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种植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红斑病的防治技术

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想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有关花的句子,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遇到种植难题如何解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红斑病的防治技术”,希望对您的种植花卉有所帮助。

芍药红斑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初生绿色小点,以后扩大为直径3至5毫米的暗紫红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可继续扩展,叶片正面病斑紫红色,叶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轮纹。

芍药红斑病是芍药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一些芍药栽培地区危害极其严重。

芍药红斑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初生绿色小点,以后扩大为直径3至5毫米的暗紫红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可继续扩展,叶片正面病斑紫红色,叶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轮纹。病斑在叶缘时可致叶片扭曲。潮湿时叶背病部产生暗绿色霉层,茎和叶柄产生开裂下陷病斑;潮湿时枯死茎上也生霉层。芍药红斑病病原为牡丹枝孢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至32℃。最适20℃至24℃。

芍药红斑病的病害循环为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残茎和落在地面的病茎、病果壳上越冬,次年3月降雨或潮湿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溅动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引起初次浸染。

芍药红斑病发病时,病残体未清除的,初次浸染严重,而病残体被清除了的,则初次浸染轻。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需温暖条件,在20℃至24℃条件下,病害的潜育期为5至6天,潮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沙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植株生长较差、抗病力降低,发病重。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异,如紫芙蓉、胭脂点玉等品种发病重,而娃娃面、红云迎日等品种发病中等,紫袍金带发病较轻。

芍药红斑病防治有以下几种方法:1.冬季彻底清除病残体。2.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3.开花前喷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至600倍1次。4.发病初期,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4至5次。

sanqiansenlin.com相关阅读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种植技术】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

一、选地整地:

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

二、种植: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苗不多,杂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时除草,便会妨碍芍药生长。因此,栽种后幼苗萌发出土时,即应中耕除草,以后约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务必达到土松、无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根,并注意勿将苗芽弄断,如果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影响生长。若规模化种植,建议使用除草剂。

2、追肥:芍药当年栽种后,不必追肥。第二年与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第二、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根据芍药生长情况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议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与生物有机肥。

3、灌溉排水:芍药较耐旱,但若久晴过干,对生长不利,故旱时仍须灌溉,芍药又怕积水,常因积水而引起病害,故应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养分,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摘蕾不宜过迟。

5、间作:栽后1~2年内,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利用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花卉种植技术:芍药白粉病的防治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芍药白粉病的症状

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

芍药白粉病的传染途径

病菌以闭囊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芍药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时,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或冷窖)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病害部位的白层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的种植方法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新耕土地,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足的低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喷洒新高脂膜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

播种: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幼苗生长缓慢,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发芽率,还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扦插: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喷洒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分株法:分株期看生长情形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

芍药生长时间较长,难以管理,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喷洒针对性药物加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叶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叶霉病分布与危害

叶霉病又称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叶霉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暗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叶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也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芍药叶霉病病原

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分枝,初时无色后变褐色,有1-10个隔膜,节部稍膨大。分生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生一个隔膜,褐色。

芍药叶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种植过密,栽培管理不善的庭园发病较重。一般遭受冻害之后,植株抵抗力弱,病害严重。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芍药叶霉病防治技术

①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于15厘米以下土内,以减少翌年早春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

②加强管理,种植不宜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③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4次。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其防治方法有:

1.芍药生长期间,以临近发病期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与夏季降温,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菌源;

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800倍液;

天牛、金龟子、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部。

芍药花的病虫害防治芍药花病虫害防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一旦有病虫害发生。要根据发生程度按上述用药剂量,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增加用药次数。

花卉种植科普:紫薇种植根瘤病的防治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下面介绍一下紫薇种植根瘤病的防治。

紫薇根瘤病的症状

主要发生在根颈处和大根上,有时也发生在侧根上。主要症状表现为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瘤。

发病初期为白色,表面光滑,逐渐变成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紫薇感染此病后,轻者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结果能力下降,重者全株死亡。

紫薇根瘤病的防治方法

1、苗木引进时,淘汰病苗,选择无病苗木。

2、苗木消毒移植苗木前,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5分钟,再转到2%的石灰水中浸泡1分钟,防治苗木及土壤带菌。发现病株,及时用小刀将根瘤切除,用1%的升汞溶液或抗菌剂402处理伤口。并涂抹波尔多浆保护。切下的根瘤要集中烧毁。

3处理土壤,药剂防治病瘤。栽植时用硫酸亚铁混合土壤,改变土壤的酸度。当植株发病时,及时用小刀将根瘤切除,用1%的升汞溶液或抗菌剂402处理伤口。并涂抹波尔多浆保护。切下的根瘤要集中烧毁。同时用抗菌剂402浇灌植株根部进行土壤消毒。

对于三年以上的发病植株,可以试用细菌素(含有二甲苯酚和甲酚的碳氢化合物)处理病瘤,细菌素对苗木根瘤有很好的防效。但因紫薇树对许多药剂敏感,建议先做小范围试验,待试验成功后再大面积使用。

以上就是紫薇种植根瘤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科普:牡丹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表现为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下面介绍一下牡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斑,常扩大接连成片,甚至覆盖整株叶片和茎杆,引起植株早衰或枯死。

病原物:ErysipheaquilegiaeDC.etMer.,称耧斗花白粉菌。

传染途径:病菌以闭囊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时,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或冷窖)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病害部位的白层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以上就是牡丹白粉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科普:月季小叶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

症状

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叶缘向上、质硬而脆、叶色较淡呈黄绿色,且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

发病规律

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锌是合成生长素的必需元素。缺锌时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明显减少,致使生长停滞。土壤中含锌量很少、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时,均易引起缺锌症。叶片中含锌量量低于10至15ppm即表现缺锌症状。

防治方法

①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改良土壤,这是防治月季小叶病的基础。

②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硫酸锌加以防治。缺镁或缺铜诱致缺锌的月季园,应同时施含镁和含铜的复合肥,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③在早春,当月季芽开始萌动时用0.3至0.5%硫酸锌喷枝条,每年喷1至2次即可;开花前,喷施300毫克/千克环烷酸锌,花后喷施0.2%硫酸锌加0.3%尿素或300毫克/千克环烷锌或300倍氨基酸锌液,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

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种花达人怎么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红斑病的防治技术”,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