2.7亿元;每到销售旺季,金华公路上每2辆大吨位货车中就有一辆是运送苗木的。
“点花成金”点燃了浙江农民发展花木产业的热情,浙江花木产业风生水起。2023年,随着长兴县和宁波市北仑区被评为第二批“中国花木之乡”,浙江花木产业的集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其生产规模和竞争优势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如今,浙江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萧山的龙柏、黄杨等花灌木,金华的茶花、桂花,北仑的杜鹃、茶梅,嵊州的玉兰,奉化五针松、余姚的红枫、樱花等,皆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特色花卉区域品牌,其产量和价格对国内市场有重要影响力。
“抓品种、抓技术、抓营销、抓市场”,洪兆龙用简单的4个词语勾勒出浙江花木产业提档升级的四大要点,也展现了这一美丽产业在浙江绽放出的最美丽光彩。
中国鲜切花之乡—浙江嘉善
1、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我县花卉产业起步1998年,经过八年来的培育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花卉苗木近1万亩,其中花卉种植面积近3000亩,涉及大云、魏塘、干窑3个镇11村,现有各类花卉生产企业和农户61家,主要种植的花卉品种有非洲菊、百合、鹤望兰、洋桔梗、凤梨、大花蕙兰、杜鹃等,其中非洲菊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年产各类鲜切花1.5亿支,盆花近100万盆。
2、花卉生产总体效益良好。近年来,我县花卉效益总体比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在调查中多数花农反映,2003-2005三年中,平均亩效益在1.2万元左右,超过大棚蔬菜的平均效益,而工效比种大棚蔬菜提高3-4倍。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总额3000万元,比2004年的1800万元增长了66.7%,我县最大的花卉生产企业碧云花园去年实现产值1600万元,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花卉市场销售比较顺畅。我县花卉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企业、基地带头,到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如碧云花园、嘉德花卉园艺场分别在上海和杭州设立多个销售店面开展批发和零售,掌握和了解花卉市场信息行情;二是有一定规模的花卉大户自己到市场联系批发客商,顺便帮花农代销一部分;三是花卉经销商和专业营销户到田头进行收购。在调查座谈时花农们普遍表示销路不成问题,并且认为鲜切花市场前景是稳中有升,销售趋势比较看好。
4、花卉产业化进程得到推进。花卉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全县花卉生产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有12家,占19.7%,大云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鲜切花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和浙江省十大花卉特色镇,同时花卉种苗生产和科技示范推广也得了一定的发展,已建成组培室2个,面积500平方米,可年产种苗种球600万株(个),其中,开地种苗基地已具备年产400万株的非洲菊种苗能力,今年为花农提供非洲菊种苗100万株,月产观叶植物组培苗8万株,已引进各类中高档花卉品种26个,可为花卉产业发展和种苗需求提供服务;碧云花园作为我县一个花卉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为我县花卉产业发展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了解花卉:浙江“中国红梅之乡”梅花节开幕
未见梅花,先闻梅香。昨日,长兴林城第八届梅花节开幕,引来不少游客前往赏梅。梅花是长兴县的县花,杭州西溪湿地和余杭超山引入的观赏梅均出自长兴。
作为“中国红梅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梅花种植基地,长兴林城镇栽种的梅花已有近百万株,形成了兼具经济与观光价值的万亩梅园。叶光明是林城当地的一名普通梅农,在他的印象里,长兴的梅花从“果梅”发展到“花梅”再到“香梅”不过十几年时间。“我自己大部分梅桩都卖给了长兴东方梅园,他们经过嫁接修成盆景或深加工做成梅花香水,让效益翻了好几番。”叶光明说。
长兴梅花产业不仅完成了从种植业到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几天,整片梅园内的梅花竞相开放,来林城看梅花的客人非常多,我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梅花园旁新荣华农家乐的潘老板告诉记者,梅花开时,每天的游客接待量上千人,营业收入一万余元。林城镇宣传委员黄蓉金则表示,今后林城镇将通过新农村及魅力乡村的建设逐步使村庄布局中,满足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需求。
据了解,长兴目前拥有的梅花品种主要有玉蝶、美人梅、绿梅、绿萼、长兴红等8个。此次“梅花节”的活动时间将一直持续至3月15日。
花卉科普:浙江玉环县花木市场生意红火
近日来,浙江省玉环县花木市场人头攒动,市民们趁着春季,挑选各种盆栽、苗木,准备放到家里或种到阳台上,给自己的家添上新绿。
“今天买了很多,准备都带回老家种植,因为有些树苗我们那里没有。”在我县打工多年的周先生一大早就来到花木市场,选购了10多棵杨梅、樱桃、葡萄等树苗,准备带回嘉兴老家种植。他说,现在正直开春,花木容易种活,所以他趁着这个时间来选购一些在老家卖得比较少的苗木,比如杨梅、文旦树苗。
在自来水公司附近的城管临时疏导点,几家卖花木的店前面人来人往,有些市民在问苗木价格,有些市民在问种植细节。除了水果类的杨梅、苹果、广柑树苗外,还有一些柏树苗、花卉苗,旁边还摆放着盆栽,种类繁多。
同样,家住坎门的陈女士也选购了几种盆栽,她说,这些盆栽种植比较简单,只要浇点水、晒下阳光就差不多了,所以放在家里或办公室里都蛮好。
据花木经销商们介绍,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最近的生意也开始变得红火,一天能卖到两三千元。
花卉科普:浙江奉化苗木经营:传统的才是精品的
叁仟森林4月22日消息:“老天爷给了我们两把剪刀,一把服装裁剪刀和一把苗木修剪刀。”这是奉化十分流行的一句话。正是凭着这两把剪刀,当地百姓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据《奉化市志》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奉化就有“赏花、种花、护花、摆花、送花”的习俗,元、明、清均有花事记载,1886年奉化三十六湾村民嫁接碧桃、红梅等苗木获得成功。1921年,五针松从上海传入奉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奉化早就成为五针松、红枫、茶花、樱花等品种的主产地。
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低迷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为了能在今年春季有个好销量,最近各地苗乡很多人在四处奔走,忙得似乎有些乱了阵脚。而记者近日走访奉化,和当地众多苗老板接触后发现,他们虽然也是“脚打后脑勺”了,却是忙而不乱,气定神闲,最主要原因———苗子供不应求。
“传统的才是精品的”
“我的苗子要想卖就全卖得出去。”邬老板有30多亩的苗圃,种的都是当地的传统品种。去年以来当地苗木销售虽然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很多品种的单价降了,但销售量和销售总额都在大幅上升,去年全市的销售额达到8.5亿元左右,苗农的苗子几乎都不愁卖。
成功的原因自然是奉化的苗子都是市场需要的,而仔细追究,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你:“我们几乎不种新品种,苗圃里都是传统品种。这么多老祖宗世代传下来、经过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品种,我们不会舍近求远。”
“红枫、樱花、五针松、桂花、玉兰、罗汉松、垂丝海棠、茶梅、茶花等几个拳头品种,占到本地苗木总产量的60%至70%。”奉化市花木协会秘书长胡绪海告诉记者,目前奉化的苗木总面积在11万亩左右。低山缓坡、气候温暖湿润、种植传统等因素决定了那里非常适合种植这些观赏性较强的亚乔木。
奉化苗木种植主体是面积20亩到50亩的家庭式苗圃,但因为种植传统的关系,家家户户的种植技术都非常过关。沿着溪口镇到江口街道14公里的公路一路下来,路两旁种满了苗木。虽然是各家各户的,但乍看上去就像一个管理严格的大型苗圃。即便一个只有几亩地的苗圃,苗子的株行距、定干高度、树形等都很整齐划一,造型苗也非常精致。高干苗、独干苗、造型苗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在奉化,多年以来形成了品种的自然分区。溪口镇以红枫、樱花、五针松等为主;西坞街道的金峨村以茶花为主。对于几个主产品中的生产规格,胡绪海介绍说,干径1厘米至15厘米的红枫、干径1厘米至18厘米的樱花、干径5厘米至15厘米的桂花、干径6厘米至20厘米的广玉兰等,茶花则是扦插苗到大苗都有。不同产地之间也在苗木规格上有所不同,形成了自然梯队。
“会种苗不如会砍苗”
认定了要发展传统品种,但如何适应随时升级发展中的市场需求?奉化苗农的学习能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至2023年,当地苗木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这期间苗圃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长。随后出现的苗木积压、降价令众多苗圃开始反思。在2023年至2023年的阵痛期,“卖掉一部分、分栽一部分、砍掉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做法在苗圃间蔓延开来。“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市场教会我们,求多不如求变化,会种不如会砍。”胡绪海表示,聪明的奉化苗农也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一大批劣质苗木被淘汰了,盲目跟风的、新入行的、投资能力弱的苗圃也正视自身情况开始调整转型。
2023年,奉化苗木产业基本完成转型,也正好赶上了全国范围长达3年多的苗市牛市。这期间国内苗圃虽然大面积扩展,但奉化的生产面积仍然维持在11万亩左右,当地苗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苗木品质的提升上。“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在其他地方也许推行很难,但这里的苗农却看着别人或经历一次就明白过来。”宁波市万弘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金贤表示,作为当地乃至全国的龙头企业,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中小苗圃看到“滕头园林”一亩地只种几十株苗,但规格大、品质高就不愁卖,自然也就跟着做了。
砍掉劣质苗不手软,销售优质苗当地苗农却是十分谨慎。邬老板以胸径4厘米的早樱为例介绍说,当地这种苗子产量较大,现在是有苗就不愁卖。但没有人趁着价格好全卖掉的,几乎都是为了抽稀而卖掉一部分。“剩下的苗子继续长,虽然苗量减少了,但过上一年,一亩地的总价值几乎是只增不减。”邬老板说,如今大家都会算这笔账了。
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市场起伏,别人大量扩张苗圃的时候,奉化比其他苗乡至少提前四五年完成了向精品化的转型。用胡绪海的话说,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现在看来效果很好。这两年别人焦头烂额推销苗子的时候,奉化的苗市却红红火火。
当然,奉化的苗木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实体市场、土地面积受限、有品牌的苗木不多等。但聪明的奉化苗农早就在积极寻找办法,如今他们在外地的苗圃已经有10万亩左右。本地的苗木种植则在积极向“珍贵园林用苗”发展,争取在其他苗乡发展起来以前提前拉开档次、抢占市场。“困难多办法更多”,胡绪海自豪地告诉记者,奉化苗木产业的升级发展会持续进行。
花卉行业《花卉养殖:浙江余姚高风中学被授予“浙江省珍贵树木展示园”称号》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叁仟森林”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sanqiansenlin.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珍贵树木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