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种植

花卉种植:香花槐花叶病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种好花卉如何做到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花卉种植:香花槐花叶病”,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花槐花叶病的分布及危害】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香花槐花叶病的症状】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

【香花槐花叶病的分布及危害】

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

【香花槐花叶病的症状】

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发生在东欧,中欧或美国的,叶片变小,脉明,叶柄短,植株易受冻害,且常有多枝、黄化现象。

发生于英国的花叶,呈斑驳状,叶扭曲,木材弯曲。病苗矮小,仅及健株一半。寄主为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及粘香花槐(R.viscosa),发病率约10%。

【香花槐花叶病的病原】

洋槐花叶病毒(RoMV)的病毒粒子最早是1961年在匈牙利分离到。后来在南斯拉夫也有记录,认为属黄瓜花叶病毒CMV。报道的病毒粒子大小为40nm。用特殊方法纯化时,粒子圆形,直径27~28nm。可由蚜虫传毒。

国内1981年有报道,病毒粒子直径为34nm。接种苋色藜,苗叶出现圆形、褪绿晕斑;在豇豆苗,则表现系统花叶。病毒钝化温度66~68℃,体外存活期57天,稀释终点10-4~10-5。

病毒可机械接种。土壤不传毒。昆虫是介体。蚜虫(Aphiscraccivora)、桃蚜(Myzuspersicae)能非持久性带毒。

此病毒的寄主范围甚广,在10科以上。在被子植物的自然感染症状,为系统花叶及叶片扭曲。苋色藜、茴藜、菜豆、番茄等可作为诊断寄主。繁殖寄主有心叶烟及普通烟。

【香花槐花叶病的防治措施】

消灭蚜虫能减轻发病。

haohtm.cOM扩展阅读

花卉种植科普:香花槐花叶病的危害特征


香花槐花叶病是香花槐的常见病害。春季4~5月开始发病。其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片色泽不均匀,有的出现淡绿、深绿相嵌的斑驳,并呈现泡斑。有的叶片畸形;叶形变窄变长,严重者呈线形。有的叶腋不定芽萌发抽生出节间极短的瘦弱小枝。

香花槐花叶病是香花槐的常见病害。春季4~5月开始发病。其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片色泽不均匀,有的出现淡绿、深绿相嵌的斑驳,并呈现泡斑。有的叶片畸形;叶形变窄变长,严重者呈线形。有的叶腋不定芽萌发抽生出节间极短的瘦弱小枝,叶片狭小,小枝的腋芽又再次萌发抽出小枝叶,如此逐级萌发、抽生,形成枝叶丛生的丛枝状态。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幼树受害后,逐渐形成小老树状。

采集典型的香花槐花叶病状的病叶,经抽提、差速离心、电子显微镜观察,香花槐花叶病病原是一种球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应在繁殖苗木时,不要从病株上采集繁殖材料;发现病菌及时拔除销毁,防止病害蔓延。

花卉种植科普:国槐花叶病


【国槐花叶病分布及危害】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国槐花叶病症状】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

【国槐花叶病分布及危害】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

【国槐花叶病症状】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发生在东欧,中欧或美国的,叶片变小,脉明,叶柄短,植株易受冻害,且常有多枝、黄化现象。

发生于英国的花叶,呈斑驳状,叶扭曲,木材弯曲。病苗矮小,仅及健株一半。寄主为国槐(Robiniapseudoacaci)及粘国槐(R.viscosa),发病率约10%。

【国槐花叶病病原】洋槐花叶病毒(RoMV)的病毒粒子最早是1961年在匈牙利分离到。后来在南斯拉夫也有记录,认为属黄瓜花叶病毒CMV。报道的病毒粒子大小为40nm。用特殊方法纯化时,粒子圆形,直径27~28nm。可由蚜虫传毒。

国内1981年有报道,病毒粒子直径为34nm。接种苋色藜,苗叶出现圆形、褪绿晕斑;在豇豆苗,则表现系统花叶。病毒钝化温度66~68℃,体外存活期57天,稀释终点10-4~10-5。

病毒可机械接种。土壤不传毒。昆虫是介体。蚜虫(Aphiscraccivora)、桃蚜(Myzuspersicae)能非持久性带毒。

此病毒的寄主范围甚广,在10科以上。在被子植物的自然感染症状,为系统花叶及叶片扭曲。苋色藜、茴藜、菜豆、番茄等可作为诊断寄主。繁殖寄主有心叶烟及普通烟。

【国槐花叶病的防治措施】消灭蚜虫能减轻发病。

花卉种植技术:月季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

【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RYMV),其他如李环病毒(PRSV)、苹果花叶病毒(A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等也能引起月季花叶。

【症状】受害植株叶上出现不规则褪绿淡黄色斑块。由RMV引起的花叶其典型症状为沿小叶中脉褪绿且局部组织畸形或呈现栎叶似的花斑,也可能形成不规则的线形花纹或斑块。花色常比正常的色淡。有些品种受害后常伴随生长减弱或矮化,叶片变小,在生长旺盛的枝条顶端出现扭梢或盲梢。整个生长季均可表现症状,但常在春季头批新梢或重剪后长出的嫩梢上表现出重症。

【发病规律】病毒主要通过嫁接和汁液传播。

【流行特点】病状出现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15℃以下发病很轻。温室栽培的植株比室外种植的病情相对重些。用病株作繁殖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

A.选择健康的母本作繁殖材料或用脱毒组培苗。

B.受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最好予以清除。

C.采用温热疗法,将稍显症状的病株置于38℃下,4周可使植株体内的病毒大部分(99%)失活。

另外如果月季花在喷施农药的过程中,用药不当造成植株中毒,也会有花叶病产生,所以使用农药时也应小心。

花卉种植科普:黑心菊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黑心菊花叶病学名Cucumbermosaic virus,CMV,该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重要病害,为害严重。症状 黑心菊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斑驳或花叶,导致叶小,变畸形,花瓣小。

黑心菊花叶病学名Cucumbermosaic virus,CMV,该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重要病害,为害严重。

症状 黑心菊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斑驳或花叶,导致叶小,变畸形,花瓣小。

病原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nm。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国外报道其毒原还有一串红病毒1号(Salvia virus1)、一串红黄脉花叶病毒、甜菜曲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等。

发病特点 该病毒粒体在病株中越冬,翌年通过蚜虫、叶蝉等昆虫和嫁接进行传播,在蚜虫等昆虫发生高峰期,该病将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种子,严防种子退化,不要在病株上留取种子,发现少数病株,要及时挖除,减少病源。

(2)栽植制种区要远离有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以减少传染。

(3)选用无毒健康植株做采种母株或用种子繁殖。

(4)化学防治 为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应及时防治蚜虫等昆虫的发生,可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灭蚜。

种植方法: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与防治


蔷薇科植物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花叶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收获。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与防治。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

症状因品种而异。在草原蔷薇上为系统环斑、栎叶或系统褪绿。在蔷薇和月季上均表现花叶,其中有些品种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脉带和矮化。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病原:

月季花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5nm。含沉降系数分别为90S、98S和113S的不同的3种组分,RNA分别为1~3,分别包裹于三种组分中,1种分子量为25000,2种约为19000。病毒致死温度64℃,稀释终点1/125,室温时,体外存活期为6h。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发病规律:

月季等常以扦插和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使用了病株的插条、接穗或用它作砧木,会引起病害的广泛传播。在实验时可通过汁液接种传病。至今尚未发现传病介体。用病株作无性繁殖的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防治:

⒈选用无毒母株供采插条和接穗。

⒉拔除病株,于每年症状表现明显的季节,调查拔除病株。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蔷薇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蔷薇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花卉种植:栀子花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南方各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 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P.gardenia),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花卉种植技术:梅花叶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梅花叶肿病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梅花叶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梅花叶肿病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病菌冬季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春天新芽萌发时侵害新枝新叶。这时如遇连续降雨,且土壤粘重积水,则发病较重。

梅花叶肿病发病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梅花和杏。菌丝体在病害处的芽鳞和枝上越冬,春季产生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10至16℃的冷凉湿润气候发病率高。低洼潮湿、阴蔽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重,嫩叶,新梢,幼果易受害。

梅花叶肿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梅花不宜栽植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段,盆栽梅花用土要通透性良好。

二是若发现梅花害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烧掉或深埋。

三是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春梅芽膨大时,周密均匀地喷洒1次药剂,以铲除越冬病菌并保护冬芽萌发。药剂可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除梅花外,叶肿病病原真菌还可侵害杏树,也应注意防治。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梅花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梅花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花卉种植常识:防治杜鹃花叶斑病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答:您栽培的杜鹃可能感染了褐斑病或红斑病。可根据叶片的发病症状,进行防治。

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呈浅绿色,褐色,锈红色过渡,随着病害的扩展,病斑扩大或整个叶片均变成褐色,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7月至8月间,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高温时适当遮阴,增强植株长势,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

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喷洒保护性杀菌剂80 %的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至800倍液,或75%的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 倍至800倍液。

③发病初期,可喷洒内吸性杀菌剂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

③清除病残体烧毁。 红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锈红色小斑点,多在顶部叶片的边缘或叶尖部,病斑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锈红色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深褐色。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受害叶部发脆且易破裂,最后病斑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整个叶片,造成提前脱落。6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

①剪去病叶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 倍至2000 倍液。

种植百科:杨树花叶病毒的防治


杨树高大雄伟、整齐标志、迅速成林,能防风沙,吸收废气,为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或四旁绿化的树种。下面为你介绍一下杨树花叶病毒的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的危害性状

危害情况该病在欧美杨无性系上颇为常见,但危害不明显。而对某些美洲黑杨无性系危害严重,其中哈佛(I-63/51)、勒克斯(I-69/55)、翁达(I-72/51)等为感病品种,哈佛品种最感病,感病植株生长量下降30%-50%。

在英国苗圃中杨树花叶病严重,该病使苗木生长高度减少10%,径生长降低,干物质损失达25%。 症状特点此病在轻病株或大树上的症状易被疏忽。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呈现桔黄色斑或线纹。

将叶片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可见到少量叶脉变成黄色,严重老叶片皱缩,主脉和侧脉呈紫红色坏死斑,提早落叶。有的杨树品种仅在叶片上表现不规则淡绿点。还有一位杨树品种感病后出现矮化、小枝变形等病状。

杨树花叶病毒的防疫方法

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相关的繁殖材料。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花卉种植技术:如何防治杜鹃花叶斑病


【杜鹃花叶斑病】病原及发病现状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

病原及发病现状

为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cdodendri Fer.,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尾孢属。病原菌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在江西等北方地区,该病于5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为发病高峰期。广州等南方地区,发病高峰期在4-7月,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因为分生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萌发。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mm-5mm 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防治办法

1、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功盆花摆放密度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的荫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开化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14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种植花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花卉种植:香花槐花叶病”,但愿对您的种植花卉带来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