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花卉行业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片上卷的原因及对策

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叁仟森林(sanqiansenli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片上卷的原因及对策",希望您喜欢!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有些已经开始结果的大田番茄的部分植株叶片向上翻卷,严重的呈凹状或半筒状或筒状。根据我们在田间现场的调查,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一、肥水失调生理性卷叶

一是偏施氮肥,番茄叶色浓绿,无论是铵态氮或者是硝态氮过剩,都会使其叶片出现上卷的现象;二是番茄叶片上有缺少钾肥症状,或者缺中微量元素如钙、镁、铜等,也会引发番茄叶片上卷;三是高温、强光季节,当严重受旱时,中午浇水,由于水温与土温反差较大,根系吸水受到抑制,出现生理干旱而致叶片上卷;四是整枝过早、过量或者田间操作时伤根、伤枝,也易使叶片上卷。

二、病菌入侵造成卷叶

大田番茄卷叶,有的是病毒侵入引起的,致番茄卷叶的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病引起的卷叶多在番茄植株的中下部,叶色黄绿,复叶节间短,枝呈丛生状。生理性卷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上部叶片。

三、生长素施用不当

在番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坐果率,菜农常常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开花时喷施生长素,特别是喷施2,4-D,若不注意严格控制喷施部位,常会使上部新生叶片受药液剌激而出现皱缩、扭曲、变形。

当我们明确了番茄叶片翻卷的原因之后,就要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预防和防治。一是要平衡施肥,配方施肥,多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和以氮、磷、钾为主兼含中、微量元素的多元复合肥,以确保养分足量供应。二是要科学灌水,以水调肥,防止中午高温时浇大水,灌水宜于早晚进行,灌水后要抢墒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能。三是要防止过早、过量整枝抹芽,注意保护根茎不受伤害。四是在使用2,4-D处理花朵时,应用毛笔或棉球蘸花或点花,切勿用喷雾器喷雾,以防止生长素飘落在番茄叶片上。一旦发现药害,可用1∶800的活性液肥惠满丰或庄福星喷洒2~3次,能有效缓解药害,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五要对病毒病及早防治:①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②可选用增抗剂喷洒,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公斤,或植病灵8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1次。

精选阅读

花卉行业相关:油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油茶概况

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油茶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为其自然分布中心。油茶在我国的水平分布大约在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1′之间,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5省。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高级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造奶油的最好油料。除食用外,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还具有广泛用途。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100年以上。油茶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岗红壤大边区的先锋造林绿化树种,油茶冬春开花,花色浓艳,尤其是普通油茶,在少花的秋冬季开放,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又是重要的蜜源树种。油茶还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油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茶油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不聚脂”上,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所以食用后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率达97%,而不会象一般的食用油,食用后若在人体内未消化就会转化为脂肪,并积累于内脏及皮下组织,容易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茶油有减肥的效用,所以孕妇在产后食用更有助于消除怀孕期间积累的小腹脂肪,能帮助迅速恢复身材。不饱和脂肪酸有“美容酸”之称,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反之,就会变得皮肤粗糙,头发脱落。而且,山茶油含有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因此它能保护皮肤,尤其能防止皮肤损伤和衰老,使皮肤具有光泽。它还可以防眼角皱纹、美白护肤、治疗暗疮、补充维生素。在早上空腹喝2勺,一天的维生素全有了,长期坚持可预防、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还可解除便秘之苦。在中东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化、没蔬菜,人们就是在清晨饮用山茶油,以满足身体内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这是他们流行千年的习惯。

2油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低产林

油茶低产林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原因: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很多油茶林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现实原因:对油茶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未能及时除草垦覆,没有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林下杂草灌木丛生,植株长势弱;经营措施不当,许多油茶林的林间密度不合理,有的郁闭度过高,却没有进行合理修剪或砍除长势差的油茶树;有的长势弱,林间稀疏,也没进行适当补植或套种其他有益树种;经营方向不明确,导致大部分油茶林被更新成茂密的其他乔木林,油茶树散生于林中,光照不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树形差,影响开花结实,且果实偏小,出油率低;林地荒芜,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巴马是广西11个油茶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2.5万hm2,低产油茶林1.2万hm2,占投产面的66.7%,一般667m2产油只有5kg。林农单位面积收入少,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油茶的低产严重阻碍巴马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我国油茶林的类型有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半野生状态的低产林和自然分布的混交林几种。主产地油茶林以人工营造的纯林为主,是油茶生产力的主体;半野生油茶林管理粗放,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现正加以逐步改造;天然林分中,油茶生长常常受抑,产量很低。

2.2经营面积分散

小面积经营,主要是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面积分散,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减少了收益回报。

2.3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整个油茶产业链中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力度还不够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将油茶产业放到适宜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争地现象严重,致使油茶林的土地使用受到极大排挤;科研投入不足,导致良种选育和集约管理的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链中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植者的积极性;政府的整体协调工作不到位,企业、农民和科技人员之间没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还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

2.4科技含量不高

第一,种植技术落后,目前大多数油茶属于农民自发生产,造林规格不高,品种混乱,良莠不齐,广种薄收,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且基层油茶种植和技术服务不到位。第二,研究工作持续性不强,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由于研究计划中断等原因,进行油茶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时断断续续,致使试验资源和科研成果受到破坏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3对策

3.1选择良种

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差异,选择最适合该地域生长的油茶品种。各地可以在长期的栽培栽植过程中选用多个品种进行试验,最终挑选出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近20余年来,我国油茶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有了提高,良种化工作迅速开展,无性繁殖技术有了新突破,无性系造林普遍实行,丰产林标准得以实施,大面积低产林进行了改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2油茶地的选择

不同的栽培环境对油茶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所以要认真选择油茶园地。油茶以采收果实为目的,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南坡、东南坡阳光充足,有利于油茶的光合作用,一般产量高。阳坡的油茶生长矮,树冠较大,树形饱满,枝条充实,花芽多,花期较早而整齐,果实早熟,产量较高,出油率高,所以要尽量选择阳坡栽植。油茶生长对坡度和海拔也有要求,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15°左右的缓坡地,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0°,因为平缓坡保水保肥能力强,又有利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油茶一般在南坡、阳坡海拔700m和北坡、阴坡海拔400m以下地势开阔地区生长结实良好,含油率高。

3.3水土肥管理

油茶对水肥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一般pH值4.5~6.5为适宜,pH值5~6的酸性黄壤或红壤最为适宜。油茶最不适宜在含有钙质的碱性土壤中生长。虽然油茶耐贫瘠,但是只有在水肥条件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性能。根据各地多年的生产经验,影响油茶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外界条件是水分,土壤过于干旱、瘠薄或坡度太陡,不适于建油茶园。油茶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在生长过程需要肥料,施肥可以使幼林生长茂盛,提早开花结实,特别是栽植后1~2年的幼林,施肥尤其重要。幼林以施有机肥为主,也可间作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等。根据经营目的,为了促进油茶开花结实,要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适当施钾肥。

3.4栽植方式

栽植方式之一就是营造混交林包括间种。油茶间种就是在油茶林地中间种其他作物,间种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益,促进油茶高产稳产。间种以绿肥和豆科作物为适宜,如花生、芋头、黄豆、木豆、油菜、天竺葵等。油茶与马尾松或与柠檬桉混交栽植,效果很好。

3.5栽植密度

油茶在幼年时较能耐阴,随着树龄的增加,特别是开花结实以后,对阳光的需要逐渐增强,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它是喜光植物,栽植密度不能太大。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密度,除了应该考虑立地条件和油茶的生长发育特性之外,还要考虑经营目的、不同品种类型等。一般应是肥土稀,瘦土密;长期间种的稀,不间种的密;山脚稀,山顶密;平坡稀,陡坡密。根据多年的栽植经验,在一般情况下,不间种的900~1200株/hm2比较合适,长期间种作物的450~600株/hm2为宜。容器苗栽植可达1650株/hm2。

3.6采取集约式的经营方式

一是对林地实行统一经营,每家每户都有林权证,根据各自山地的多少确定其在合作社的股权,效益的大部分按股权比例分给村民,一部分作为合作社的工作经费。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油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三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以订单解决林地产出问题等措施增强农民信心,并通过技术扶持资金拉动合作造林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四是靠国有林业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国有林业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来打牢基础承担产业发展起步期的投资风险,逐步通过建设优良种苗基地示范林基地合作造林基地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基地形成。

4小结

油茶是我国非常有特色的油料植物,重视发展油茶产业,将对形成地区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花卉行业:小老头树”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

1.严重的干旱缺水

根据榆林市治沙所对七年生杨树幼林观测试验,每亩生长166株幼苗的单位面积内,在其生长期内除天然降水之外,还需灌水500-800立方米才能正常生长。而我县年均降水量仅为300-400mm,合计对每亩林的天然供水量为200-300立方米,需水量达不到完全的满足。一棵中龄杨树在生长旺季日蒸腾耗水量达到100kg左右,每亩林地的耗水量相当于3.65mm降水。林木蒸腾耗水支出远远超出林地水分吸入,形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土壤过分缺水干旱,由于严重缺水树木未老先衰,林地水分收支的常年失调,必将引起乔木林分衰退,逆转为“小老头树”林分。

2.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恶劣,增大了造林成活难度,致使造林树种单一,一度时期把杨树作为主要树种,光看到了杨树的速生特性,却忽视了杨树喜水肥的生态要求,到处栽植杨树,导致喜水湿的杨类幼中林在过分亏水干旱的环境中,加速逆转退化,形成“小老头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杨树初植密度鼓非常大,每亩达到了240株左右,这样大的密度是难以成材的,造成单株营养面积的狭小,水分供需矛盾尖锐,立木间争水剧烈,必然引起急速的自然稀疏分化,造成大量劣势木的枯竭,甚至生长停滞。

3.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

定边县地域面积广阔,人均国土面积达到3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0亩以上。长期以来,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对农作物的管理较少。受这一观念影响,群众对栽植的树木是多少年来不闻不问,有的树木栽植了近三十年,没有进行过一次锄草,水分供给全是靠天然降水维持,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水,修枝、涂白、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长时间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致使许多乔木树种主干不明、萌枝丛生,导致乔木“灌木化”,生长势逐年减弱,长期下去,形成“小老头树”。

二、预防对策

1.集水整地

根据地形条件,以林木为对象在全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与栽植区,通过这种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有效的水分调节措施,在一般年份使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在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之内;二是在短期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不低于苗木的凋萎湿度以维持林分的稳定性。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一般要求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对于防护林和用材林一般最好整地深40-60cm,经济林80-100cm。为了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应当采取较大规格的整地,但是整地规格加大,破土面增加,地表蒸发也随之增加,而且径流进入后渗蓄的深度相应减少,也增加了地表蒸发量。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土壤瘠薄、紧实度又高,致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到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整地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幼树生长的阻力。在进行整地施工时,一定要达到预先设计的长、宽、深的标准。同时可以在土壤中加一些绿肥、有机肥、复合肥、土壤改良剂、蓄水保墒材料等,以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施肥的数量与种类主要由所选的造林树种确定。为了减少地表蒸发的损失,栽植区表面的形式以在阳坡的造林地能造成小阴坡为较理想,可以降低夏季的土壤蒸发;在阴坡的造林地修成水平面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春季地温,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2.适地适树,合理搭配

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水肥较好的地块,栽植树种可适当多样化。对于干旱的山区,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考虑。比如,速生杨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可将其栽植在条件较好的地块上,新疆杨、河北杨抗旱能力强,可将其栽植的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上,旱柳耐轻中度盐碱,可以轻中度盐碱地上栽植。

要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不能忽视灌木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作用。在定边县全境,柠条是绿化荒山、荒滩的先锋树种,该树种极耐干旱、耐贫瘠、耐啃食,在植树造林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发展。

合理搭配树种,实行混交造林。对于特殊立地条件,如重度盐碱地只能栽植红柳、胡杨等树种,无法混交搭配。一般立地条件下,要尽大量的进行混交造林。榆林市横山县近年来在沙地上推广了樟子松+紫穗槐的造林模式,不仅使栽植树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乔灌混交每亩要达到167株),而且这两种树种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等不良表现。

3.加强抚育管理

常言道“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由此可见管护对林木生长的重要程度。首先要把管护的资金预算到造林总投资中,这是基本前提。其次是结合当地封山滩禁牧管理,对幼林地、未成林地进行特别的管理,严防人畜危害。第三是做好幼林的前三年管理工作,包括浇水、中耕除草、抹芽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第四是将林木抚育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的管理措施,县林业部门雇用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花卉行业:银杏树叶枯黄失绿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在鲁南苏北银杏产区,银杏叶片大面积早期失绿枯黄,导致早期落叶,特别是银杏平茬采叶圃,梅雨季节过后,更是落叶严重,失去商品价值,发生“早秋”现象,给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根据近连续3年的调查,现将失绿原因、症状识别及防治对策做了总结,以供生产参考。

1发生原因

银杏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早期失绿枯黄,主要是叶枯病和早期黄化病造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1病原真菌病原真菌主要是链格孢属中的一种,侵染银杏树,引发叶枯病。6月是发病初期,7~9月是发病高峰期。症状为初期叶缘变黄,后变为红褐色叶缘病斑,病斑呈波状,病健交界处初期较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一的鲜黄色线带,以后病斑渐向里延伸,使病健交界处模糊不清,直到整个叶片变为褐色、灰褐色,枯焦脱落。

1.2虫害因素造成银杏黄叶的害虫主要是茶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4~9月均可为害,7月中下旬达高峰。茶黄蓟马在鲁南苏北1年发生4代(1代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2代在6月中旬~7月中旬;3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4代在8月下旬至9月初发生),以1龄、2龄若虫为害,以蛹在土壤中越冬。锉吸式口器,主要为害苗木、成龄树的新梢、叶片,常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吸食后叶片出现银白色小斑点,逐渐连片成黄褐色病斑,叶片变厚,褶缩不平或叶片向正面轻微卷缩;严重时,叶片干枯破碎,导致早期落叶。另外,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咬伤苗木树皮也易造成黄叶。

1.3施肥因素由缺肥或施肥不合理造成叶片黄化焦枯。缺氮、钾、钙、镁、硫、铁、硼、铜、锌等元素均会造成银杏叶片黄化焦枯。另外,施肥过多,且靠近植株,造成“烧根”;不施有机肥只施氮肥,造成“缺素症”,导致黄化。

1.4气候因素(包括旱黄和涝黄)旱黄: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不能满足银杏树体生长发育需要,导致叶片黄化脱落。据试验,3~5年苗木的采叶圃,于5月中旬~6月中旬浇水比不浇水黄化轻,浇2次水比浇1次水黄化轻。涝黄:排水不畅或土壤板结易造成银杏黄叶。

1.5栽植管理因素一是密黄:指银杏采叶圃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株间相互争肥、争水、遮荫,影响光合作用,呼吸消耗大,造成叶片黄化。如采叶圃密处比稀处黄叶重,内膛比外围黄叶重。二是伤黄:田间管理不当造成。如起苗时伤根,栽植时窝根,动物咬伤树枝或人为伤皮、中耕伤根,造成黄叶。

2预防和管理措施

银杏树叶片早期失绿枯黄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对策如下:

2.1清洁田园,减少菌源秋季要清扫银杏园内残枝落叶;建园时不要与杨树、水杉间作,以减轻交叉侵染,降低叶枯病发病指数。

2.2喷施杀菌剂银杏树发芽时喷施1遍多菌灵,保护树体。在叶枯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菌立克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6月上旬起隔15~20天喷1次,约2~3次。

2.3药剂杀虫根据茶黄蓟马发生发展规律喷药防治。如3~5年生苗木百叶有虫95头以上,20年以上成龄大树百叶有虫105头以上时即达防治指标。防治方法是在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喷药。药剂以40%氧化乐果为好,也可喷80%敌敌畏、快杀灵、大功臣等药剂,同时又能兼治其它茎叶害虫。

2.4合理施肥施肥时要坚持“重施基肥轻施追肥,重施秋冬肥轻施春肥,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重施多元复合肥轻施单一肥种,平衡施肥勿滥施肥”的原则,坚持N:P:K=10:8:9左右,辅以其它微量元素;9月底至10月初成龄大树在树冠外围深施有机肥(土杂肥、人粪尿、堆肥、厩肥、饼肥),采叶圃在行间沟施入土为好。生长期内进行必要的根外追肥。

2.5合理浇水,及时排水银杏园要求“旱能浇、涝能排”。因银杏树具有喜水不耐涝的特点,可采取沟灌、区灌、喷灌的方法浇水;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雨后要中耕松土,铲除杂草,改善银杏园的立地条件。

2.6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银杏采叶园要根据各地环境和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留苗量,要求既能通风透光,又能使叶片高产、优质。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栽培技术:如适时修剪,保持适当的根冠比;合理肥水促控;中耕时,防止人为伤根皮和动物咬伤;提高苗木栽植质量。

2.7适时叶面喷药补肥在银杏树生长期内,根据银杏树的生长发育需要,或在叶片黄化初期,喷药补肥调节。在叶片出现不良症状初期喷黄叶敌、一喷绿等药物,调节黄叶、小叶、卷叶、花叶,使其转绿、增大、平展。10天1次,可喷2~3次。也可根据不同症状喷特多收、肽得肥、爱多收、喷施宝、叶霸、叶威、多效锌、磷酸二氢钾、动力2023、硫酸亚铁、硫酸铜等生长调节剂和肥料,可单喷,也可与杀虫剂混喷(混合时要看其性质能否混合),均能收到良好防效。

花卉行业相关:北方基地草坪病害原因及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个新兴行业——草坪花木行业逐渐崛起;一批新型农民——草坪花木种植户也随之涌现。这批新型的农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边的城乡地区,主要种植销售花木、草坪。不久前,草坪种植户反映不知什么原因,草坪病害发生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河南的中牟、鄢陵,河北的栾城、辽宁的辽阳、铁岭等规模较大的草坪基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草坪的频繁种植、偏施肥料、管理理念落后,草坪中的病害普遍发生(当然发生地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严重影响草坪的正常生产,已成为草坪种植户比较头疼的问题。

多方原因造成草坪病害严重发生

根据笔者在草坪基地走访调查的情况,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认为草坪严重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草坪草内在原因,又有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等冷季型草坪草,与狗牙根、结缕草等暖季型草坪草相比,冷季型草坪草本身的容易发生地病害种类多,发生几率大。同时草坪草种子有可能带菌。

北方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栽培管理不当是草坪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草坪草营养失衡是主要的一方面。首先,在草坪基地,大多数草坪种植户是从大农业上转变过来的,草坪的施肥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以氮肥为主的方法进行,结果土质中氮肥含量过多,磷钾肥含量不足,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失衡,过多使用氮肥会导致草坪草旺而不壮,使得草坪草抗性降低,容易发病。其次,草坪基地的土壤利用率高,一年种植2—3茬草坪,部分地区甚至达到4茬,长期的高频率的利用土地,不休闲,有机肥严重不足,导致土质恶化。再次,由于草坪基地的草坪在出售是要铲去5厘米左右的土壤,长期出售草坪使得土壤逐渐被铲走,铲走的土壤都是经过长期耕作的熟土,结果不得不对生土重新耕作,生土中的营养不全,使得草坪草营养失衡,抗性降低。

上述这些情况,对草坪草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十分不利于草坪草的健康生长。

专家支招:预防草坪病害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坪生产基地之一,更是重要的城市绿化植物种植地。草坪也是不少草坪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支柱,城市绿化要大力发展,就必须预防草坪病害。

笔者认为,草坪病害重在预防,利用管理措施防治草坪病害是非常重要的。应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选用经过检疫的抗病品种种植草坪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的草坪草种和品种。提倡采用不同草种混播的方法建植草坪,同一种草坪草的不同品种的混合播种也有利于抑制草坪病害的扩散。

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可消灭土壤中存在的病菌和害虫。一般有药剂消毒和蒸汽消毒两种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3、种苗处理在播种时,用种子干重的0.1~0.2%多菌灵或百菌清拌种,或用0.5%的福尔马林拌种1.5小时,这样既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消灭种子周围土内的病菌,减少幼苗染病率。

4、科学施肥草坪施肥时尽量不要单一使用氮肥,要使用氮、磷、钾配比合理的复合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配方施肥,同时可以使用有机肥。保持肥料元素的正常供给可减少草坪病害的发生。

5、合理管理修剪时遵循1/3的修剪原则;浇水时避免傍晚浇水,减少发病机率。

6、使用生长调节剂促壮在草坪草出苗10天时,使用速成卷进行喷雾,不但能够促使草坪草根系下扎提高草坪草的抗逆能力,同时可以促进草坪草快速成卷。

7、药剂预防

在草坪病害高发季节来临前,注意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护坪丹、多菌灵等,每10—15天一次;在高温高湿草坪病害高发季节,注意观察,一旦发病,立即选择对路的治疗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百菌清、杀毒矾等进行防治。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特别推荐:喷克、喷克菌、阿米西达、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真菌引起的草坪病害特效。

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番茄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俗称“黑毛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一般年份,叶霉病能引起番茄10%~25%的产量损失,在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现将该病害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1发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部位是番茄的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茎、花以及果实。在叶片发病的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微黄色的斑点,随后斑点扩散成比较大的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其边缘不明显,叶的背面病斑之处显现初为白色、后为灰褐色或黑色霉层,湿度较小时霉层不是很明显;湿度较大时,叶片正反两面病斑处均可以长出黑色霉层。随着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随后逐渐向上蔓延,最终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1]。根据杨和连等对塑料大棚番茄叶霉病进行的系统调查,从2023~2023年,此病的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时造成全棚叶片发黄,病株率达100%,大幅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2发病规律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内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来源,以靠气流、灌溉水重复传播。病菌孢子落到叶片就会侵入并萌发,从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侵染的第1周内会出现初期的发病症状,灰褐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接着分生孢子从气孔被释放到外界环境,造成病害的蔓延。

病害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番茄叶霉菌菌落在5~28℃均可生长,超过30℃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分生孢子在10~27℃均可产生,最适产孢温度为23℃;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2~30℃[3]。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始终可以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因为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所以湿度尤其是叶面湿度就成为该病发生与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发病越重,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比较容易流行。因此,露地和棚栽番茄遇长期连续阴雨天气,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病害容易发生且严重;另外在植株茂密、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展更快。

3防治方法

对于具有流行性、间歇性和暴发性的番茄叶霉病,应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合理安排轮作病重的大棚和日光温室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

3.2选用抗病品种因为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所以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叶霉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抗病品种有中杂9号、双抗1号、双抗2号、加粉15号及辽粉杂系列等[4]。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是单基因高抗品种,随着其推广应用,选择压力增加,使优势小种发生变化而导致抗性丧失。

3.3进行种子消毒种子要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菌,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再阴干播种。

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侧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改善浇水方式,使用无滴膜,合理调控棚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减轻病害发生;改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田园,尽早摘除病叶,用塑料袋盛装,再远离栽培点掩埋以减少菌源量,切忌在棚室内或田间及周边堆放。

3.5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5%百菌清、7%叶霉净、6.5%甲硫霉威、10%敌托等;常用的烟雾剂有45%百菌清;常用的可湿性粉剂有甲托、多菌灵、代森锌、斯克等;当然,还有一些生物农药如20%银泰EC等。粉尘法对病情控制较强,效果理想,省工省时。为了保证番茄品质,尽量选择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药剂,而且注意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花卉相关知识:花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花木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在花木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花木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花木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花木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花木死亡。少数农民在花木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花木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花木,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花木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花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花木病虫害防治对策

2.1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发布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花木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花木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花木,将花木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花木,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花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例如:人工摘除花木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花木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交配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花卉行业相关:室内盆景苗木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盆景树木在栽培过程中,常出现叶片发黄现象,多数是由于管理不善和场所条件限制造成的。室内空气不通畅,光照不足,叶面灰尘厚积,水肥土管理失调,空气污染,均是引起叶片发黄落叶的主要原因.

(1)水分过多。浇水太勤、太多,盆土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使土壤缺氧,根部变黑、腐烂,根毛少,新梢萎缩,嫩叶变成淡黄色。应排掉积水,控制浇水,及时松土,盆景移放到通风的地方。使盆土能够蒸发水分,有干燥感时再浇水。如果叶片发黄萎蔫。应及时翻盆,剪去烂根,换上新土,使盆土能见干见湿,促进新根生长

(2)缺水少水。长期没有浇透水,盆土中底部缺水严重,会使叶片由枝干的下部开始发黄,逐渐向上蔓延并产生落叶,余下顶端1-2片叶,新抽叶片变小。应及时浇足浇透水,或者将整盆植株浸泡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排尽多余的水分,保持盆景湿润。

(3)缺肥。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盆内根系过密,须根衰老,使叶片发黄,应及时追施稀薄的液肥,或采取翻盆换土的方法,增加基肥。

(4)缺少光照。在室内陈放太久的盆景,树木叶片因缺少光照容易变黄。应定期把盆景搬移室外接受阳光。盆景陈设时可置于窗台口或灯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同时要加强通风、透气,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6)刚翻盆的盆景。刚翻过盆的盆景,由于树木根与土壤接触不良,吸水减弱,不够供给叶片蒸发需要的水分时,会出现叶片发黄,甚至落叶现象。翻盆时要结合修剪,剪除部分枝叶,以减少蒸腾作用.

(6)自然发黄。有些树种萌发新叶时,老叶就会出现变黄而脱落。如榕树长新叶时,老叶就会发黄脱落,这是新陈代谢的结果。还有的是季节性发黄落叶,如落叶树种的冬天落叶。对于这些正常现象,可不作任何处理

花卉行业相关:茶树栽培技术及管理


1.茶树种苗的准备

茶种苗的繁育可以分为有性繁育和无性繁育两种。有性繁育是通过茶籽播种育苗;无性繁育是通过茶树营养体,如枝条或茶根进行育苗。茶籽繁殖技术简单,适宜大面积栽种。当茶树上的果实呈黑褐色,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代表种子已成熟,可进行采收。然后将茶果平铺在干爽地面暴晒2~3h,每30min翻动1次,果壳开裂,茶籽脱出后即可。在栽种前,需挑选出形态饱满、沉实,颜色深褐且有光泽,无蛀虫、破损和霉变的种子。将种子放在20~30℃干净的温水中浸泡7d,时时搅动、每天换水,进行保湿催芽。

2.茶园位置选择

茶园应选择在远离空气、水源、化学污染等地区,常年本地区风势的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位置。由于茶叶种植在南方,因南方山地、丘陵较多,所以茶园应选择坡度较缓、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力较为强劲、灌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优、土壤湿润、表土保水力强,心土排水好,日照时间较长的阳面山坡。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4.0~6.5均可生长,不要选择胶泥土、砂性较重的土壤。茶园土壤底层应没有硬盘层,否则当茶树根系发展到硬盘层后,将阻碍其深扎和吸收,导致发育不良,缺失水分和养分。通过茶园位置选择,从自然条件上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品性。

3.土墒整理及播种

茶园选好后,要对土壤进行翻整与规划,特别是设计排水灌溉系统,主要包括等高隔离沟、等高横截水沟、纵排水沟、梯层内侧支沟等。沟渠设计好后,对土地进行30cm左右的深翻,将下层土翻出晾晒,并敲碎凝结成块的土壤,挑出固状物,疏松土壤,同时还要追施基肥,以粪肥、有机肥、饼肥等为主,增加土壤劲力和茶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然后将沟土进行平整,一般稍高于梯面,以防沟土沉紧后形成凹槽导致积水,对茶树根系浸渍,造成烂根现象。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穴播等,一般以条、点播为优。将畦修成宽1.3~1.5m,高0.15~0.2m,穴距在0.3~0.4m。茶籽均匀播撒,每穴3~5粒,播撒完毕后要在表面进行覆土,并浇灌足量水,以保证种子发芽和长根所需的水分。种植密度的把握,过稀会影响茶园单位面积的产量,过密会导致茶树营养成分供给不足,生长不旺,影响产量与质量。

4.茶园保护与种苗调整

种苗撒播或移种之后,茶园内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保护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要避免虫鸟吃种,另外一方面还要防止动物踩踏。同时还要时刻留意种苗生长状况,对缺株断行的地方进行补种,对穴内生长过多过密的进行移栽,补植与移栽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防止因太阳暴晒对种苗的损伤。在茶树种苗生长的过程中,还会伴随大量杂草的重生。这些杂草生命力旺盛、长势速度极快、会与茶苗抢夺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所以要进行除草工作。可使用除草剂,一年进行2次,即5月上旬和7月上旬。除草剂应交替或搭配使用,提高除草效果。除草剂的喷洒时,应避免大风和阴雨天气,药液不能触到茶蓬,以免引起药害。

5.施肥管理

人们乐于喝茶,除了对茶香的品味之外,还因茶叶中有充足的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的吸收,大多来自肥料和土壤的供给。施肥的搭配和比例是决定茶质的又一重要因素。茶苗初进入生长期时,为提高良种茶园的质量,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随着茶园年龄的增长,一般匹配量为1~2年10~20kg/667m2,3年25kg/667m2,4年30~35kg/667m2。茶园进入成龄期后,即每667m2产干茶100kg固定施12~15kg/667m2,以此类推。除了氮肥,还应配施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的肥料应按照氮肥的比例搭配,氮、磷、钾的比例为:幼龄期2:1:1,成龄期3:1:1。

6.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可以达到控制树势的生长方向和促进生长速度的效果。合理修剪,首先可以将长势过高的茶树进行苗顶修剪,促进侧枝生长和刺激腋芽萌发,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苗顶的修剪共分2次:第1次在茶苗生长1年后,翌年的3月将离地高于35cm的顶苗剪切;第2次在生长第2年后的3月进行,将离地高度大于50cm的顶苗进行修剪。幼苗修剪时,要注意程度轻、操作轻,不能伤害到其他分支或导致顶部光秃现象。种植多年的茶树,随着生长年龄的增加,长势减退,产量下降,茶叶质量也稍差,所以要进行深修剪,一般应剪去10~15cm,绿叶层的1/2,对细弱枝、病虫枝、黄叶枯枝都进行剪切,从而促进树势的快速生长。

7.饲养蚯蚓

在茶园种植中,可以在畦中饲养蚯蚓。蚯蚓不但可以吞食茶园内的枯黄烂叶,还可以腐解有机肥料,变成粪肥,加速有效养分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由于蚯蚓生活和穿梭在土中,还可以达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风透气性能。

8.病虫害防治

不同的茶树,容易患不同的病虫害,在针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为了最佳的保护茶叶的味道,减少药物的污染,可通过自然生物链,利用天敌控制和消灭病虫害。对于较难解决的问题,可采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防治有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矿物源农药防治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

喜欢《花卉行业相关:番茄叶片上卷的原因及对策》一文吗?“叁仟森林”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sanqiansenlin.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培花卉发展及对策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叁仟森林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ntact Us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13058183206

工作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