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养殖:基于节约型园林的校园微地形建设探讨
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叁仟森林(sanqiansenli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养殖:基于节约型园林的校园微地形建设探讨",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地形,作为园林造园要素的重要部分,是基础和骨架,具有支撑起整个园林的作用,造型类型主要有平坦地形、凸地形、凹地形和坡地地形。因为有地形的存在使整个园林变得丰富了起来。微地形景观作为地形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造价低、可塑性强、塑造较为灵活,在园林地形设计中广泛应用。本文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绿地地形塑造为例,从绿化设计到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对地形的塑造,探讨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如何做到节约、合理并充分发挥起作用。
1节约型园林背景下的校园地形景观
在科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住建部于2023年首次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观念,并定义为“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在自然环境中,地表在自然外力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大地景观。在社会环境中,地表在人为干预下,形成土丘、台地、斜坡等类型地形景观。“园林地形”是指在景观中一定园林绿化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通过工程手段改变园林绿化平面种植,形成立体丰富的园林景观。“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一个独立的建造环境中,修建和外界没有联系的地形景观是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本文研究的“微地形”景观就是此类地形景观。在校园环境中,“微地形”可以是绿地种植植物的起伏地形,可以是溪流水体的坡岸,可以是景观墙和功能性的挡土墙。校园微地形,它是园林地形的一种特殊化形式。
2校园地形景观的功能作用及建造原则
2.1校园地形景观的功能作用
地形景观在园林中具有基础和骨架作用,组织和分割园林空间作用,控制观赏视线、引导观赏路线作用,改善植物种植条件、丰富景观类型和降低建设成本的作用。在校园景观建造过程中,地形景观同样起着上述作用,而且校园景观因为地形景观的存在更具特色。
2.1.1基础和骨架作用。从校园环境的整体空间而言,支撑起整个校园环境空间的是满足学校教学功能的各个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生活住宅楼、宿舍楼、公众场馆等。校园环境被这些建筑物分割而独立地形成小区域景观。校园微地形景观在这些被分割的区域景观中起到基础和骨架作用。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十分强调对地形的改造,根据地形而后建造各类建筑物。而对于校园而言,环境是对已经形成的建筑空间的补充,是填充和提升。建造校园环境,微地形景观建设就起到支撑区域景观的基础和骨架作用。
2.1.2组织和分割园林空间作用。通过高低起伏的地形变化,可以实现各种功能性的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m,就可以起到组织空间、做到峰回路转的作用,而这一高度的微地形不会使用过多的土方,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尺度。超过人的水平视线,在游览观赏时成一种仰角状态的地形,符合人们登高远眺的心理需求。地形的高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字,因为无论什么高度的人造地形都不能和自然的地形相比。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地形合理的起伏配合道路、植物,巧妙结合,共同组织和分割园林空间。
2.1.3控制观赏视线、引导观赏路线作用。高低起伏的地形,能够遮挡视线,起到引导视野作用。凸起的地形往往成为视线的关注点,微地形的最高点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形成景观中心;突起和凹陷的地形形成引导游览路线的作用。凹地形对视线具有限制作用。很多造园手法都能通过凹凸地形来实现。凹凸地形能够影响某一视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由于空间的走向,人们的视线便移向最方便的方向。可以在视线的一侧或两侧将地形增高,使视线停留在一定风景上。
2.1.4改善植物种植条件。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地带性气候中的小气候环境。不一样的植物有不一样的要求,主要是光线、湿度、土壤和风的综合环境影响。
地形的起伏营建了多种生长环境,改善植物种植条件和生长环境:提供干湿,以致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如隆起的山丘阻挡住冬日寒冷北风的侵袭,为向阳坡面提供风障。适度的坡面坡度,使土壤湿润度保持良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向阳的南坡有利于积攒阳光温度,延长植物生长时间。起伏地形改变了植物生长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裕的植物材料选取范围,能够较好地展现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丰富景观。
2.1.5丰富景观类型,降低建设成本。德国园林理论家希尔施非尔德认为:“变化、弯曲、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丰富,园子也因此显得更大,植物生长更加自由、独特,水面更加活跃”。通过微地形使景观效果在高处或低处,每一步都引入一个新的领地,一个新的画面,景观时隐时现,表现丰富。所有这些景观变化都是由地形的变化来实现的。
挖湖、堆山: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徐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
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m高的山,山顶上留30m2地面,就要用13000m3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m,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1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扩展阅读
了解花卉:浅谈生态园林建设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园林也同其它行业一样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是简单意义的园林,而是要向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作为园林工作者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园林工作中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还要考虑植物种群的关系,及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态园林的理念。
1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它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衰减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例如长春公园2023年将在人工湖中设置水生植物观赏区,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水生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与水质处理生态系统保护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方面内涵的园林才能称其为生态园林。
2生态园林建设遵循的原则
长春公园2000年建园,2023年进行建园改造中就非常重视生态园林方面的建设。在建设改造中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由园领导组织召开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的研讨会三次,大家坐下来一起对公园栽植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一致认为,今后我们在园林设计中要多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从而形成适合我园的绿化可行性改造方案。
2.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从2023年开始我园在花卉的栽植上克服了以往栽植图案简单的设计手法,在栽植品种和图案上力求有所创新,图案新颖、别致。其中在健身园栽植的彩叶草由三种颜色组成,采用螺旋式模纹图案,受到游人好评。
2.2景观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提高观赏价值。2023年长春公园为了丰富树木品种,突出季相变化,在园内选用了色彩丰富的新、奇树种天女木兰、冬红柳、金丝垂柳、稠李、连翘、槭树科的变叶树种等。为了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我们还在园内制作了仿古花车,在花车上装点各种鲜花既有立体感,又丰富了公园景观,2023年以后还将增加其数量。
2.3生态位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如在街路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水生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生物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要构建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就要有意识地保护生物栖息地,就要尽量减少游客的干扰。因此我园专门成立了遛鸟区。近两年我园对植物配置比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特色园建设中栽植了10余公顷24个品种158万多株的宿根花卉,我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草坪的面积,使乔、灌、地被草结构更加合理,力争实现“两个第一”,即宿根花卉数量第一和植物品种第一,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2.5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生物本身特有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其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把适合本地生态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应用到园林绿化当中去。例如我园原彩叶园由于地势低洼,年年栽植彩叶树,成活率却很低,在2023年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调整了栽植计划,栽植了耐涝的树种冬红柳、金丝垂柳等,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3.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高大乔木应用并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使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我们利用植物色彩变化表现出自然界季相的变化,在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连翘,来体现春的到来,大量的草本花卉和宿根花卉的竞相开放又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彩叶树种的应用又能让人引起秋的联想等等。
3.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3.3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防灾减灾为目的的植物群落。其组成群落的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附和吸收能力。可利用植物树种的抗污和抗有害气体的能力进行。
3.4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例如我园在2023年对园内主要乔木进行树木挂牌,标明植物学名,科、属、种,让游人在休闲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园内还设有不同的景观区,有台地园、牡丹园、岩石园、野花园、彩叶园。在2023年还将建立水生植物区、长白山植物园区、百合园、鸢尾园、郁金香园等。
3.5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在一定条件下,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苗圃。
3.6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特定的文化环境如风景名胜、古典园林等,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因此,了解植物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的基础。例如我园2023年将把原欧洲园的欧式广场改造成婚庆广场,让年轻人在这里举行婚礼,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文化品位,同时也与众不同。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建设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现象,还有的城市兴建相类似的主题公园,造成一定的浪费。2023年长春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一园一品”建设,很有前瞻性,它突出了各公园的特色,也避免了相类似的景观。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作为园林工作者,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花卉养殖: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的运用探讨
乡土树种是指在本地区生长或长期引种并繁殖的树种,已经证明其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相适应。在生态园林绿化中运用乡土树种具有性价比高、彰显文化底蕴、适应性强等优势,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生态园林建设理念偏差,导致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并未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园林工程的发展。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最大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强,有效地提升了园林绿化树种栽种的成活率,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1生态园林绿化中运用乡土树种的优势
1.1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
乡土树种都经过了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考验与选择,对当地极端气候以及恶劣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用于生态园林绿化具有十分稳定的景观表现。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一些乡土树种依然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观赏性。虽然一些乡土树种在园林工程中前期自身的生长状况不太好,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观察,其对当地的生长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1.2性价比较高
乡土树种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土树种一般具有较低的成本,乡土树种在当地非常丰富,同时由于适应性强便于培育,使得树苗极多,因此本身的单价较低。同时,乡土树种移栽过程中能够节省大量的交通运输费用。其次,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便于管理,在栽种后相对的管理设施、物力、人力等投入成本较低,同时还能够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再次,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农药与病害管理费用;最后,乡土树种在园林中栽种,容易实现设计观赏效果,节省了树木的景观修建费用。
1.3文化底蕴功能
通常来说,乡土树种在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当地的一个特色物种。同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些乡土树种会被赋予民间习俗或传说,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运用也是丰富当地文化底蕴的表现。使人们在享受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情操得到升华。
1.4标识功能强
乡土树种被赋予了当地的特色,通过乡土树种的使用便于形成一个具有乡土风情与文化的植物群落,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重要标识。可以说,乡土树种群落与建筑、城墙等一样具有很强的标识功能。如北京的国槐、日本的樱花等。
2现阶段生态园林绿化中运用乡土树种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乡土树种的重视与研究
在物以稀为贵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在生态园林绿化工程选择树种过程中,对于乡土树种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了新奇感,从而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园林生态协调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绿化的成本,绿化效果最终也不尽人意。一些园林绿化工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大量栽种乡土树种,然而由于缺乏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在病虫害管理、水肥管理等方面不规范,甚至导致当地暴发严重的流行病虫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2.2乡土树种苗木市场缺乏
由于园林设计与建设者对外来树种的偏爱,使得乡土树种苗木很难形成市场。没有形成乡土树种市场,相对来说也就缺乏乡土树种苗源,给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增加了阻力,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一些外来名贵树种由于受到了园林设计者的青睐,使得其价格高、销量好,市场上大量生产与繁育。
2.3相关部门缺乏对乡土树种资源的开发
对乡土树种栽培研究不足,严重影响了乡土树种的应用,一些乡土树种一直处于野生的状态,当地人对于这种野生的资源开发力度小,甚至从未开发,相关部门也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资源开发途径与思路,造成乡土树种得不到重视,逐渐丧失了在园林设计者心中的地位。
3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的运用对策
基于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的优势,针对现阶段乡土树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运用的有效对策。
3.1加大对乡土树种的正确宣传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比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经济性以及生态性优势。因此,要改变以往过度宣传外来树种的方式,正确宣传乡土树种,加大对园林绿化工程中生态性优先原则的宣传,突出乡土树种对生态园林绿化的作用,介绍乡土树种的优势,促使乡土树种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得到回升。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树苗培育出发,为乡土树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对原有乡土树种的保护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对于保留下来的植被,一般属于原生性的树种,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相对适应,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对当地植被的大面积采伐,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等。另外,避免出现将自然林进行改造形成规格性人工林,尽可能保留最原始的生态园林景观。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还体现在具体的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过程中,除了将病死或枯死的树木移除外,尽可能保留具有利用价值的树木,努力营造原始人工景观,使其充满乡土自然气息。
3.3重视对乡土树种的正确运用
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当地整体规划与发展目标,合理选择乡土树种,确定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占有的比例,充分落实乡土树种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可以将树形优美且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乡土树种用于道路绿化,不仅能够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为当地增添一条条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大型绿地,需要适当地引入乡土乔木与灌木,便于对绿地的色块调整。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应用乡土树种要避免重移大树轻种小树、重色块轻灌木、重整形轻自然、重一次成形而轻自然生长、重常绿乔木轻落叶乔木等错误做法。当地的行道树和隔离带尤其应尽可能以乡土的乔木和灌木为主,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改善道路环境。
3.4加强乡土树种培育体系的建立
一是当地相关行政部门需要根据当地整体规划的需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给予乡土树种培育企业一定的指导以及支持,便于乡土树种苗木生产形成规模与市场;二是加强对乡土苗木培育技术的研究,逐渐摸索与形成一套正确的乡土苗木培育经验体系;三是加大对乡土树种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为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积蓄力量。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性价比高、观赏性强等方面。然而受到目前园林绿化设计领域“物以稀为贵”的偏爱理念影响,使得乡土树种得不到重视,这就需要加强对乡土树种的正确宣传,加强对原有树种的保护,合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对乡土树种培育体系的建立,为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做出巨大的贡献。
花卉行业: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养护管理
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环境已成为社会生产要素和人类生活要素。人们逐渐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运用生态学理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因此,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绿地建设不仅要以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来为城市增绿和补绿,利用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科学配置,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化系统,更要重视绿地建成后长期正确而又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增长到37.59%,绿地率增长到30.5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增长到8.81m2。但是,就目前全市范围来看,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依然存在着薄弱环节。
1重视“重建轻管”问题的存在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由于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使得规划设计、施工建植、养护管理这3个环节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养护管理极其重要。所谓“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已为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结论。科学的养护和高效的管理是实现、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市却普遍存在着重视规划设计和施工建植,轻视养护管理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投资不均。施工建植投资多,养护管理投资少。绿化面积每年都在迅速增加,然而用于养护和管理的资金、人力和机械设施却不能及时相应增加,从而影响了绿化成果的巩固。②行政管理缺乏力度。机构设置或调整使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出现空挡,行政管理对养护工作缺乏有力的专业技术指导,某些中小街道、居住小区和一些单位的绿化疏于养护管理或养护管理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绿化质量。③有些专业队伍只热衷于绿化工程施工,不想承担或者忽视绿地的养护工作,绿化养护技术水平下降,导致“头年绿,次年枯,年年重复种植”的现象屡屡发生。
2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首先,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活动的植物,而且是其它任何材料不能替代的。因此,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它只能表明植物栽植完工或成活。要真正实现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更重要的一环是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精心养护,使其生长旺盛。由于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遭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要不断创造适宜生长的各种条件,对出现损伤、衰老死亡的植物要适时补栽或更新。由此可见,园林绿化的工程施工是设计的继续,而养护管理则是施工建设的再继续,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主要手段。
其次,现在城市园林绿化已突破传统狭隘的公园和街道绿化的范围,是覆盖社会、遍布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环境工程,园林系统以外的社会性绿地逐步增长,具有面宽、量大的特点。创建园林城市,其绿地率的指标要求达到38%,一个城市将有1/3的土地披上绿装。绿化不仅需要发挥它对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功能,还应该塑造理想的艺术构图和景观特色,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离不开精心的养护和良好的管理。可见园林绿化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而养护管理对园林绿化又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3强化政策法规意识和运用技术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3.1开拓养护管理市场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社会对绿化的要求也更高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社会化、集约化经营已是必然趋势。因此,在养护管理制度改革中,要重塑政、企、事三者的关系,划清权、责关系(城市绿地属于国有资产,行政主管部门应是这部分国有资产管理的代表者,依法实施行政管理)。
3.2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由于园林绿化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地域性和季节性、景观的综合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所以,园林绿地的质量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变化的,也是随着养护的技术质量而变化的。科学的养护管理,应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物候期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因地因时因对象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片面性、教条性。如土壤质地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质地黏重的土壤浇水过多会导致土中水气比例失调,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植物种类不同,对整形修剪的要求不同,尤其是观赏花树种,不正确的修剪方法会造成开花减少甚至无花。因此,做好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指导,面向社会单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正确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如果说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侧重于宏观的、行业的、间接的管理和监控,那么绿地养护则侧重于微观的、直接的、具体的技术性的作业,只有将宏观管理和微观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花卉百科: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探讨
目前,反季节植物栽植的施工难度较大,只有平衡好各种条件才能提高植物成活率。即平衡好植物的消耗与吸收,否则会导致植物水分吸收不足、茎叶蒸腾量大而枯死。故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植物反季节种植的成活率,保证园林绿化施工正常进行。
1苗木选择
①选择综合抗性强、生长健壮、树形美观的苗木,并尽量选择小苗移植,这样受到的影响较小,可提高反季节栽植的成活率。
②苗木的断根或假植。实生苗要在种植前3个月沿树干挖30cm环状沟,斩断粗壮老根,重新回填肥土,等到新根系长出后再移植,可提高成活率。苗木假植一般装入营养袋内,并定期修剪树冠。在栽植前,再去掉木箱或营养袋,以保护苗木根系,避免受到损伤。
③根据苗木的胸径,适当扩大起苗土球,乔木土球规格一般为苗木胸径的6~8倍,灌木土球的规格一般为地径6~8倍或冠高的1/3~1/4,棕榈类土球规格一般为胸径3~5倍,最好使用壤土或粘壤土,确保土球的完整,这样植物在栽植后能够正常生长。
2运输
①运输苗木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并在运输时及时为植物进行叶面喷水,保证植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维持植物的吸收与消耗平衡。
②如果苗木携带有土球,则应在装卸时使用网兜,并在装完成车后,将苗木主干部分捆绑起来,必要时增设垫层,可有效防止苗木主干受到磨损。
③苗木运输时间要尽量缩短,同时让车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太高,温度过高时可用冰块降温,避免苗木出现发黄、腐烂等现象。
3栽植
①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如光照强烈、温度过高,会加快植物的蒸腾,导致水分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苗木失水萎蔫,严重时会死亡。应将遮阳网覆盖在树冠顶部,降低光照强度及温度,还要喷施抗蒸腾剂,减缓植物水分蒸腾。必要时,植物顶部加装喷水头,给树冠补水。
②根据天气、土壤等情况,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要遵循“浇则浇透,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不能过量和频繁,如果土壤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持水量,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和含氧量,植物根系会供氧不足,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③在修剪树体后,其养分大量流失,树体损伤严重,需要及时补给更多的养分,促进苗木快速、健壮生长。苗木在长出新根后,尤其是处于生长旺季时,应及时为苗木补充生长发育所需肥料。
4修剪
①对常绿阔叶树,宜采用收缩树冠的方式,将外围多余枝条截去,留下强的萌生枝,修剪量为1/3~3/5。针叶树以疏枝为主,修剪量为1/5~2/5。
②对香樟和针叶树,由于这类树木有树脂,会散发出芳香的气味,所以修剪要在移植前进行,如果树冠出现超过10cm的伤口,先要进行消毒,涂上保护剂,然后栽植。如果植物比较珍贵,只需要适当疏剪即可,涂抹适量的油漆,降低植物水分蒸发速度。
③对灌木及藤蔓类,带土球、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木,不能进行修剪,要及时剪去病虫枝和枯枝。嫁接灌木要剪去接口以下的砧木萌生枝条。对于分枝明显的小灌木,要根据树势作适当修剪,促进新枝生长。在枝条短截过程中,要将外侧芽留下,剪口与留芽处要保持1cm以上的距离。直径超过2cm的粗根和大枝的修剪,需要削平接口,同时涂上防腐剂。
5土壤处理
肥沃的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本保障。在植物反季节栽植时,要检测土质、孔隙度和含水量,可有效防止苗木栽植后发生烂根状况。土质、孔隙度和含水量关系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因此要先检测土壤的物理性质,然后再松土、消毒、施肥后进行苗木栽植。一般大、小灌木的土层厚度应保持在40~50cm,浅根乔木应埋在100cm厚的土层中,深根乔木则必须埋在150cm以上的土层中。当立地土壤条件恶劣时,可携带植物原土进行改良,确保根系健康生长,特别是樟树、广玉兰、桂花、雪松等大乔木,栽时适当抬高土球,避免渍水烂根。
6养护
植物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后期修剪、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如:根据植物反季节生长特性确定后期修剪度,每2年要全面修剪1次。而灌溉、施肥、除草也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季节和龄期确定,施肥主要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植物在反季节里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备好杀虫剂及杀菌剂,在修剪后及时用药。常用杀虫剂有: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50%马拉硫磷乳剂、25%亚氨硫磷等。常用杀菌剂有:石硫合剂、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
7结语
总之,植物的反季节栽植,能够解决季节为园林绿化造成的约束,加快园林绿化施工速度,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由于反季节种植会对植物带来极大影响,植物成活率也要低于正常种植,因此还要合理调整园林绿化施工时间,争取在植物适宜生长季节栽种,确保其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施工提供可靠保障。
花卉行业:“大树进城”现象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追求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的现象。所谓“大树进城”,主要是指那些树体高大或树龄较长的具有一定绿化观赏价值的树种,由乡村、山区移植到城市里。这种移植方式虽有一定意义,如绿化效果立竿见影、迅速造就城市园林环境等,但是其弊端更是显而易见。下面就从“大树进城”造成的不良后果、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大树进城”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1.1严重破坏原生地的生态系统
那些被移走大树在原地已与周围的土壤、土壤生物、树下的植被及周遭环境中的鸟兽昆虫等形成了良好的依存关系,且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一旦将这些优势树种大肆移走,势必摧毁原本完整的生物群落,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并将逐步导致自然环境恶化,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埋下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挖一棵树比砍一棵树带来的破坏更大,使生态系统得不到休养生息,这种破坏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1.2加速了珍惜树种、名木古树的濒危过程
许多城市为追求绿化效果,提高档次和品味,不惜花重金移植一些珍稀树种。而“桔逾淮则为枳”,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大树移植不利于生物生长,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况且资源有限,肆无忌惮地大量移植,无疑加快了珍稀树种的灭亡速度。而无故移植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则更是一种破坏历史文物、破坏文化多样性的极其不文明的违法行为。
1.3浪费资源,起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由于气候因素、移植季节、移植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移植过程中,大树的主根、根系和主枝树冠大多需要被切断,形成“无头树”、“光杆树”,根本起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其生态功能也大大削弱[1]。这种方式于农村环境保护、于城市绿化美化都无益,得不偿失。另外,由于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加上长途运输、“水土不服”以及管护不到位,大树死亡率往往极高。更有甚者,盲目地追求绿化效果,要求大树全冠移植,不对应截枝或截干的大树进行处理,导致移植大树的死亡率居高不下[2]。再者,移植后的大树即使成活,也需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由此势必需要精心的管护,从而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源浪费[3]。
2“大树进城”现象产生原因
2.1部分决策者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新兴城市发展理念逐渐兴起,相关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要城市绿树成荫,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些城市为了早日建成“园林生态城市”等目标,片面追求绿化速度和景观的观赏性,使“大树进城”屡禁不止。这种掠夺性质的绿化方式,无异于揠苗助长,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不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要求。反观之,虽然“大树进城”对整个大环境造成了破坏,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这个小环境的迅速绿化和美化,而多数市民又是“大树进城”的受益者,因而在“大树进城”的问题上,不少人持赞成态度。虽然2023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但是依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无论从市场需求角度,还是从出政绩的角度,禁止大树进城都绝非易事,单靠行政通知很难根除这种现象。
2.2利益驱使
“大树进城”的背后,是市场催生出的利益链。近年来,市场对大树古树的需求高涨,除了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之外,在工厂厂区、高档别墅、宾馆会所等场所,大树古树也随处可见。多数人认为栽植大树古树是档次和品位的象征,因而动辄投入上万乃至数十万元的资金购买。火爆的市场交易加剧了对大树的过度采挖甚至是偷盗,不仅破坏了大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更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为大多时候,农民处于这条利益链的底层,一株售价几万元的大树,农民往往只能得到几千元甚至更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农民获取蝇头小利的背后是农村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3“大树进城”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在城市绿化进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做好规划。大力提倡苗圃地中的“大苗进城”,反对盲目跟风的“大树进城”。对重点项目如道路拓宽、旧城改造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移植大树的,需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报林业等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后方可移植。并要充分做好论证,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采挖移植,确保成活率。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运输大树行为,从源头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首先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建档,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其次对非法采挖、运输古树名木和珍贵树种等违法行为,必须按《森林法》等有关规定,严厉打击,依法惩处。三是大力发展苗木基地,保障城市绿化需要。各级政府应积极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加强城镇园林树种规划和苗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定向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4]。这样既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又可防止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快城市生态化建设步伐。
花卉行业相关:节约新风下的花卉产业该何去何从
自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六项禁令”出台以来,节约新风吹遍全国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随之纷纷取消会议庆典期间的花卉摆放,各地花卉行业销售额一时严重缩水。据媒体披露,成都、杭州、郑州、天津等地一些花卉企业销售额下降幅度达到30%-50%。面对公务花卉消费需求的逐步流失,花卉产业该何去何从?
以调整应对调整 调结构是根本出路
节约新风下受到冲击的花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销售额长期依靠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花,有的甚至占总销售量的5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粗放的销售结构。面临同样的市场变化,凡以居民消费为主的花卉企业,销售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略有上升。可见,通过改变供应种类,实行结构调整,花卉企业完全可以重新赢回市场。
可以预见,花市因公务花卉消费缩减带来的冲击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继续依赖公务花卉消费,企业肯定生存不下去。以公务花卉消费为主的企业可以逐步压缩生产公务消费类的花卉,逐步调整为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比如,原先的蝴蝶兰,大部分经营的都是比较高大气派的,以供在开会或大型会议上使用。而现在则可以向微型、小型发展,以适合家庭和个人花卉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花卉消费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家庭花卉消费一般占工资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已经有能力迈入全年花卉消费时代。家庭花卉需求虽然不是刚性需求,但只要花卉企业能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推出优质的服务、开展有效的营销,不断增长的居民花卉消费市场完全可以支撑起花卉行业的发展大厦。
以节约应对节约 控成本是关键举措
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成本控制放在关键位置。尤其是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应该高举成本节约的利剑,确保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花卉行业长期以来承载着较高的物流成本和产权成本。据统计,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的损耗率在30%以上,长途运输的损耗率在40%以上。而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鲜切花流通损失率仅为2%。虽然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全世界现有花卉3万多种,原产于我国的达1万-2万种。但目前国内商品市场上的花卉95%以上的品种来自国外。国内花卉企业在使用洋品种时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云南省花卉市场调查的结果表明:每卖一枝国外普通品种的康乃馨需交纳专利费6分钱,一枝玫瑰需交纳1角钱。如果还加上种苗费,则成本更高。如从荷兰引进百合花品种的种苗费用为3元,而出花后市场价也就6元-7元。如此一来,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更加居高不下,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如果花卉企业能在当前销售下滑的压力下加强成本控制,大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研发,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花”,并尽快攻克花卉贮运技术难题,完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花卉物流体系,则不但能整体降低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实现产品、服务上的转型升级,必能迎来花卉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以升级应对升级 提效益是长远举措
节约新风本质上是社会风尚、消费文化的一次升级。面对全社会消费结构朝着节约型方向的升级,花卉产业也应当朝效益型方向升级。
从整体看,我国花卉产业还处在国际花卉产业链的较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论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论产业效益,我国花卉产业近年的亩均产值约6000元-8000元,荷兰等花卉强国的亩均产值则高达18万-20万元;论出口效益,当前我国花卉年出口约为30亿元人民币,而荷兰则达700亿元人民币,差距悬殊。
花卉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在于推进产品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生产集约化。荷兰等花卉产业强国的花卉企业科研投入大,新产品开发快,并总是长期心无旁骛地发展1种-2种主要产品,这些产品总是成为世界上最流行最畅销的产品,因而能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极高的产业效益。国内花卉企业也应立足于我国是花卉资源原产地大国的优势,向科研、管理、机制要效益,专心致志培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引领世界花卉潮流的新品种,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提升花卉产业的长远竞争力。
花卉行业相关:基于农艺措施的农业节水技术
1.进行高产抗旱品种的培育,调节内品种结构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抗旱性,这种情况下,对于水分的利用率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经典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C4作物的水分利用率要比C3作物的高。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在各种作物的种植环节里,种植环节要符合特定的环境,保证其专业化,选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进行种植,促进品种内部结构的优化。大力应用相关生物技术,比如利用基因工程实现节水高层品种的培养,使其品种的抗旱性能提升,进而提升整个农业的综合效益。
2.农田覆盖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降低水分蒸发,农田覆盖是很重要的环节。进行农田覆盖,阻断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水分的内部扩散,从而实现人工调控土壤的目的。地膜覆盖的应用能够减少土壤的对外蒸发,有利于农作物及时补充水分,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改善作物的吸收水分能力。秸秆覆盖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它能够减少地表的蒸发,具有高效率的节水型,能够提高土壤的供水量,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增长效果的提升,这一覆盖的应用相对广泛,是农田覆盖技术应用中的中心环节。
3.对有机肥的有效利用,进行节水施肥技术的推广
为了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之间孔隙,需要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来保证农作物种植过程的土壤养分,不断提升其水分利用的效率。进行有机肥利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储水性能,促进水分少蒸发。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要适量运用有机肥技术,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农业的节水效率。每个区域都可以根据当地环境,进行最佳方案的选取,逐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4.对应用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
土壤保水剂有一系列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土壤多余水分的吸收,而且能够在需要时,缓慢释放,促进农作物的一系列发展,充分保证土壤的水分微环境,促进种子之间的萌发能力。在农作物的发展过程中植物吸收的水分有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掉了,在实际操作中降低植物的蒸腾耗水能够合理改善农作的水分浪费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抗旱剂具有抑制作物过度蒸腾的作用,达到防旱、节水、抗旱的能力实现。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利用旱地龙来抑制作物的水分过分蒸发,有利于作物的增产效果,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为了促进作物的生长,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生长调节剂,进行合理实施,促进作物的根系发展,促进植物根系的吸水能力的提升,提高作物的系列抗旱能力。
5.中耕措施应用
为了促进土壤储水量的增加,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适时深翻,以起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促进土壤根系的发展提高作物的吸水系能。通过一系列的中耕松土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浇灌后,雨后的土壤水分蒸发的问题,促进对雨水,灌溉水的贮存,达到蓄水的木笔,不仅可以延长灌水的间隔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灌水次数,促进农作物的增产能力。
6.对节水灌溉制度的系列推广
为了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作效益,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根据农作的不同品种与生物规律,进行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将灌溉与农艺措施之间相互联合,做到促、控的结合。比如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灌溉,改变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而采取“薄、浅、湿、晒”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灌溉。这项技术只是通过改变灌水习惯,就可以节水1500m3/hm2,结果显著,近年来已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了400万hm2,可增产稻谷375kg/hm2。
7.节水措施的具体实现
(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百分之二十。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到50%之间。
(3)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到85%之间。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
(4)喷灌: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咀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到60%之间。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花卉养殖:园林苗木移植的技术要领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季是植树最适合的时候,因为在这期间树木正处于萌动前的休眠期,尚未生根发芽,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反应迟钝,生理活性较低,可耐初春季节冷热无常的多变气候,待栽植后,气温回暖渐趋稳定,土壤解冻,雨水渐多正好赶上树木苏醒进入树木生长的大好季节。若芽苞开放后起苗,会降低成活率。所以树木春栽是符合生长发育规律,一般来讲,春栽宜早不宜迟,而秋季起苗,一般在落叶的10月下旬开始。秋季起苗有利于苗圃地为下茬实行秋(冬)深翻,消灭病虫害。当然,有时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随栽。移植树木除应注重季节外,在栽植中有几个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精耕细作
树木的生态习性虽与农作物有异,但对土壤要求仍然是精耕细作,尤其植树造林用的土地,往往都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进行较彻底的深翻,深度在40厘米—50厘米,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也要细致,否则树木无法扎根,影响成活。采用沟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沟,以利灌溉,同时也比较美观。
二、树种的选择
要考虑到树木植株枝叶的色彩、形态、风韵,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到树木的抗污、抗毒、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又要考虑到树种是否适应土壤性质,如柳树耐旱少、耐水力均很强,栽培分布广;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松、柏、荆条、杜鹃类等;土层较肥厚的可栽植杨树、核桃揪、椴木等;盐碱地绿化起来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对其地下土壤进行改良换土,而地上栽种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沙棘、沙枣、榆树、家杨、小叶杨、旱柳、钻天杨、复叶槭、紫穗槐等均可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
三、起苗方法
1.裸根起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在休眠期的移植,其优点是保存根系比较完整,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运输方便。
2.带土球起苗法:在裸根能够成活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带土球法移植,只用于一些常绿树和少数珍贵落叶树的移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费用高。土球的规格大小与树木株高、树径有关,大苗移植时,一般土球直径是植株头径的2—3倍。
四、树木的修剪
在起苗的过程中,无论我们怎样小心,总可能会弄伤一些根系,假如不进行修剪、重剪,就会造成植株地上、地下部分营养供应比例失调,使植株逐渐死亡,降低成活率。一般来说,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胸径一般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或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要做好包装。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
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避免风天运苗,最好在无风天运苗。
苗木如不能及时定植时,必须设法将苗木进行假植,以防止苗木根系失水或干枯从而丧失生命力。
六、树木的栽植
树坑要挖大,直径应比树苗的根幅大三分之一,并应清除掉坑内的煤渣、石灰等杂物,以利树木扎根生长。株行距应以林木用途而定,如防护林用2米×2米,其它可根据情况而定,株行距必须笔直对称,尽量减少误差;树身上下必须垂直,不能歪斜;裸根苗栽植时,埋土到一定深度后,应将苗木轻轻向上提拉,然后边埋边提2—3次到苗木深度合适而止,再将坑土踩实、浇水;带土球苗栽植时,须先量好坑的深度与土球的高度是否一致,回填土要随填随踩实,但不得砸土球。
七、养护管理
树木的养护管理很重要,栽植后,一般最少必须浇三次水,并要浇透,不足的要补水,要注意浇水后的根部培土工作,待树木发芽后,有条件的1—2天喷1次水,从而加快新芽的生长速度,并且注意新梢容易遭到蚜虫的危害,天气干旱及时观察喷药,要经常锄草松土。在施肥方面,应在挖坑时,在树坑底部先施基肥;栽植后,可用厩肥或化肥,用沟施或穴施肥料,促其生长。
花卉行业相关: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施工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在施工前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需要制定相关应急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节能型技术,能够减少不利因素对施工造成的影响。下面就对节能型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1技术类型分析
当前,节能技术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被应用在风景园林施工之中,节能型技术的主要类型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施工人员需要对其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1.1主动式即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将节能装置设置在建筑中,达到节能效果。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能够利用这一技术使不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为可以再生的能源。比如,对于太阳能资源来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转变为太阳能电热板,对于风能来说,可以转变成为风车发电能,从而有效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并对其进行控制,在短时间内储存这些热量,这样在阴天或无风时也可以利用这些能源。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因为天气以及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主动式的节能技术还没有普及,因此,在施工时,可以结合这种原理安装类似能源,实现节能目的。
1.2被动式即设计人员结合当地实际自然环境,设计方案,并确保其合理性,保证自然环境和园林设计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之后,研究植物以及地貌和建筑等要素,将合理方案制定出来,在确保工程良好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目的。在对园林进行施工时,不但需要保证景色美观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实用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比较健康的环境。在选择这种节能技术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技术,充分发挥设备以及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园林施工质量以及节能效果。
2具体应用
对于风景园林来说,不但需要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体现当地特有的风格,所以,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的良好质量,不但需要利用节能型技术,同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节能性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2.1优化施工方案在对风景园林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节能的理念,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园林施工方案加以优化。第一,考虑周边环境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园林本身的面积比较大,加上建设的项目很多,所以,必须要在整体上做好规划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第二,对人力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工程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监督和安排工作,对于比较紧急的状况,需要在事前做好预案,特别是对于时间冲突的各种项目,需要做好技术人员相关安排工作,不然就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另外,也无法充分利用设备。第三,对设备进行管理,对于所有项目进程做好安排工作,避免设备空转和闲置状况,提升设备利用率。第四,对植被做好移植工作,重视移植时机,提升成活率,防止重复种植。
2.2应用各种高新技术第一,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在对园林进行施工的时候,常常会需要用到各种大型的设备,其耗电量比较大,且施工环境是露天的,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所以,在园林施工中具备良好的利用太阳能技术的条件。在施工中利用太阳能技术能够把光热能直接转变成为电能,并充分利用蓄电池组储存转化以后的电能,并把关于机械设备的线路和供电设施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提供充分的电能供应。与此同时,在园林工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给施工提供良好采光条件,保证园林植物的良好生长,同时也能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太阳能这种能源是没有污染的,在对其进行使用时也不需要太多燃料,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环境因素不会对其使用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在风景园林相关施工工作中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达到良好节能效果。在利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我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气候差异比较大,南方地区的天气比较潮湿,所以,要侧重在通风技术和遮阳技术等方面,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需要侧重在保温性能方面。
2.3充分利用污水处理相关技术从当前日常生活看,很多生活用水,与我国相关标准相符,但是却被大量浪费,直接进入到地下管道中,被当做污水处理,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紧缺,大量城市的供水减少,不利于节能的目的实现,所以,在风景园林进行灌溉时,引入生活污水,这是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的。在对风景园林施工的时候,可以安装污水处理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后,利用专门管道,在园林灌溉过程中进行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同时还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达到节能目的。
2.4利用各种节能技术节约材料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来说,在对其进行施工的时候,要节约材料,必须要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节约建筑能源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比如,对于钢筋连接来说,传统采用的是搭接技术,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通过长时间的摸索之后,螺丝连接已经取代了传统做法,能够节约能源,同时还能方便以后修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引水使用时,能够改造水管,对循环水进行有效适应,尤其是对于耗水比较多的风景园林工程来说,能够实现良好的节水效果。所以,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探索各种新的施工工艺,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提升其利用率,达到节约的目的,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并需要引进的。
节能技术在我国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发展还并不完善,施工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进行监督,防止施工中的失误。另外,还要了解安全持久性,在选择节能技术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良好质量和较长的寿命,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节能。
3结语
综上所述,节能型园林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对城市进行美化。可是从实际情况看,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各种项目繁杂,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比较多,需要利用节能型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节能、环保和低能耗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趋势,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自己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创新和探索,结合节能型技术,对其进行改良和发展,在风景园林相关施工工作中进行应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良好施工效果。
花卉百科:花木网教你果树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1果树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意义
1.1提高绿化效果,提升城市品位
由于果树的品种不同,他们的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也不一样,我们在街道、小区以及公园按照不同的季节,栽种不同的果树,这样就会使城市绿化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有果,集赏花、看果等独特景观效果于一体。同时果品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运用果树,不仅能够绿化城市,降低嗓音、废气和粉尘等,提高城市美化效果,而且大量的果品又有良好的医疗效能,满足了市民对水果的生活需求。
1.2有利于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正朝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我们在城郊结合处建立果园区,不但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拉近了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发展。
1.3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果树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采用果树,不仅有利于调整城市树种结构,而且也是顺应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2果树树种选择的原则
2.1要因地制宜
果树树种各式各样,生物学特性与绿化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选择果树品种时要把果树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绿化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才能提高果树的成活率。
2.2可行性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选择树种。我们要选择生命力强、容易管理、寿命长、易修剪、病虫危害少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绿化造景效果。
2.3树种要丰富多样
在园林绿化中种植丰富多样的果树品种,各种植物,各展风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丰富了城市景观。而且,不同的果树开花与结果季节也不一样,这样人们就可以在不同季节欣赏不同的花,品尝不同种类的水果,达到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2.4要有一定的观赏性
用果树做绿化树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要把果树的绿化美化功能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考虑果树的生态习性外,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观赏价值高的果树品种。
3果树在城区绿化中的配置方式
3.1道路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在城市河道两旁以及主要交通线的绿化带种植冠幅比较大的树种,这样有利于形成特色廊道;在比较窄的道路绿化带种植银杏、核桃、柿树、梨树等冠小、干高的树种;在道路中间隔离带栽植石榴、山楂、枇杷、桃等果树。
3.2小区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小区绿化果树可以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对于绿化面积大的小区,可以栽植高大的果树,不仅绿化效果好,还能为居民遮荫挡阳;绿化面积小的小区,可以丛植或者孤植小冠幅果树;别墅区要种植大冠幅的果树。另外还可以配置一些攀援性的果树,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绿廊,便于小区居民休闲。
3.3公园绿地果树的配置方式
公园和绿地栽植果树务必要与周围的其它绿化植物相结合,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化效果。主要选择观赏性比较强的多花重瓣的果树品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栽植,栽植形式可以群植、丛植,也可以片植、孤植,但是要自然美观。群植可以选择樱桃、银杏、樱桃、柿、李、桃;丛植可以种樱桃或者石榴等;片植可以选择梅、杏、樱桃、桃、梨、李;孤植的话就种石榴、银杏、枇杷、枣等。
3.4厂区绿化果树的配置方式
采摘食用的果树一般不要栽种在厂区,厂区绿化要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抗污染力强的果树为主,例如枇杷、葡萄、石榴、无花果等,这样才能实现绿化与观赏效果并存。另外,不仅可以在道路等绿地栽植,还可以沿墙或者在车间周围搭棚架栽植藤类果树,这样能够增加厂区的绿化面积,更好的抗污防尘。
3.5采摘、观光果园的配置方式
根据果树的花期和果期,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果树,使采摘园四季都有花果飘香,使市民四季都能赏花、品果,充分的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樱桃、柿、山楂、梨、无花果、枣、李、石榴、桃、葡萄、苹果、枇杷、杏等适宜种植在采摘园。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花卉养殖:基于节约型园林的校园微地形建设探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sanqiansenlin.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型地形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