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养花技巧

秋海棠怎么修剪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海棠怎么修剪”,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修剪方法

春季的修剪必须重视,因为夏季是它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需要较多的养分与水份的供养。而春季就要做好修剪。对于涨势较弱的、病虫害侵蚀过的、枯枝干叶等全部修剪掉。同时还要把过于密集的部位进行疏剪。

春季也是萌芽期,此时也可以进行打顶或是抽芽,让植物整体更加繁密。

注意事项

在修剪时要选用较锋利的剪刀,若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先进行消毒,剪刀一定不要有油渍与铁锈。

秋季的修剪与春季是一样。

花谢后要及时把残花剪除,以免继续消化养分。

冬季尽量不要进行修剪,只需要把枯叶全部清理掉即可。

修剪过后要全部清理干净,尤其是秋季的修剪,而且秋季修剪后可以适当的翻翻土。防止某些虫害在土中越冬。

夏季虽是生长旺季,但却不是修剪的季节,若要修剪,也只可以对一些病虫害严重的部位,或是枯枝进行修剪。

其实此植物的修剪并没有什么技术可言,而且友友要大胆的去修剪,它的生长速度与萌发力较强,很容易就可以恢复。

haohtm.COm扩展阅读

珊瑚秋海棠


别名:红花竹节秋海棠

科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半灌木状。株高40-60厘米,枝呈竹节式。叶片绿色有光泽,叶先端尖,叶缘成波状。花成簇下垂,蜡质,呈鲜艳的红色,花期长,1月开花。常见栽培变种有竹节秋海棠,叶面有白色小斑点,背面深红。

装饰应用:中小型盆栽,其株形直立潇洒,叶片大而美丽,花如悬铃,色泽艳丽,且花期特早,为优良的室内观花赏叶的花卉,可陈放在高几架上或窗前书桌上。

水:喜温度较高的环境,不耐水涝。夏、秋季温度高每天浇水1次。冬季控制水分,盆土三分潮湿即可。

肥:生长期每15天施腐熟液肥1次。

土: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温:喜温暖,夏季要求凉爽,忌炎热,生长适温18-25℃,越冬5℃以上。如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则能在冬季见花。

光:冬季需充足阳光,夏季需半阴。室内陈放每天至少要接受南、东、西窗前的散射光4小时。

繁殖:播种、扦插繁殖均可。4-5月播种,土壤要消毒以后和细砂混合,播后不必覆土,用木板轻轻镇压,18-22℃半阴地,约20天发芽。扦插在5-6月效果最好,插穗长10-15厘米,其质用砂土,一般25-30天,生根后即可另行盆栽。

每年春季应换盆,加入肥沃土壤,并在生长期剪去过弱枝条以及一些杂乱枝条。

 

秋海棠夏天怎么养


一、光照强度

秋海棠对于太强的光照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夏季的阳光,一定不要直接放在太阳光下面。应该将其移到有树荫遮挡的散光处,或者是放在室内的半阴处,只要不被强光暴晒就行。

二、浇水方面

在夏季的时候,浇水次数可以稍微多一些,因为气温会变高,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每天浇水一次,或是每天早晚进行浇水。不但要多浇水,还要每天都给植株喷洒一些水,保持湿度适合。

三、调整气温

这个时候的气温非常高,它不能在气温太高的环境下生长,最适合它生长的温度为18~25度之间。所以,要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降温。

四、注意通风

如果说夏季是在室内养的,就要保证养护环境的空气流通。如果说气候太闷且潮湿,不但不利于植株度夏,还会引起虫害。要是在室外养殖的,适当的遮光就行。

星点秋海棠


星点秋海棠(Begonia boweri cv. Tiger (B. albo-picto))又名:白彩秋海棠。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原产南美洲的巴西,我国已有引种。

形态特征:小灌木,多分枝。茎比较细,高60~100厘米,新枝绿色,老枝紫褐色,枝条先端下垂。叶椭圆状披针形,表面鲜绿色,具光泽,有无数银白色斑点。花朵白绿色。

同属常见的栽培种类有:竹节秋海棠(B. presiden-carnot):全株茎干光滑,茎节酷似竹节。叶互生,长圆形而偏斜,表面绿色,着生多数小斑,叶背和叶柄皆为深红色。

习性:星点秋海棠为温带种类,喜欢散射光和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

栽培管理:培养土以腐叶土、泥炭土、园土等量混合为好,植株宜放于棚内半阴下或光线明亮处养护。叶片较嫩,容易发生溃烂,因此入夏后应注意遮荫,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而引起叶缘灼伤。

生长季节浇水要勤,保持盆土湿润。冬季室温低于15℃时,要严格控制浇水,或用喷雾代替浇水。生长适温为18~21℃,温度过高易引起焦叶。高温季节,要注意周围空气湿度,每天要喷洒2~3次。生长期可每月施一次富含磷、钾的复合肥,或2周施一次稀薄液肥。

越冬温度不宜低于8℃。越冬期间若管理不善,如室温低、光线差,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时,浇水或施肥过多,易烂根烂叶。一般地,冬季应将植株放于棚内早晚可见日光处,停肥控水,隔一周可用与室温接近的水淋洗一次叶面。平时要进行适当修剪,以保持优美的株姿及良好的通风透气性。

繁殖:常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

1、播种繁殖可于早春进行,将成熟的种子播于繁殖盆中,内装腐殖土,保持16℃左右和一定湿度,即可生根。当幼苗出现2~3片真叶后,便可移植上盆。

2、扦插繁殖以5~6月效果为佳,选取植株顶端嫩枝作插条,长约10~15厘米,插入培养沙床中。每天喷雾沙床,一般插后2~3周可生根。

3、丛生的品种也可用分株繁殖。将长满盆的植株根系分成数丛,要避免损伤根系,然后分别栽植于盆中即可。

病虫害:若有根结虫危害根系,会影响根系的吸收,导致植株矮小失绿,可在根系周围埋入克线丹等杀线虫剂进行防治。此外,空气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灰霉病,应加强通风并用药

秋海棠科


花卉植物名 球根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tuberhybrida / 茶花海棠
产地与习性 由多种原产南美山区的野生亲本培育出的园艺杂交种,为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高温,超过32℃,茎叶枯萎脱落,甚至块茎死亡。生长适温6-21℃,相对湿度为70%-80%。冬季亦不耐寒。
形态特征 株高约30cm,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叶为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绿色,叶缘有粗齿及纤毛。腋生聚伞花序,花大而美丽。品种极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瓣皱边等。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等。花期春季。
繁殖与栽培 常用扦插和分割块茎法繁殖,也可播种繁殖。生长季节可经常浇水,但盆土不宜太湿,否则会引起腐根,空气干燥则会落花。生长后期逐渐降低浇水量。生长季节和花瓣,每半月施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四季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semperflorens / 瓜子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干燥和积水,生长适温18-20℃,低于10℃生长缓慢,要求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具光泽,卵形,叶缘有锯齿。花淡红色,腋生,数朵成簇。园艺品种很多,株型有高有矮;花有单瓣和重瓣;花色有红、白、粉和中间色;叶色有绿、紫红与深褐色。
繁殖与栽培
繁殖与栽培 播种、扦插与分株法繁殖。春、秋均可播种。分株多春季结合换盆进行。

花卉植物名 蟆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rex / 虾蟆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和鳊东部一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宜阴湿环境和湿润的土壤,夏季忌阳光直射。
形态特征 无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平卧生长。叶基生,一侧偏斜,深绿色,上有银白色斑纹。花淡红色,花期较长。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与播种法繁殖,生长季节10天左右施淡肥一次,应注意及时摘心,夏季通风不良,易受白粉虱危害。

花卉植物名 铁十字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masoniana / 马蹄海棠
产地与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冬季湿度不得低于10℃。夏季要求凉爽、半阴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温度以22-25℃为宜,不耐高温,超过32℃,则生长缓慢,怕强光直射。空气湿度80%左右。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
形态特征 根茎横卧,肉质。叶柄上长有长绒毛,叶柄直接长在根茎上。叶近心形,长16-20cm,状突起和刺毛,淡绿色。中间有一类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纹。花小、黄绿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叶插法繁殖。换盆时分株。叶插一般在夏季进行分株,保持床面潮湿,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易烂。约30余天,即能长出小植株。待长出小叶后即可移植。

花卉植物名 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evansiana / 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湿,忌阳光直射。怕干旱和水涝。冬季有休眠习性。花期8-9月。
形态特征 属球根类秋海棠,株高50-70cm,块茎球形,茎直立,上部分枝。叶片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斜心形,边缘细波状,通常背面为紫红色。聚伞花序,腋生,花朵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播种法繁殖。4-5月播种,播后15天左右发芽,因种子较小,覆土宜浅。采集叶腋间的小珠芽栽种,一星期后可发芽,当年开花,夏、秋季除及时浇水外,还要向叶面喷水。夏季应避免日光直射。

花卉植物名 彩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cathayana / 红脉秋海棠、绒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和半阴环境,越冬温度需在10℃以上,夏季宜凉爽环境,忌曝晒和干燥,生长适温为16-20℃。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叶片斜卵圆形,鲜绿色,叶脉红色,花朱红或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春、秋季最宜。在20-25℃的条件下,20-25天即可生根。生长季节应充分浇水,每15天施淡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银星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 麻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小灌木状,夏季生长适温25℃左右,较耐寒,怕日光直射。冬季生长适温15℃,需阳光充足,应适当控制水分。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具分枝。叶片斜卵形,叶面绿色,嵌有稠密的银白色斑点,叶背面紫红色。花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四季均可进行。也可进行叶插,但不定芽的产生较为困难。每年春天需换盆,并进行修剪。

球根秋海棠


简 介 球根秋海棠为园艺杂种。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高温,超过32℃,茎叶枯萎脱落甚至坎茎腐烂。生长适宜温度为16—21℃。土攘以疏松、肥沃和微酸性为宜。

繁 殖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常于1—2月在温室进行,种子细小,操作必须谨慎,播后10—15天发芽。扦插,6—7月选择健壮带顶芽的枝茎,长10厘米,插后3周愈合生根,当年可开花。

裁 培 属浅根性花卉,盆载土壤要排水好,有利于根系发育。萌芽期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生长期每周浇水3—4次,并向叶面喷水。7—10月开花季节,浇水适当减少。切忌浇水过多和大雨冲淋,造成植株倒伏。11月地上茎叶逐渐枯黄脱落,可挖出块茎稍干燥后放10℃室内贮藏。

病虫害 生长期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喷洒25%的多菌灵25O倍液预防。

应 用 球根秋海棠花大色艳,兼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贵花卉的姿、色、香,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用来点缀客厅、橱窗,娇媚动人;布置花坛、花径和入口处,分外窈窕。

秋海棠和海棠的区别


区别一:属性与高度

秋海棠: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的高度只有60厘米高,其变种的秋海棠茎高也只有70厘米高。

海棠:属于灌木或是乔木植物,它的高度可以达到7米高,其它种类的海棠最高可以生长至8米高。这和秋海棠相差10倍左右。

区别二:形态

秋海棠:此植物及其变种的枝茎都似叶梗一般,很容易折断,且含有较充足的水分,大多都呈绿色,有少部分是棕色,但其花梗一般都会是粉色,随着花朵的颜色。

海棠:此植物及其它种类的枝茎都像是树木的枝条一般,多为深灰色,且很硬实。这一处与秋海棠完全的不同。

区别三:花期与果期

秋海棠:它的花期是普遍都是7月,而果期则是8月,其变种的秋海棠花期是9月,果期则是10月。

海棠:它的花期是4月,而果期则是9月至10月。其它种类的有花期是4月至5月,果期则是8月至9月。这与秋海棠的花期相差甚远。

区别四:价值

秋海棠:可以做盆栽放在室内摆放,点缀环境,或者是直接栽种在道路两旁,或是花坛及庭院中,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海棠:可以用来做盆景。且海棠果所富含的营养极高,所以也是人们食用的植物之一。其种子同样可以食用,并且还可以用来制作香皂。

秋海棠如何养护


观叶秋海棠介绍
观叶秋海棠又名彩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品种繁多,叶色鲜艳斑驳,依品种不同,分别呈银白、灰白、红、紫、褐、绿及黑等颜色,甚至一片叶上还有不同颜色的斑纹或色块。绚丽多彩的叶片是其主要观赏点,用于装饰居室、办公室、酒店等处,自然时尚。
观叶秋海棠产地及特性
观叶秋海棠原产印度,很多是人工培育出的园艺品种,喜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忌干旱与闷热潮湿。生长适温15℃至25℃,在此条件下保持盆土湿润,不要等盆土完全干透后再浇水,否则对植株有致命影响,但也不能盆土长期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生长期给予较高的空气湿度,可向植株喷水或将花盆放在鱼缸上方,以防因空气干燥而引起叶尖和叶缘枯焦,但水珠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叶片上。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夏季注意通风良好,避免暴雨淋击或烈日暴晒。冬季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养护,减少浇水,温度不可低于10℃。每年的三四月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并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可用腐叶土或草炭土加1/3的粗沙或珍珠岩、蛭石,另外掺入少量腐熟的鸡、牛粪做基肥。换盆时去掉旧土和腐烂的根,用新的培养土栽种,并在盆底垫上一层瓦片或碎卵石,以利于排水。
观叶秋海棠的养殖及养护
观叶秋海棠的养殖用分株或叶插,其中分株可结合春季换盆进行,将根状茎分切成数段,每段都要带新芽和两片以上的叶子。待伤口稍晾干后分别栽于盆中,栽植深度以根状茎上部与土面平为宜。叶插可在夏季剪取健壮成熟的叶片,用锋利的刀在叶背主脉分枝处切几刀,然后平铺在扦插床的砂面上。为确保切口与砂面接触紧密,可在叶片上压几块小石子或撒少量的砂。保持介质和空气有较高的湿度,在半阴的条件下,4至6周后各切口上部产生芽丛,下部生根。等根和芽稍大一些后,就可将各芽丛分开栽种。为节省插床面积,也可将叶片切成三角形,并使每片小叶上都带有一条主要的叶脉,再把小叶直立插于土中。待小叶片的基部切口处生根发芽后,可连老叶片一齐栽植于小盆中,即成为新株。

秋海棠新品(上)


秋海棠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其植株形态、花色、叶形和叶色等的变异很大。国外长期以来一直很重视对秋海棠的研究。全世界至今已培育出13000多个秋海棠品种。其中许多品种已商业化生产,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种类达200余种。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少种类则是宝贵的杂交育种遗传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秋海棠研究组对国产秋海棠属植物的野生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取得了一定成果,共引种保存国产野生秋海棠150余种,国外秋海棠属植物300余种(品种),成为目前国内收集保存秋海棠属植物种类最多的物种保存基地,并先后选育出20个新品种。现把20个秋海棠新品种的特性简要介绍如下。

‘芳菲’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厚壁秋海棠×厚叶秋海棠(B.silletensis×B.dryadis)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芳菲’秋海棠是以厚壁秋海棠作为母本,厚叶秋海棠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F1代群体中选育出来的。由于雌雄花均能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叶色翠绿,株型紧凑美丽,故名‘芳菲’,意为美丽而有香味。

‘芳菲’秋海棠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40cm,雌雄异株。根状茎匍匐、粗壮;叶片厚革质、浓绿色具光泽;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卵形或宽卵形,长12~20cm,宽11~20cm。花大、粉红色,雌雄花皆具香味。雄花15~30朵,浅粉红色。花期3~4月,果期4~8月。

适宜的栽培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宜选用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栽培,切忌过深,以免根茎腐烂。植株开花期应给予适当的斜射光照,并增施磷、钾肥,使其花色鲜艳、香味浓厚。

可采用分株、叶插、组培等方式繁殖。其中,叶插又可分为整叶片平插、锥形插和楔形插三种,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最佳,也可混入少量腐叶土,以促进发根后植株的营养生长。播种基质以天然高山黑钙土、筛细的腐殖质土为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18℃~22℃,且不需要光照。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此品种与‘厚王叶’秋海棠在具根状茎、无直立茎、叶厚革质、大型具长柄等形态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芳菲’秋海棠花香、雌雄异株,叶片翠绿色、无斑纹,而‘厚王叶’秋海棠花无香味、雌雄同株,叶片暗绿色、中央嵌银绿色环斑。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种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域的植物园、公园、庭园、花坛等荫蔽湿润的场所。温带、寒温带地区可在植物园、公园建温室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会议厅、餐厅等季节性摆设观赏。

‘白雪’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变色秋海棠×掌叶秋海棠(B.versicolor×B.hemsleyana)。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该品种为野外发现的自然杂交新品种。据初步分析和研究,其母本为变色秋海棠,父本为掌叶秋海棠,F1代个体变异较大。

此品种为根茎类多年生匍匐状草本,株高10~15cm。无地上茎或地上茎不明显,根状茎分枝。叶密集,叶片因密具白色斑块而成白色,仅叶脉为绿色;叶浅裂,具重锯齿;叶片被短糙毛,叶柄密被红色柔毛。尚未见开花。因此品种叶片腹面颜色近为雪白色,故名‘白雪’。

该品种抗白粉病的能力较强。叶片几乎为纯白色的种类在国内首次发现,国外也不多见。可用叶插、组培和分株进行繁殖。栽培时应采取遮荫措施,并且需要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盆栽、地栽均可。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在国内外尚未发现相近的品种。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栽植于气候温和地区的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用于室内栽培观赏,湿度较大的地区可在林下栽培。栽培时需要遮荫,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所用土壤常掺入一定量的腐叶土,保持土壤疏松。

‘康儿’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白王’秋海棠×长翅秋海棠(B.‘Baiwang’×B.longialata)。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康儿’秋海棠是从大王秋海棠的白花品种‘白王’秋海棠和长翅秋海棠杂交的F1代中选育而成。此品种生长十分旺盛,对白粉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故名‘康儿’。

该品种为多年生根茎类常绿草本。株高30~60cm。根状茎较短、粗状,绿色,常分枝。无地上茎或有1~3节花茎。每株生叶6~30片左右。叶大型至特大型,掌状浅裂,心形,绿色,具淡白色的斑纹或斑点,长15~45cm,宽13~30cm,叶基部分重叠,叶柄通常略长于叶片,长18~50cm,直径5~15mm。花白色至淡粉红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该品种叶的直立性较其亲本‘白王’秋海棠好,叶数较多、排列稍紧凑、抗倒伏和抗白粉病的能力较强。可用叶插、组培和分株进行繁殖。栽培应采取遮荫措施,并且需要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内外尚未有相近的品种。

适宜种植的地区最适合于气候温和地区种植,高温高寒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降温、升温措施,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避免高温灼伤和低温冷冻害。适宜栽植于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以及用于室内栽培观赏。

‘热带女’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斜升秋海棠(B.prostrata)变异品种。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热带女’秋海棠系斜升秋海棠的变异类型,较为罕见。区别于原种的主要特征是‘热带女’秋海棠的叶片腹面具有许多美丽的白色斑块,观赏价值较高,因产于云南西北部热带林区,十分漂亮,故名‘热带女’。

除了叶片具有白色斑块外,其它特征同原种。‘热带女’秋海棠属根茎类秋海棠,株高25~40cm,全体被灰白色稀疏的短柔毛。根状茎常呈肉红色,斜向上生长,长10~25cm,直径5~12mm。叶绿色,卵心形,极不对称,长7~23cm,宽4~14cm;叶柄长10~28cm,直径3~8mm;叶缘具大小不等的齿;叶基多数部分重叠;叶锐尖。雌雄异株。花白色或稍带极淡的红晕。花期3~5月,果期5~9月。

‘热带女’秋海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叶插、分株和组培方式进行繁殖。栽培时应适当遮荫,并且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热带地区也可在林下栽培,盆栽、地栽均可。该品种抗白粉病能力强,也较耐土壤短期干旱。

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内外尚未发现相近的品种。

适宜种植地区最适合于热带和气候温和地区种植,高寒地区应栽于温室,避免低温冻害。适宜栽植于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以及用于室内栽培观赏。

‘银珠’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掌叶秋海棠(B.hemsleyana)变异品种。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银珠’秋海棠系原种掌叶秋海棠的变异类型,野外比较常见,产云南东南部。与掌叶秋海棠比主要区别表现为:新品种的叶片具有珍珠状的银白色斑点,分散或多个斑点联成短链,十分美丽,故名‘银珠’秋海棠。花为粉红或红色,与原种相同,但花数较少,花部略小。

此前,日本一学者也曾从云南发现掌叶秋海棠的同类变异植株,并成功引种到日本栽培。该学者在美国秋海棠杂志《TheBegonian》发表文章,初步将此品种列为一新种,实不可取。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栽培观察发现,‘银珠’秋海棠除了叶片上的美丽银色斑点和花略小外,其它方面与原种的区别并不较大,因此不宜将其定为新的种或亚(变)种,鉴于其极高的观赏价值,笔者从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的植株,将其命名成一个新品种。

‘银珠’秋海棠可用叶插、分株和组培方式进行繁殖。栽培时应适当遮荫,并且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盆栽、地栽均可。该品种抗白粉病能力极强,也较耐土壤短期干旱。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除了日本一学者从我国引种栽培外(但没有进行品种鉴定和登记),国内及其它国家尚未见相近的品种报道。

适宜种植地区最适合于气候温和地区种植,高温高寒地区应采取适当的降温、升温措施,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适宜栽植于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以及用于室内栽培观赏,盆栽地栽均可,也可在林下栽培。

‘植物鸟’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白王’秋海棠×掌叶秋海棠(B.‘Baiwang’×B.hemsleyana)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植物鸟’秋海棠是从大王秋海棠的白花品种‘白王’秋海棠和掌叶秋海棠杂交的F1代中选育而成。因为此新品种的叶片浅裂、斜立,形同一只只展翅的鸟,又是在昆明培育成功,故名‘植物鸟’秋海棠。

‘植物鸟’秋海棠为多年生根茎类常绿草本,冬季气温偏低时叶部分脱落。株高15~55cm。根状茎较短,无地上茎或常有1~3节短的地上茎。每株生叶10片左右,叶心形,绿色,具白色的斑纹,长15~25cm,宽10~22cm。雌雄同株,花单性。花期5~8月,果期6~9月。

该品种抗倒伏和抗白粉病的能力较强。可用叶插、组培和分株进行繁殖。栽培应采取遮荫措施,并且需要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盆栽、地栽均可。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内尚未发现相近品种,国外相似品种已知有B.‘HulaSkirt’(Rexcultivar×B.hemsleyana)、B.‘Picasso’(B.hemsleyana×Rexcultivar)和B.‘RaspberrySwirl’(Rexcultivar×B.hemsleyana),但上述3个品种均有明显的地上茎。

适宜种植地区最适合于气候温和地区种植,高温高寒地区适宜栽植于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以及用于室内栽培观赏。

‘苁茎’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角果秋海棠×红毛香花秋海棠(B.tetragona×B.handeliivar.pilosa)。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苁茎’秋海棠是以角果秋海棠作为母本,红毛香花秋海棠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F1代群体中选育出来的。由于此品种茎叶茂盛,茎的分支数特别多,故名‘苁茎’。

‘苁茎’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45cm,雌雄异株。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20cm,宽5~9cm。花桃红色,雌雄花皆具有香味。花期4~5月,果期7~8月。

适宜栽培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该品种属直立茎类型,分支较多,宜选用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栽培。夏季勤施氮素肥料,使茎叶保持浓绿。秋季应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耐寒、抗倒伏能力。

可采用分株、茎插、叶插、组培等方式繁殖。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最佳,也可混入少量腐叶土。播种基质以天然高山黑钙土、筛细的腐殖质土为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18℃~22℃,且不需要光照。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外未见相似品种。‘苁茎’秋海棠与‘厚角’秋海棠的花皆具香味,株型和叶形等形态特征也极为相似。但‘厚角’秋海棠花白色、较大,茎粗壮、分支较少,叶片稍厚较大、叶柄粗壮;‘苁茎’秋海棠花桃红色较小,茎分支极多、较细,叶柄细长,叶片略薄、较小。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种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域的植物园、公园、庭园、花坛等荫蔽湿润的场所。温带、寒温带地区可在植物园、公园建温室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会议厅、餐厅等摆设观赏。

‘厚王叶’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厚叶秋海棠ב白王’秋海棠(B.dryadis×B.‘Baiwang’)。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厚王叶’秋海棠是以厚叶秋海棠作母本,‘白王’秋海棠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授粉,从F1代个体中选育而成。因该品种叶片具心环带状白色斑纹,且形成绿白绿三区,这一特征与父本‘白王’秋海棠相同。而其叶片因部分继承了母本厚叶秋海棠叶片厚的特点,比‘白王’秋海棠的叶片稍厚。故名‘厚王叶’。

‘厚王叶’秋海棠属多年生根茎类常绿草本,高25~50cm。根状茎粗短,不分支或少数短分支。无地上茎,或常有短花茎1节。叶偏卵形,极不对称,长18~38cm,宽12~27cm,腹面暗绿色;叶背常为紫红色,脉凸,脉上毛较少。叶柄暗红色。雌雄同株。花柄粉红色。花冠椭圆形,淡红色或粉白色。花期9~11月,花微香,果期11~翌年1月。

该品种直立性较好,对白粉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重在观叶,兼可观花。

可用叶插、分株和组培进行繁殖。栽培应适当遮荫,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盆栽、地栽均可。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外以大王秋海棠作为亲本培育出来的品种很多,称为“大王”系列品种。但这些品种的特征都与‘厚王叶’秋海棠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花茎、叶柄和叶脉被二型毛,易同相近品种识别。

适宜种植地区最适合种植于气候温和地区,高温高寒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降温、升温措施,避免高温灼伤和低温冷冻害。栽培时还需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适合于植物园、公园的温室和荫棚内栽培,也可栽植于林下阴凉湿润处。

‘白王’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大王秋海棠(B.rex)变异品种。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白王’秋海棠系大王秋海棠(B.rex)种类变异类型。该品种系20世纪80年代从云南西部引种栽培,经选育而成。‘白王’秋海棠在中国野生秋海棠中的观赏价值极高,可谓“美丽之王”,故名‘白王’。

‘白王’秋海棠为根茎类植物,株高25~45cm。根状茎极短,无地上茎。每株有叶5~13,叶卵心形,长15~37cm,宽9~25cm;叶片腹面绿色,中间有一较宽的绿白色环带,将叶片分成二色三区,叶背面紫色或浅紫色,叶柄肉红色。每株有花葶2~6支,花序常着花15朵,花白色。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可用叶插、播种、分株和组培方式进行繁殖。栽培时应适当遮荫,并且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盆栽、地栽均可。栽培时注意白粉病防治,冬季因气温偏低叶常大部分枯落。较耐土壤干旱。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与原种大王秋海棠的野生植株和栽培植株几乎相同,但新品种的花为白色,叶色稍浅。

适宜种植地区最适合于气候温和地区种植,高温高寒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降温、升温措施,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避免高温灼伤和低温冷冻害,冬季因气温偏低叶常大部分枯落,较耐土壤短期干旱。可栽植于植物园和公园的温室、荫棚内以及用于室内栽培观赏,也可栽植于阴凉潮湿的林下。

‘紫叶’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刺毛红孩儿×变色秋海棠(B.palmatavar.crassisetulosa×B.versicolor)。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紫叶’秋海棠是以刺毛红孩儿作为母本,变色秋海棠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F1代群体中选育出来的。由于叶片密被紫褐色短柔毛,整体呈紫红色,故名‘紫叶’。

‘紫叶’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具直立地上茎,高25~40cm,被褐色交织棉状绒毛。根状茎匍匐、粗壮,节处着生细长纤维状根;叶互生、具柄,叶片两侧稍不等,轮廓卵圆形,长18~23cm,宽13~17cm,上面紫红色透环状间断暗绿斑点,密被紫褐色短柔毛,下面呈深紫色。叶柄长18~22cm,被褐色交织棉状绒毛。花粉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适宜的栽培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该品种属直立茎类型,分支不多,叶较大型,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摘心、控制顶端优势,调整株型。宜选用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栽培,并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可采用分株、茎插、叶插、组培等方式繁殖。其中,叶插又可分为整叶片平插、锥形插和楔形插三种,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最佳,也可混入少量腐叶土,以促进发根后植株的营养生长。播种基质以天然高山黑钙土、腐殖质土为宜,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18℃~22℃,且不需要光照。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内未见相似品种。‘紫叶’秋海棠与英国引进的B.‘Dolitrica’秋海棠在叶片被紫红色毛、整体紫红色、具直立茎等形态特征较相似,但B.‘Dolitrica’的叶片呈扁心形,叶缘呈不规则波状,先端钝圆,叶具长柄,花被片外被紫色长毛。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种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域的植物园、公园、庭园、花坛等荫蔽湿润的场所。温带、寒温带地区可在植物园、公园建温室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会议厅、餐厅等季节性摆设观赏。

‘美女’

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掌叶秋海棠×愉悦秋海棠(B.hemsleyana×B.delicosa)(反交相同)。

命名、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因该品种地上茎较修长纤细,叶片不仅浅裂,而且具有许多白色斑点,较为美丽,故名‘美女’。

‘美女’秋海棠为多年生根茎类常绿草本。株高35~60cm。叶中小型,偏卵状心形,不对称,长8~24cm,宽5~20cm。腹面绿色,叶背浅绿色。叶柄暗绿或暗红褐色。雌雄同株。花约5朵,花蕾及花红色。花柄红色。花期9~11月。

植株直立性较好,抗病能力强,叶片具许多白色斑点。

可用叶插、分株和组培进行繁殖。

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国内外尚未发现类似的品种。

适宜种植地区适于植物园、公园、苗圃等地的温室和荫棚内栽培,也可栽植于林下阴凉湿润处。

秋海棠盆栽方法


(一)形态和习性

秋海棠多年生草本花卉,品种繁多,有的全身密被细茸毛,有的又光滑无毛。秋海棠块茎球形,茎干直立,株高大约40~70厘米,节间萌发新枝,从茎干枝节间抽生粗壮的、长生的叶柄,颜色比叶色深。叶片斜心状卵圆形,顶端渐尖形,基部斜心形,边缘呈现细波浪状,有细尖锯齿,表面有的有茸毛,色泽变异大,大部分品种的叶背和叶柄均为紫红色。秋海棠花期为8~9月,花色淡红,聚伞状花序,雌雄花同株,花后坐果,蒴果有三大翅,可作为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秋海棠原产我国,亦见于日本、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过去多作为药用栽培,少数品种作观赏花卉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品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1000种以上,作为园艺栽培的品种约有200余种。我国有野生品种100多种,园艺栽培约有20余种。最常见的有四季海棠、彩叶秋海棠、红叶秋海棠、棕叶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毛叶秋海棠、玻璃秋海棠、银星秋海棠、峨嵋秋海棠等,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的品种。

(二)繁殖方法

秋海棠,主要采用播种和扦插的方法进行常规繁殖。

1.播种繁殖

成都地区的花农和园林职工,大都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繁殖秋海棠,培育优良品种(详见球根海棠)。

播种操作秋海棠的种子非常细小,寿命短,采收后不宜久藏,最好在温室中随采随播。苗床可用木箱,大小以搬动方便为宜,种子多的可以多做几个箱子,数量少的也可用土陶花盆代替苗床。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但要充分腐熟,曝晒整细过筛,取其筛子下面的细土。播种前,对木箱和土壤都需要进行高温消毒,防止种子发生霉烂和幼苗的猝倒病、立枯病。苗床底部要填一层粗河砂,做好渗水层,上面再填培养土,厚度为15~20厘米,填好后用木板压实刮平,再把播种容器浸在水槽中,使基质吸足水分,再拿到阳光下晒一晒,使基质既湿润又疏松。

秋海棠播种时,可用消毒河砂拌和,以1克种子加入1500克的细砂为比例。播种操作时,可用厚纸壳摊上拌和好的种子,然后用竹片轻轻地从纸壳上刮下种子,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基质上。播后不必覆土,如要覆土,也只能用细孔筛子将培养土的粉末轻轻地抖落一下,盖上极薄的土末即可。苗床上要覆盖玻璃,置于温暖的荫蔽处,精心管理,等待种子萌发新根新芽。

播种后的管理秋海棠播种以后,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继续用浸盆的方法浇水,要注意水槽中的水温和水位,不要冲翻种子。经常揭开玻璃通风透气,苗床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秋海棠的种子萌发快,一般10~15天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这时要揭去玻璃,加强通风透气,早晚进行弱阳光照射。可把温度提高到20~24℃,促进小苗生长。当小苗长出一片真叶后,要进行第一次间苗,扩大幼苗的株行距。操作时,要精心细致,用竹片轻轻挑起幼苗,植于准备好的播种基质中或者专用育苗箱中,莳养管理与播种基本相同。当小苗增大一倍以后(有时还是只有一片叶子),可进行第二次间苗,恢复生机后追施0.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通过间苗,增大株行距,不但有利于小苗的健壮成长,而且便于今后分盆定植。

2.扦插繁殖

扦插是一般家庭栽培秋海棠常用的繁殖方法,时间在4~5月。扦插前,挑选品种优良的秋海棠,选取抗病强、生长健壮、植株体内营养丰富、子芽饱满的枝条作为繁殖用的插穗,每段长约10~12厘米,基部剪成平口,去掉下端叶片,保留上部叶片和嫩尖。剪好后置于湿润通风凉爽的地方,绝对不能失水萎蔫。

秋海棠扦插,可用大小适宜的木箱苗床。苗床制作好后,要清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基质可用蛭石、珍珠岩和泥炭土,装入苗床的厚度为20厘米,压实刮平,然后按照7厘米7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插入基质深度为5~6厘米,浇透水后,用竹块顺木箱内壁插下拱棚,覆盖地膜,置于荫蔽通风处,保持床内的温、湿度。秋海棠愈合生根快,成活率也很高,一般插后15天就有根原体出现,20~30天就能长出大量的须根,50~60天就可分苗定植于大小适宜的土陶花盆中。如果莳养管理得法,春季扦插的,秋季就能开花。

(三)栽培管理

秋海棠的栽培,以富含有机质的腐叶土和腐殖土及微酸性土壤为主。每年春季最好翻盆换土一次,置于室外莳养。可用森林腐叶土3份、腐殖土3份、山泥土2份、砂质菜园土2份,并适当加入腐熟的厩肥,使土壤疏松肥沃,利于植株根系的伸长。室内莳养,可用珍珠岩、蛭石和泥炭土,充分混合,作无土栽培,定期浇灌营养液,使之正常生长发育。

1.合理施肥

秋海棠喜肥,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要施足基肥,如腐熟的磷、钾类肥料、干杂粪肥等,使培养土具有较高的肥力。2~4月,应根据各地的气温情况,如果植株开始萌动,宜施稀薄的淡肥,每7~10天追施一次。5~6月,是秋海棠的花芽分化期,应施以磷、钾元素为主的肥料。必要时,可结合浇水增施0.1%的磷酸二氢钾,每星期施一次,促进花芽的分化和花蕾的形成,使花梗粗壮、花色鲜艳。8~9月为盛花期,这时施肥要清淡,实行浑水浇灌的方法,使秋海棠花型丰满,花色更加艳丽。

无土栽培的秋海棠,主要施用营养液,4~5月,也可施一次颗粒状的复合化肥,6~7月,应以促花肥为主。通过追施肥料,促使植株健壮,组织更加充实,为开花和越冬打好基础。

2.浇水方法

秋海棠喜欢土壤干润,透气性好,空气相对湿度大的生态环境。春季浇水,以盆土稍为湿润的半墒为好。4~5月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快,需要逐渐增加浇水量,晴天,可在每隔两天的下午4时浇水一次。夏季天气炎热,秋海棠肥厚的叶片,能蒸发出大量的水分,可在每天傍晚浇水一次。平时,可在花盆周围多次浇水,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小范围的空气湿度,这对秋海棠孕蕾开花非常有利。立秋以后,气候转凉,秋海棠开始绽蕾开花,这时要控制浇水,一般3~5天浇水一次即可,以盆土不干、透气通风为好。冬季,可把盆花移入温室内莳养,每隔十天半月浇水一次,并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处理,使之安全越冬。

3.温度和光照

春秋冬三季,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秋海棠,以利植株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秋季,光照适宜,肥水合理,植株体内营养充分,不但花繁叶茂,还可提高植株冬季的抗寒能力。夏季要进行散射光照,否则骄阳会灼伤叶片,失去观赏价值。

秋海棠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夏季气温高于30℃,冬季气温低于15℃,植株的长势便明显减弱。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者下降,植株便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夏季要把盆花放在凉爽、荫蔽的地方,用浇水或风扇吹风等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冬季应把盆花放入温室,把室温控制在15~18℃,保护好叶片,使秋海棠安全越冬。

秋海棠灰霉病


症状 叶、花发病。叶上发病从叶缘开始,生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出现灰色霉层。花枯萎变褐色。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1、 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 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

3、 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生分生孢子。

4、 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蟆叶秋海棠怎么繁殖


繁殖的方法

它们的叶片是很大的,叶脉也比较粗,所以它们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种植物叶插绝对没问题。

繁殖的时间

这种秋海棠生长到第四年的时候,长势就会慢慢变差。这种情况出现的话也不必担心,因为这是是不管养护的多好,都会发生的。所以,每隔四五年可以用叶插的办法淘汰一次老植株。这样我们的蟆叶秋海棠就能每一年都是活力满满的啦!

繁殖的步骤

这里要注意一点,不要以为需要使用的叶子不能被破坏。相反,只有割伤叶片,才能刺激它们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所选的容器一定要是口大的浅盆,洗干净之后可以装进炒过的面纱,用更大的盆装满水,把它浸湿后备用。用消过毒的刀子把它们背面的叶脉割出深入叶脉的伤口,每刀间隔两三厘米就可以。之后把它叶面朝上的平放在湿沙里,叶柄要插进沙土。

这时叶面可能又会立起来,可以用玻璃片块压住,盆面也是要盖上玻璃的,但是千万不要盖严。在正常的室温下20天之后,叶片会产生变化,35天后,就能长出新的根和新的叶了。这时要把玻璃直接拿掉就好。待小叶慢慢展开,切断主脉就可以上盆养护了。一月后使用一次肥料之后,就可以完全正常养护了。

好了,现在掌握了它们的繁殖要领了吧,不用担心自己的年老干枯了!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秋海棠怎么修剪》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sanqiansenlin.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修剪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