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啥?
“我们老家家门口有两棵美丽的树,我非常喜欢它们,一棵是柳树,另一棵是桃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我觉得树是一种给人快乐的植物。”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叁仟森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柑桔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柑桔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啥?
柑桔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防治指标和适期。
1、红蜘蛛: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正面和果实表面,出现苍白色斑点。当每叶(果)上有虫、卵5-10头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2、锈壁虱: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果实形成麻柑子。当每叶、果上有虫2~3头时或见灰色露状物时,是重点防治适期。
3、蚧壳虫: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变黄,造成枝梢、果实粗糙不平。当每叶(果)有成蚧1头时,在若虫盛期尤其是1龄盛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4、潜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上有许多银白色虫道。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期。即放梢后7~10天,当嫩梢有虫或卵的叶率达20%时为防治适期。
5、溃疡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梢、果实。病斑突出特点是有海绵状裂口,中间稍凹陷。抽梢、开花和幼果期是药剂防治适期。
6、炭疽病: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病斑上有黑色小点。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7、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病斑凸起成瘤状。春梢萌发期和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
同时要及时加强对吉丁虫(包括爆皮虫和溜皮虫两种)类及天牛类(人工捕杀与药剂毒杀并举)、吸果夜蛾(黄光驱虫与人工捕杀并举)和柑桔粉虱等的防治。
sanqiansenlin.com相关阅读
油茶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一切生物存有共性,即一定要有适合它们生存与养殖后代的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其发展,直至在自然演变过程中被淘汰。
油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成灾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寄主、病原菌、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中,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原菌的滋长蔓延,那么病原菌虽然存在,也不会蔓延而酿成灾害。相反,如果森林的环境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利于病原菌的大量养殖,那么病害就会发展蔓延成灾。
据调查,“三油地”,“三保地”垦复套种间作施肥;郁闭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施氮肥过多,缺乏磷钾,营养生长旺盛的油茶林,有利于病原菌的发生蔓延,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的发病率较高,落果落叶严重。其原因是(1)连年多次套种中耕,油茶吸收根系损伤过大,7—8月是长果长油时期,需要大量水肥供给而套种作物与之争水争肥,影响树势;(2)给套种作物多次施肥,使油茶营养生长过旺,降低其抗病能力;(3)人为活动频繁,机械损伤多,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机会;(4)林内湿度增加,利于病原苗滋生。
寄主的抗病性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很大。攸县油茶抗炭疽病能力比普通油茶强,发病率很低。普通油茶中霜降种的炭疽病发病率比寒露种高。同一种(变种)油茶中,不同类型的抗病性差异也很大,有感病严重的历史病株,也有抗病株。因此,抗病株比例大的林分,其发病率低。
油茶病害的发生与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油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炭疽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油茶煤病则往往在湿度大、山凹阴湿的环境中或海拔较高的山区容易暴发成灾,油茶软腐病则在低丘高山均有发生。
油茶煤病是因油茶绵蚧危害诱发引起的,因此它的发生蔓延是受油茶绵蚧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制约。油茶绵蚧食料丰富,天敌少,死亡率低,养殖率高,种群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病害的大发生。与此同时,天敌种群数量逐渐上升。煤病暴发成灾,绵蚧种群数量过剩,它的天敌食料丰富而增加,由于害虫食料不足和夭敌捕食,其结果是绵蚧种群数量直线下降,病情好转,进入抑制期。由于绵蚧少了,天敌食料不足,饥饿和自相残杀,种群数量大降。油茶也恢复了生机,残存下来的绵蚧由于食料丰富和天敌少,种群数量开始回升,开始下一次发病周期。如此周而复始,寄主诱病害虫,病原茵,害虫天敌之间的消长引起油茶煤病周期性暴发与抑制,其周期的长短因条件而异。
半边疯,赤叶枯病,茶饼病、青枯病的发生与林分,生长及环境关系密切。一般说年龄大,长势差;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原菌的滋长蔓延,病害容易发生。相反,林木生长发育健壮,抗性强,不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因此,去除病原菌,创造油茶生长的条件,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途径。
油茶害虫种类的不同,它们要求的生存条件也不尽一致。油茶刺绵蚧一般喜欢生长在荫蔽,湿度较大的山区或半山区,所以油茶刺绵蚧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比丘陵地区多,在同一山谷、山坳比山脊多,以其垂直分布来说,以海拔300—800m之间居多,尤以400—600m之间最适宜,在同一片茶林中,密林、郁闭大的多于疏林与郁闭小的;茶籽象甲也喜欢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而在同一山上,自山顶至山脚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此外,茶籽象甲的分布还与茶林立地条件,油茶品种、经营管理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老林多于幼林,林缘多于林内,晚果型多于早果型,果皮光滑的青果型多于果皮粗糙的紫果型,荒芜茶林多于抚育管理好的茶林,大面积纯林多于分散零星林与套种间作林等等。茶梢蛾则喜欢生长在温度稍高而又较干燥的丘陵地带;油茶枯叶蛾亦以低丘陵居多。据湖南省道县在海拔300m以上的山区调查,虫口密度分别是山脚大于山腰,山腰大于山顶。这正好与茶耔象甲的垂直分布相反。茶蚕以温暖、高湿和具短日照的气候条件最适宜,因此一般是山区沟谷与阳坡较多。再如油茶蛀茎虫,除了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差异外,对油茶品种也有一定选择性。了解各种害虫生活史最适宜的生存条件,这对我们栽培地点、油茶品种的选择与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也是我们认真贯彻害虫治理“预防为主”的基础。
柑桔开花期怎样预治病虫害的发生?(关于养花的小技巧)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柑桔开花期怎样预治病虫害的发生?(关于养花的小技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柑桔开花期怎样预治病虫害的发生?
春季,由于气候干燥,是柑桔红蜘蛛、蚜虫、蓟马、飞虱、 流胶病的盛发期,大家必须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防治的方法告诉大家:
物理防治
冬季结合施肥适当深翻土壤,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清除病虫残枝、田间及田埂杂草,安装杀虫灯或悬挂黄板诱杀;
药物防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防治时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春季螨虫发生量大,宜选用防效好且有效期长的药剂,在抽发嫩梢或幼果期如选用克螨特、苯丁锡等药剂一定要注意使用浓度,以免发生药害,春季柑桔修剪前一定要在灌水后4―5天进行,以免产生的伤口容易发生流胶病,土壤过干过湿均会容易发生流胶病,如有发生可在病部采取浅刮深刻的方法将皮层刮除至木质部,涂抹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春梢开花期是柑桔主要病虫发生期,也是防控柑桔病虫害发生为害最重要、最有效的时期,能起到压前控后、事半功倍效果。目前柑桔春梢已开始抽发,正是开展柑桔病虫害预防关键时机,各地应高度重视,加强病虫监测与宣传,指导果农及时预防。
1、柑橘疮痂病
在冬季清园和加强果园管理基础上,掌握3个时期做好药剂预防:第一次在柑桔春芽长至1~2毫米时,第二次在花落三分之二时,第三次在幼果豆粒大时。
药剂可选用0.6%~0.8%等量式波尔多液、20%噻菌铜500~700倍液、2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700倍液等喷药防治。
2、柑橘红蜘蛛
当柑橘每叶有虫6头时应喷药防治,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200~250倍液、2.0%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柑橘木虱
春梢一定要在萌动至2~5毫米时喷药1次,隔7~10天再喷药1次,彻底防治木虱。可选用4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22%甲氰·唑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药防治。
4、柑橘炭疽病
结合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果,保护枝叶要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药1次,保护幼果要在落花后1个月内每隔15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药防治。
5、柑橘灰象甲
农业防治可结合冬季施肥,深耕翻土杀死越冬成虫;成虫上树前将胶环涂在树干上10厘米宽,粘杀成虫。成虫上树后,可利用假死性,振落成虫并集中消毁。
药剂防治可地面喷洒40%辛硫磷400倍液杀死在地面爬行的成虫;成虫上树后,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5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等防治。
6、柑橘花蕾蛆
花蕾刚刚开始现白、成虫开始羽化出土时是防治该虫的最关键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地面施药防治,5~7天1次,连喷2次。
花蕾大部分现白(直径2~3毫米),成虫已出土上树而未产卵之前,可树冠喷药防治,选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400~600倍液等防治。
7、柑橘潜叶甲
该虫一年发生1代,春梢期是为害盛期,也是防治主要时期。在做好冬季清园、人工振落捕杀成虫基础上,药剂防治掌握在两个关键期:
一是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期,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等药剂喷药防治,并结合地面喷施40%辛硫磷400~600倍液等防治;
二是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25%亚胺硫磷乳剂8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发生严重时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8、柑橘蚜虫
防治柑橘蚜虫可采用清除卵虫枝、保护天敌、药剂保护等综合措施。化学防治掌握在有蚜新梢达25%时喷药,选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1500~2000倍液等。
花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将表生的白色粉状菌丝和孢子层拭去时原发病部位呈黄色圆形斑。严重时新梢感病可达100%。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此菌在寄生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至秋季病菌又产生大量孢子再次侵染危害。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适当疏枝增强植株通透性,扦插育苗时勿密度多大等,都是防治此病应注意的问题。2、药剂防治,可喷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害开始出现时就立即进行,10天左右重复1次,喷4—5次。
紫薇绒蚧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刺吸危害,分泌蜜露,导致枝叶发黑,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
1年发生2—3代。以若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4月老熟雄若虫化蛹羽化,并与雌虫交配,交尾后不久死亡。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于8月上中旬大量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虫体多分布在枝条及树干缝隙、凹陷处。少数分布于叶背基部,在枝条上阴面多于阳面。
防治方法:1、用竹片或毛刷刮去树干、枝条有虫枝。2、若虫孵化末期,可连续喷药2—3次,选用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40%杀捕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3、结合修剪,除去并烧毁有虫枝。
刺蛾
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主要危害重阳木、杨、柳、榆、刺槐、樱花、红枫、海棠、腊梅、紫薇、桂花、大叶黄杨等。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飞翔活动,有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卵常数十粒集中产于叶背,呈鱼鳞状排列。卵期为5—7天。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后取食蜕下的皮及叶肉,3、4龄后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
防治方法:1、根据刺蛾初孵幼虫的群集性,被害叶透明枯斑,目标显著,可组织人力摘除虫叶。2、灯光诱杀多种刺蛾成虫,防止产卵。3、掌握刺蛾3龄幼虫以前喷药。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0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4、可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剪除蛹、茧集中烧毁,结合树盘松土、施肥等措施,挖除地下其他刺蛾虫茧予以消灭
黄杨尺蠖主要危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片吃光后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栖息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卵块数十至百余粒。卵孵化多在早晨5:00—8:00,群集叶背危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2、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早、晚集中在寄生植物上、下部的特性,以简单器具捕杀。3、幼虫危害期,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铲除根际周围杂草上的卵块及初孵幼虫,冬季翻耕根际土壤,可杀死越冬虫蛹。
樟青凤蝶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2、幼虫发生初期,喷射40%水胺磷乳油1500倍液。3、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将表生的白色粉状菌丝和孢子层拭去时原发病部位呈黄色圆形斑。严重时新梢感病可达100%。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此菌在寄生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至秋季病菌又产生大量孢子再次侵染危害。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适当疏枝增强植株通透性,扦插育苗时勿密度多大等,都是防治此病应注意的问题。2、药剂防治,可喷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害开始出现时就立即进行,10天左右重复1次,喷4—5次。
紫薇绒蚧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刺吸危害,分泌蜜露,导致枝叶发黑,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
1年发生2—3代。以若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4月老熟雄若虫化蛹羽化,并与雌虫交配,交尾后不久死亡。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于8月上中旬大量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虫体多分布在枝条及树干缝隙、凹陷处。少数分布于叶背基部,在枝条上阴面多于阳面。
防治方法:1、用竹片或毛刷刮去树干、枝条有虫枝。2、若虫孵化末期,可连续喷药2—3次,选用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40%杀捕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3、结合修剪,除去并烧毁有虫枝。
刺蛾
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主要危害重阳木、杨、柳、榆、刺槐、樱花、红枫、海棠、腊梅、紫薇、桂花、大叶黄杨等。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飞翔活动,有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卵常数十粒集中产于叶背,呈鱼鳞状排列。卵期为5—7天。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后取食蜕下的皮及叶肉,3、4龄后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
防治方法:1、根据刺蛾初孵幼虫的群集性,被害叶透明枯斑,目标显著,可组织人力摘除虫叶。2、灯光诱杀多种刺蛾成虫,防止产卵。3、掌握刺蛾3龄幼虫以前喷药。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0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4、可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剪除蛹、茧集中烧毁,结合树盘松土、施肥等措施,挖除地下其他刺蛾虫茧予以消灭
黄杨尺蠖主要危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片吃光后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栖息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卵块数十至百余粒。卵孵化多在早晨5:00—8:00,群集叶背危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2、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早、晚集中在寄生植物上、下部的特性,以简单器具捕杀。3、幼虫危害期,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铲除根际周围杂草上的卵块及初孵幼虫,冬季翻耕根际土壤,可杀死越冬虫蛹。
樟青凤蝶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2、幼虫发生初期,喷射40%水胺磷乳油1500倍液。3、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桂花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1.叶斑病。主要危害叶部,初生为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中央灰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黑灰色霉状物。高温高湿常常是发病诱因,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10 月以后病情减退。防治:①冬季修剪去除病叶和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②5月初,喷洒1∶2∶100-200波尔多液,以后可喷洒50%苯来特 1000至1500倍液或嗪胺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2.枯斑病。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小斑点淡褐色,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相互连结达叶片的1/3至1/2 ,灰褐色,边缘为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一般为7至11月发病,经风雨传播。防治: ①发病初期,可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②以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 00至1500倍液。
3.刺蛾。绿或黄绿色,背线白色,最容易在叶片背面发生,取食叶肉,留下皮层。可在幼虫下树结茧之前,疏松树干周围的土壤,以引诱幼虫集中结茧,然后收集消灭。或者用含孢量100亿/毫升以上Bt 乳剂500至800倍液喷雾,另外还可以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4.介壳虫。在长江流域可发生2至3代,危害严重的为5至6月及8 至9月,喜集居于主梢阴面及枝杈处,或枝条叶片上,成、若虫均分泌蜜露,导致花木的煤污病发生。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生,当少量发生时,可用软毛刷轻轻地刷除,收效良好。夏季用0.3至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最有利,或者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单用或混用,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2至3次。
5.红蜘蛛。高温干旱条件常常发生。防治方法:在天气干旱时应注意灌溉并结合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虫力。在采取化学农药施用时,要注意经常轮换,因为其在施用一定高毒的农药后,会产生抗性。可用40%菊杀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效良好。
秋季花卉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秋季花卉病虫害的种类主要有: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介壳虫、蚜虫、蓟马、天牛、木蠹蛾、粉虱、斑潜蝇、螨类(红蜘蛛、跗线螨)、线虫等。
叶斑病主要为害茶花、桂花、榆树、兰花、凤梨、罗汉松、散尾葵等,一般病叶率为15%—30%,重的达50%以上。
黑斑病主要为害月季、玫瑰、菊花等,花卉受害较普遍,其为害率一般为20%—40%。
炭疽病为害花卉种类多,常见的受害花卉有兰花、万年青、茶花、米兰、九里香、橡皮树、白兰花、君子兰、竹芋类、棕榈科花卉等。花卉叶片受害率为10%—30%,严重的在90%以上。
此外,白粉病为害紫薇、芍药等,枯萎病为害棕榈科花卉(苗期)、菊花等。
介壳虫是发生较普遍的虫害,常为害苏铁、散尾葵、白兰、桂花、茶花、含笑、九里香、榕树、榆树、福建茶、棕竹等。在种植密度大、荫蔽度高的环境下发生重,若防治不及时易造成落叶、枯枝,甚至植株死亡。
螨类为害的花卉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柑橘类、榆树、万寿菊、月季、玫瑰、苏铁、竹类等。秋季是螨类为害的高峰期,必须使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
另外,蓟马常为害细叶榕等。天牛、木蠹蛾在移栽后的榕树、仿伞枫、苏铁等的粗大枝干上钻蛀为害,一般为害株率为10%—40%。粉虱、蚜虫、斑潜蝇主要为害菊花、芍药、杜鹃等类花卉。线虫发生较普遍,且不易被发现,为害对象主要有万年青、棕榈科类、菊花等。
花卉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避免污染的水源导致病害的流行。另外,必须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1.花场内要及时清理病残枝叶,使用干净的水源浇灌花卉,合理安排场中花卉品种的种植布局,以减少病虫源的反复感染和相互传播。
2.对症下药,及时施药防治。
病害防治:叶斑病、黑斑病可选用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氧氯化铜等农药进行防治,炭疽病用施保功、使百克或代森锌等防治,白粉病用灭病威、胶悬剂、粉锈宁等防治。
虫害防治:介壳虫宜选用速扑杀、氧化乐果防治,螨类用哒螨灵、克螨特、双甲脒等防治,蓟马、粉虱用吡虫啉、稻飞虱、万灵等防治,斑潜蝇用杀虫双、巴丹等防治,线虫则用呋喃丹、米乐尔防治。如发生钻蛀性害虫,除表面喷施农药外,还可采用农药灌注、混坭浆涂抹等方法进行防治。
中国种植技术网编辑
桂花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1.叶斑病。主要危害叶部,初生为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中央灰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黑灰色霉状物。高温高湿常常是发病诱因,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10 月以后病情减退。防治:①冬季修剪去除病叶和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②5月初,喷洒1∶2∶100-200波尔多液,以后可喷洒50%苯来特 1000至1500倍液或嗪胺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2.枯斑病。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小斑点淡褐色,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相互连结达叶片的1/3至1/2 ,灰褐色,边缘为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一般为7至11月发病,经风雨传播。防治: ①发病初期,可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②以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 00至1500倍液。
3.刺蛾。绿或黄绿色,背线白色,最容易在叶片背面发生,取食叶肉,留下皮层。可在幼虫下树结茧之前,疏松树干周围的土壤,以引诱幼虫集中结茧,然后收集消灭。或者用含孢量100亿/毫升以上Bt 乳剂500至800倍液喷雾,另外还可以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4.介壳虫。在长江流域可发生2至3代,危害严重的为5至6月及8 至9月,喜集居于主梢阴面及枝杈处,或枝条叶片上,成、若虫均分泌蜜露,导致花木的煤污病发生。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生,当少量发生时,可用软毛刷轻轻地刷除,收效良好。夏季用0.3至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最有利,或者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单用或混用,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2至3次。
5.红蜘蛛。高温干旱条件常常发生。防治方法:在天气干旱时应注意灌溉并结合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虫力。在采取化学农药施用时,要注意经常轮换,因为其在施用一定高毒的农药后,会产生抗性。可用40%菊杀乳油2000至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效良好。
花木秋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黄杨尺蠖
主要危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片吃光后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
1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栖息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卵块数十至百余粒。卵孵化多在早晨5:008:00,群集叶背危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2、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早、晚集中在寄生植物上、下部的特性,以简单器具捕杀。3、幼虫危害期,喷施50%亚胺硫磷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铲除根际周围杂草上的卵块及初孵幼虫,冬季翻耕根际土壤,可杀死越冬虫蛹。
二、刺蛾
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等。主要危害重阳木、杨、柳、榆、刺槐、樱花、红枫、海棠、腊梅、紫薇、桂花、大叶黄杨等。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浅土层结茧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飞翔活动,有趋光性。成虫交尾产卵。卵常数十粒集中产于叶背,呈鱼鳞状排列。卵期为57天。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后取食蜕下的皮及叶肉,3、4龄后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
防治方法:1、根据刺蛾初孵幼虫的群集性,被害叶透明枯斑,目标显著,可组织人力摘除虫叶。2、灯光诱杀多种刺蛾成虫,防止产卵。3、掌握刺蛾3龄幼虫以前喷药。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0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4、可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剪除蛹、茧集中烧毁,结合树盘松土、施肥等措施,挖除地下其他刺蛾虫茧予以消灭。
三、紫薇绒蚧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及桑等。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刺吸危害,分泌蜜露,导致枝叶发黑,叶片脱落,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
1年发生23代。以若虫在枝干缝隙内越冬。翌年继续取食危害。4月老熟雄若虫化蛹羽化,并与雌虫交配,交尾后不久死亡。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于8月上中旬大量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虫体多分布在枝条及树干缝隙、凹陷处。少数分布于叶背基部,在枝条上阴面多于阳面。
防治方法:1、用竹片或毛刷刮去树干、枝条有虫枝。2、若虫孵化末期,可连续喷药23次,选用25%亚胺硫磷600800倍液,40%杀捕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3、结合修剪,除去并烧毁有虫枝。
四、樟青凤蝶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2、幼虫发生初期,喷射40%水胺磷乳油1500倍液。3、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五、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将表生的白色粉状菌丝和孢子层拭去时原发病部位呈黄色圆形斑。严重时新梢感病可达100%。有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畸形、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此菌在寄生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至秋季病菌又产生大量孢子再次侵染危害。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适当疏枝增强植株通透性,扦插育苗时勿密度多大等,都是防治此病应注意的问题。2、药剂防治,可喷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在病害开始出现时就立即进行,10天左右重复1次,喷45次。
养花技巧《柑桔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叁仟森林”是给您提纲好的养花技巧的网站。同时,sanqiansenlin.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大全除病虫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