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科普:杨树舟蛾类害虫的辨别与防治
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叁仟森林(sanqiansenli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杨树舟蛾类害虫的辨别与防治",希望您喜欢!
杨树舟蛾类害虫包括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蛾3种,共同危害杨树、柳树等,其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危害性大,毁灭性强,极易成灾,为我国园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杨树舟蛾类害虫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发生世代多,从北至南年发生2-3代至8-9代不等,容易造成世代重叠,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展杨树纯林较多,更有利于害虫繁殖和生长。为科学防控舟蛾类害虫,保护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力促生态发展,我们不但要正确识别,还要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特性,抓住防治的最好时机,把虫害降到最低,保证树木健康生长。
一、杨树舟蛾类害虫的形态特征
(一)杨扇舟蛾,又名杨树天社蛾。成虫体长13毫米-18毫米,翅展30毫米-40毫米;前翅有4条灰白色横波纹,顶角有1个暗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的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点;后翅灰褐色。
卵扁球形,初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暗灰色。
幼虫末龄体长35-40毫米,头部黑褐色,体灰白或灰绿色,密生淡褐色细长毛;胸腹背面灰白色,亚背线墨绿色,每节有横列红色毛瘤8个,腹部第1节和第8节各有1个红褐色大肉瘤。
蛹长约15毫米,红褐色,腹末臀棘上的钩刺呈长锚状,蛹外披灰白色丝质薄茧。
(二)杨小舟蛾,又名杨小褐天社蛾。成虫体长10毫米-13毫米,翅展24毫米-28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黄褐色、红褐色等;前翅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纹,后翅黄褐色;臀角有1条赭色或红褐色小斑。
卵半球形,黄绿色。
幼虫末龄体长21毫米-23毫米,体色变化较大,通常为灰褐色或灰绿色,体躯第1、4、1l节上各具1个红色瘤突,体背两侧各有1条黄色纵带。
蛹长约13毫米,赤褐色,臀棘上的钩刺呈叉状,无茧。
(三)杨二尾蛾,又名双尾天社蛾、杨双尾舟蛾。成虫体长28毫米-30毫米,翅展75毫米-80毫米,全体灰白色;胸背有2行共6个黑点,近翅基部有2个黑点;前翅具数排锯齿状黑色波状横纹,中部有1个新月形纹,后翅灰白色,翅脉黑褐色;腹背黑色,第1-6节中央有1条灰白色纵带,两侧每节各有1个黑点,末端2节灰白色,两侧黑色,中央有4条黑纵线。
卵半球形,赤褐色,中央有1个黑点,边缘色淡。
幼虫末龄体长约50毫米,青绿色;前胸背板大而坚实,粉绿色;后胸背面呈峰状突起;体背有紫红色菱形斑纹,腹部第4节侧面靠近后缘有一白色条纹,纹前具褐边;体末端有可向外翻缩的2个长尾角。
蛹长约25毫米,赤褐色,外面披灰黑色、质地坚硬的茧。
二、舟蛾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一)杨树舟蛾在本地区1年发生4代。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以薄茧中的蛹在枯叶中、土块下、树皮裂缝、树洞及墙缝等处越冬,其中入土化蛹越冬的,多在距土表3毫米-5毫米处。翌年3、4月间成虫羽化,在傍晚前后羽化最多。成虫昼伏夜出,多栖息于叶背面,趋光性强。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雌蛾产卵直至次日晨。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主要产于叶背面。卵粒平铺整齐呈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9-600粒,平均每一雌蛾产卵100-600余粒,卵期7天~11天。春夏之间幼虫为害,幼虫共5龄,每年除第1代幼虫较为整齐外,其余各代世代重叠。幼虫期34天左右。初孵幼虫群栖,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分散取食,可将全叶食尽,逐渐向外扩散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片食光,仅剩叶柄,影响树木生长。杨扇舟蛾的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IO月份幼虫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除越冬蛹外,一般蛹期为5-8天。
(二)杨小舟蛾在邢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植被物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间;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在夜晚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三)杨二尾蛾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在山东一年发生4代。邢台地区介于山西和山东之间,至今虽未发现,但有关部门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密切监测,防患于未然。该虫分别以蛹在茧内越冬。2代区,成虫在5月和7月出现;3代区,成虫在4月中旬至5月,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幼虫较成虫晚半月左右出现,因此至结茧化蛹前,幼虫几乎不断出现。成虫在16时开始羽化,18时最多。当晚2至3时交尾,交尾后产卵,将卵产在叶面,多单产或为2粒。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5龄,4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常将叶片食光,仅留叶脉。幼虫历期约1月,幼虫受惊后常从臀角伸出红色翻缩腺摇晃,而后慢慢收回。2代区在8月份下旬,3代区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于枝干分叉或树干啃咬树皮、木质碎屑,吐丝粘连在被啃凹陷处结茧在内化蛹。茧色与树皮色泽相近,质地坚硬。
通过比较,以上3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应辨别清楚害虫种类,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
1.共同点:
(1)成虫羽化时间相同,都在翌年3月至5月之间。
(2)成虫都有趋光性,都是昼伏夜出,夜晚交尾、产卵,都将卵产于叶片上,且单层块状排列。
(3)幼虫危害方式基本相同,幼虫孵化后都是群集为害,1至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
(4)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在内夜晚取食。
(5)3龄以后分散为害,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6)越冬方式相同。都是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等处越冬。
(7)传播途径相同,都是主要靠成虫飞翔,幼虫吐丝下垂,也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
2.不同点:
(1)发生世代不同。在邢台地区,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都是1年发生4代,而杨二尾蛾1年发生2代。
(2)化蛹时间不同,蛹的形态也不同。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化蛹时间大约在10月份。杨二尾蛾化蛹时间较早,在8月下旬开始,中老熟幼虫在树权处或树干基部把树皮咬碎并分泌粘液,做成坚硬的茧壳,在内化蛹。杨扇舟蛾和杨二尾蛾的蛹外披茧,而杨小舟蛾的蛹无茧。
三、防治方法
根据杨树舟蛾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方针,及时监测并发布虫情预报,把握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秋末冬初,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利用成虫趋光性,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杨二尾舟蛾的茧,可用小锤、棒击破茧壳消灭其中的蛹。
(二)药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幼虫3龄期为最佳防治时期)对树冠喷药。对零星树木可用高压喷雾器或打孔注药,对郁闭度较好的片林,推广烟雾机或高压喷雾车喷雾防治措施。用药种类有仿生制剂和化学药品,本地区仿生制剂防治已达到或超过85%。
1.仿生制剂:
(1)25%灭幼脲Ⅲ号生物农药6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克左右;
(2)阿维菌素3000-6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克左右。
2.化学药品:
(1)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2)4.5%氯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
(3)90%敌百虫晶体;
(4)50%的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
(5)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
(三)天敌防治
幼虫和蛹的天敌很多,可利用天敌防治。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预蛹期天敌有啄木鸟,蛹期天敌有金小蜂。
相关阅读
花卉养殖: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
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一种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具有一年多代、繁殖力强、成灾快等特点。2023年—2023年间,在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区内连年成灾,危害十分猖獗,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23年6月13日,省林业厅发布分月扇舟蛾灾害红色预警,提醒全省各地各单位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重大灾害发生。
1生物学特性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省一年三代,有4个幼虫食叶危害期。以2龄幼虫作白色薄茧在上一年的枯枝落叶层和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蜇,开始上树危害;2—3龄幼虫主要在树冠下层危害;4—5龄幼虫则进入暴食期,开始扩散,主要危害树的顶部。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期,7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幼虫期。8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开始孵化,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育到2龄幼虫,开始下树越冬。
幼虫共5龄,同一卵块孵化的幼虫比较整齐,具有群居危害习性,1—2龄幼虫取食叶子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传播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开始增大,并分散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树上吐丝卷叶于其中化蛹。分月扇舟蛾成虫趋光性较强,并具有短距离迁飞习性,在发生地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呈多层块状。
2大发生原因
造成分月扇舟蛾大发生原因,有其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是自身遗传学特性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结果。
2.1增殖率高
分月扇舟蛾除1年发生3代外,繁殖率极强,理论增殖力可达800万倍。这是该虫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成虫具有短距离迁飞的习性,延长了猖獗期危害。
2.2树种单一
吉林省西部70%以上为杨树人工林,树种单一,为分月扇舟蛾大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3天敌种类少
分月扇舟蛾天敌种类仅有7种,在增殖期和猖獗期控制作用弱。但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ranuiosisvirus)一旦感染,害虫死亡率可达97%以上,是限制分月扇舟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3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分月扇舟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及西部森林状况,制定了以全面防治分月扇舟蛾第三代(即越冬代)幼虫为主;以防治其他两个世代和巩固前期防治成果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区划、分区治理、综合防治”。
3.1害虫上树前防治技术
3.1.1搂烧树叶灭虫技术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害虫下树和上树前这段有利时机,选择枯枝落叶较为集中,害虫95%在树下越冬,且修了枝的林分,将树叶搂到行间,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火烧树叶内越冬幼虫。
3.1.2毒笔阻隔灭杀技术4月中旬害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用毒笔划毒环阻杀上树害虫。选择林分同上。在每株树胸高处用毒笔划两圈,要每条毒环闭合,毒带宽度在1—15厘米之间,以两环距离5—8厘米为宜。
3.2害虫上树后防治技术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选择手动喷药机和机动喷药机进行防治。树高3—6米用机动喷药机灭虫,虫口密度高则用3%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液灭杀幼虫,如果虫口密度低则用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即可有效控制害虫危害。
3.3生物防治技术
6月下旬和7月上旬,在害虫产卵盛期,用释放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巩固春防防治成果。放蜂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放蜂为总数蜂量的80%,第二次放蜂为总放蜂量的20%。每公顷25片,分50个点放蜂。
花卉行业:杨树蛀干害虫及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蛀干害虫
桑天牛桑天牛一般是在1—2a生的树干和树枝上危害,成虫食桑树、构树小枝的树皮,幼虫蛀食杨树髓心,导致树木缺枝断条。桑天牛2a完成1代。产卵时间为6—8月,产卵时一般选择4个部位:一是在树的顶部,二是树干上,三是上端的枝条,四是中下部当年生的嫩枝上。每产一卵都在树干或树枝上先咬一“U”字形的刻槽,产卵后有的咬断树枝留5—15cm长的桩,卵就产在桩上,有的产卵后将树枝咬断吊起。卵孵化后,幼虫从枝到干,从上向下蛀食,每蛀食一段咬一排粪孔排出粪渣和木屑,一个完整的蛀道可长达5m,每只虫一生可蛀15—20个排粪孔,由上而下排列。当年在树干内取食越冬,第2年4月起继续活动取食,第3年7-8月羽化为成虫后出孔繁殖后代,白天取食桑树、构树嫩皮,晚上产卵在杨树上。
桑天牛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虫品种,如丹红杨、巨霸杨,使其在树体内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可以大量采用,二是7—8月白天在它取食的地方,如桑树、构树上捕捉成虫。三是用农药在桑天牛觅食的地方,如桑树、构树上喷杀。四是锤刮虫卵,剪除虫卵枝。在树干上、树枝上查找刻槽,如刻槽在树干上可用锤卵或用刀子刮卵,如刻槽在嫩枝上可将枯枝条和树桩一齐剪掉,每周剪1次。这种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一般可以除去70%的虫卵,因此,这是防治的最佳方法。五是用毒签和药剂毒杀幼虫。从桑天牛倒数第一个排粪孔中插入一支毒签,或在倒数第二个孔中用注射器注入农药。对于树顶端人手够不着的地方可用“人”字梯爬到上面防治。药剂可用甲胺磷、敌敌畏200—400倍液。如果防治不彻底,树梢会被风吹断。
云斑天牛主要危害两年以上的杨树,成虫啃食梨树、野蔷薇嫩皮补充营养,幼虫在2m以下的杨树树干内蛀食,使木材质量下降。
云斑天牛一般是2a完成1代。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白天取食,夜晚交尾产卵,产卵的地方主要集中在2-5a生的杨树上,一般在离地面30—40cm左右的树基部产卵,杂草较多的地方卵产得也较多。产卵时先咬一个圆弧形的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上方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每个刻槽只产一粒。卵经过9—15d孵化成幼虫。幼虫先在产卵处韧皮部蛀食,由产卵孔排出像烟丝、高梁一样的木屑和粪便。然后再围绕树干蛀食,慢慢向树心里面延伸进去,当年在树干里越冬,第2年4月继续取食危害。8月化蛹,9月变成成虫在树干里越冬,第3年4月至6月羽化出来取食产卵,云斑天牛一生只有一个排粪孔。具体的防治方法有五种:一是捕捉成虫。4—6月在蔷薇科植物和梨树上捕捉啃食树皮的成虫。二是喷药毒杀成虫。用甲胺磷、敌敌畏等农药稀释到800倍后,在天牛取食的地方喷杀,有一定的效果。三是杀虫卵。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已经产卵的树干上寻找刻槽,发现刻槽即可用锤锤死卵粒或用小刀挖出虫卵。四是药棉毒杀幼虫。发现云斑天牛的排粪孔后,将甲胺磷、敌敌畏等药剂稀释200—400倍,再用废棉絮搓成棉球沾药后堵塞排粪孔。堵孔时先将洞口的木屑掏尽,再将药棉塞人洞中,并用泥土将洞口封死即可杀灭幼虫,有效率达85%以上。五是用毒签熏杀。毒签是通过毒气熏杀害虫的。插毒签时,将洞内的木屑掏尽后,插入药签,洞口大的可插2—3根,然后用泥土将洞口封死,害虫中毒而死,有效率可达98%以上。
二、杨树主要病害
1.溃疡病
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苗木干部病害。苗木感病后,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做种条时,严重影响育苗成活率,并且使第2年苗圃地发芽不整齐,苗木总量下降。防治措施:①加强苗圃管理,促使苗木生产健壮,提高抗病性。②选用抗病品种,如丹红杨、巨霸杨的抗性比以1-69杨为母本的品种强,且生长速度更快,可以大量采用;2025品种抗性很强,但生长速度不如丹红杨、巨霸杨,可以适当采用。③药物防治,预防为主。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喷洒杀菌剂,同时尽量减少苗木带菌量。
2.叶锈病
9—10且在叶背面产生橘黄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夏孢子,为黄色粉状物,造成苗木早期落叶,影响苗木生长,更严重的是造成苗木瘦弱,使苗木对溃疡病的抵抗力下降,造林成活率降低。丹红杨、巨霸杨品种高抗叶锈病,而中潜3号、中嘉8号是高度感病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选用抗病品种。药物防治可用粉锈宁于8—9月喷雾叶片上。
花卉百科:花卉常见肖汁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吸汁害虫是指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的一类害虫。是花卉植物上的较大的一个类群。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嫩梢、嫩叶,刺吸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使叶片褪色、斑点、卷曲、皱缩,形成虫瘿,甚至整株枯萎死亡。有的会引起煤污病,有的会传播病毒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昆虫纲,主要种类有同翅目的叶蝉、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半翅目的蝽蟓、网蝽;缨翅目的蓟马等。另一类为蛛形纲蜱螨目的螨类,如朱砂叶螨、山楂叶螨等。其中,蚜虫、蚧壳虫、粉虱、叶蝉和螨类合称园艺植物上的“五小害虫”。
吸汁类害虫一般个体小,发生初期被害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加上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防治时如果没抓住有利时机采取防治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下面仅以蚧壳虫、蚜虫:为例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方法。
1蚧壳虫类
1.1危害与繁殖
蚧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俗称。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蚧壳虫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植物的汁液危害,另外,其分泌的大量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少数种类能传播植物病毒而导致病害的扩散。蚧壳虫繁殖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蚧壳,营固定生活,蚧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后,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观赏植物上蚧壳虫种类很多,约600多种,危害较重的有红蜡蚧、白蜡蚧、日本龟蜡蚧、吹绵蚧等。
1.2防治方法
1.2.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在自然情况下,蚧壳虫活动性小,靠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园林园艺植物交换、调运频繁,人为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就是保证植物不带或少带危险性病虫的有效方法。
1.2.2农业防治: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蚧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力求做到涮净、剪净、集中烧毁。
1.2.3药剂防治:当蚧壳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药剂防治仍然是必要的防治手段。在不同时期,可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代雌虫。冬季可喷施1次10~15倍液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液的机油乳剂。②消灭越冬代若虫。冬季和春季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③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洒杀虫剂,如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植株上的若虫,要抓住孵化盛期喷药,此时蚧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80%的敌敌畏乳剂、50%的辛硫磷乳剂、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要求均匀周到。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捕食寄生盾蚧的金黄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蚧壳虫的危害。
2蚜虫类
2.1危害与繁殖
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观赏植物上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分有翅蚜和无翅蚜。个体细小、柔软、触角长。多数蚜虫腹部有一对“腹管”,腹部末端有突起的“尾片”,这是区分多种蚜虫的重要特征。蚜虫的繁殖力强,一头成蚜一代可产60~70头小蚜虫,夏天4~5天就可繁殖一代,一年可繁殖几代到几十代。对观赏植物的危害性是十分大的。
蚜虫种类很多,据统计,已定名的有40多种,常见的种类有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罗汉松新叶蚜等,蚜虫通常在寄主的叶和茎上吸汁危害,使叶和嫩芽蜷曲、皱缩、褪色。蚜虫分泌蜜露不仅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碍,而且又是病原菌的良好培养基,容易诱使植物生病,如煤污病等,蚜虫也是病毒病的媒介昆虫,有的种类能形成虫瘿。
2.2防治方法
2.2.1注意检查虫情,抓紧早期防治。
2.2.2木本植物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卵。
2.2.3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2.2.4药剂防治:发生量大时,可喷40%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
2.2.5物理机械防治:利用色板诱杀,根据蚜虫偏好黄色的习性,在植物栽培地或温室内,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还可以利用白锡纸反光性能,拒栖迁飞的蚜虫或在温室大棚内用40~60目防虫网覆盖防止蚜虫迁入。
花卉科普:杨树的栽培技术
杨树为落叶高大乔木,具有适应性强、抗寒、耐盐碱的特点,是我国北方最常见的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
1 苗木选择
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
2 选择林地及整地
速生杨最适宜在肥水充足的沙质土壤上栽植。重盐碱地不能栽。生长季节积水超过一个月的低洼易涝地不能栽。没有水利条件的干旱瘠溥地不宜栽。对土壤较为贫瘠的土地,在栽植前全面深翻30~40cm,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率。
3 栽培技术
3.1栽培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一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cm,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hm2。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轮伐期可短些,5年左右,胸径20cm,立木蓄积100m3/hm2。
3.2栽植的技术要领 杨树植苗造林的技术要领可用“三埋两踩-提苗”来概括,具体说是:先埋1/5深(20cm)表土,然后将苗放人,再埋土至2/3深(70cm左右),踩紧实,最后埋土至地面,再次踩紧实,接着将苗往上提提,以利根系舒展,浇足水。
3.3造林方法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即首先在80cm见方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一部分土,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两桶左右的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起风堆等。
4 抚育管理
4.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促进林木生长效果十分明显。每年夏冬两季都要翻耕土壤,除掉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较黏重的地区尤其需要推广这种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实践证明,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一倍。
4.2栽植杨树的施肥要求 杨树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在这类土壤上营造杨树丰产林,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每穴施厩肥100kg至200kg。在植树穴底部与生土搅拌均匀,再覆上10cm至15cm表层土后造林,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沤制有机肥时,添加过磷酸钙效果较好。在造林的同时,每穴拌入0.5kg至0.7kg过磷酸钙也可,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磷肥与苗根接触,因大部分小型化肥厂所产的过磷酸钙有游离硫酸残留,与根系接触时会发生烧伤。
4.3灌溉 杨树对水分的要求很高,一般每年应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促枝叶扩展;11月灌防冻水,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遇天气干旱亦应浇透水。
4.4修枝整形 修枝就是根据杨树不同树令生长发育的需要剪除不必要的枝条。整型就是通过修枝使树木保持一定的型状或树势,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杨树修枝要清除多头和与主梢、主干争夺营养的竞争枝、大枝和基部萌发枝,及时剪除并烧毁病虫枝和基部萌发枝,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利于生长。一般修枝要保留的树冠厚度为全树高的1/2至1/3。修枝时间以5月前后为适宜。修枝时要力求切口小而平滑、紧贴主干、不留枝桩,以利伤口愈合;修截大枝时首先应自下向上砌或锯,然后再由上向下砍(或锯),以免劈裂或剥离树皮,切忌留桩或挖洞。
幼树的修枝,如果用大苗造林,苗高在6m以上,3年之内不进行修枝,3年后6m高处直径达10cm以上时修枝1次,把无侧枝的主干再提高3~4m,以培育较高的无节良材,但修枝绝对不能过度。应当强调的是,整形应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或第二年春天就开始,直到3~5年树高10~14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时为止。整形的方法是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8m以下通直无枝。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直径达到10cm时即应修去侧枝,由下而上修校直到干高8m为止,以保证干材芯10cm以外没节。修枝高度大致是1~3年少量修枝,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修枝到树高的1/2~2/3处。主干上发出的萌条应及时除去。
4.5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 杨树黑斑病的防治;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防治方法防治杨树黑斑病惟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选育抗病杨树品种,意大利1-69杨、1-63杨、1-72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而1-214杨等杨则是高度感病的无性系。其他预防措施参见花叶病毒病。
花卉相关知识:地下害虫为害症状与防治
近年来许多害虫向北迁移,原来北方没有的害虫现有也出现了,而且以前发生情况不是很严重的现在发生的规模和程度也比以前严重的多了。特别是现在农民使用除草剂明显增多,传统上的农业耕作方式现在已逐渐退出历史。地下害虫发生越来越重,加上我省春旱发生年比较多,防治地下害虫应该重视起来。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必须注意的是,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防治地下害虫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等。
一、具体症状:
1、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甜菜、高梁受害较重。
2、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米、高梁、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3、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细幼苗调枯死亡,谷子受害较重。
4、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危害大豆,危害大豆、玉米、蔬菜等到多种作物,白天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甚至毁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一是深翻土壤,精耕细作,破坏害虫滋生的环境;二是调整茬口,合理轮作,减轻其危害;三是合理施肥,猪粪厩肥等农家有机肥,必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可减轻危害;四是早春铲除地头、地边的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能消灭一部分卵和幼虫。
2、物理防治:利用金针虫、蝼蛄、金龟子的趋光性,每年4~8月在其出土期设置诱虫灯诱杀;玉米田为防治地老虎,应清除地内和地边杂草,减少产卵场所。地老虎还可设置诱杀盆诱杀,方法是配糖醋液,比例是糖:醋:白酒:水=3:4:1:2,兑好后加总量的1—2%的敌百虫,放置盆中于田间,诱地老虎蛾子。
3、药剂防治:一是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20~25kg,拌种子250~300kg,均匀喷洒,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二是毒土。用48%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150毫升拌细砂土15-20kg。还可以用75%辛硫磷或20%除虫菊酯等乳剂,分别以1:300与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每亩20-25kg撒于垄台苗眼附近。三是毒饵诱杀蝼蛄,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拌炒香的玉米面,加青菜叶,于傍晚撒于植株周围土上。四是地面喷药,利用地老虎1~3龄暴露地表的时机,喷施药液,如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
4、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对水40kg,拌种400~500kg,可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25~50kg,拌种250~500kg,可防治蛴螬、蝼蛄和金针虫。注意拌种应在暗处遮光进行,闷种3~4小时,待种子阴干后再播种。
(2)土壤处理。在冬小麦返青期,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ml,结合灌水施入土中,可防治金针虫;在花生、大豆田每667平方米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3kg,拌细土25~30kg,顺垄撒施,然后覆土或浅锄,可防治蛴螬;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对适量水,喷拌在100~150kg细土上作成毒土,顺垄低撒,施在幼苗根际附近,每667平方米撒20kg,可防治地老虎和蛴螬。
(3)毒饵。用5kg炒香的麦麸加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g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g对适量水,制成毒饵,可防治蝼蛄、地老虎;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铡碎的鲜草50kg,每667平方米用20~30kg于傍晚在作物行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防治地老虎。
5、诱杀防治
(1)糖醋液诱杀。将糖、醋、酒、水按3∶4∶1∶2配制,再加入少量的敌百虫,用盒子装好,于傍晚时分,装放在田间距地面1m高处,可诱杀地老虎成虫。
(2)灯光诱杀。在田间距地面30cm处,架设一盏40w黑光灯,灯下挖直径约1m的坑,铺膜做成临时性水盆,加满水后加微量煤油封闭水面。傍晚时开灯诱杀蝼蛄和金龟子的成虫。
(3)药枝诱杀。取0.3~1m长的榆、杨、刺槐树枝,在40%的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中浸泡12小时,于傍晚前插在田间,每667平方米插5把,可诱杀金龟子。虫情严重田块灌药,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亩用500毫升。或用以上药剂兑水后拌成药土,撒在玉米根周围,然后浇水,间隔7--10天,再防一次,且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花卉科普:红颈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枝干类害虫,近年来由于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桃李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不当,树势衰弱,在发现病虫后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重了虫害的大量发生。短短2年内桃李受害率达60%,危害轻者树体内有1~3条红颈天牛幼虫,重者有7~8条。现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危害特点
1.1蛀食危害
红颈天牛的危害,早期一般不被发现,一旦发现有虫粪排出时,这时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该虫以幼虫蛀食树木主干和大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成弯曲隧道,使树干中空,皮层脱落,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向外蛀孔排粪,孔外堆积有木屑状的虫粪,严重时干基堆满虫粪。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部分树枝枯死,重者树干全部被蛀空而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寿命。
1.2引发流胶病
被害树木易引起真菌侵入,是引发流胶病的重要原因[1]。发病初期在3~4月份,5~6月份最为严重,7~8月份减缓,枝干发病后从皮孔或伤口处流出淡黄色透明、柔软的树胶,后氧化凝结变成褐色至黑色的硬质胶块。随着树龄增大,流胶量增加,树势不断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枝枯或死亡。
2发生特点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7mm,雄虫触角比体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相近。体黑发亮、有光泽,前胸背面棕红色或黑色,背有4个瘤状突起,两侧各有一刺突。卵长6~7mm,乳白色,形似大米粒。幼虫体长42~52mm左右。幼虫乳白色。前胸背板扁平、长方形,前缘黄褐色,后缘色淡。蛹为裸蛹型,长约35mm。乳白色,后黄褐色。
2.2发生规律
该虫2年完成1代,以幼龄和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一般在10~11月全部越冬[2]。幼龄幼虫仅在皮层下蛀食危害,蛀入部位随着虫体的增大而逐渐加深,蛀道向下发展,当年入冬时幼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2~3月幼虫恢复活动,向下继续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虫道,直至老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4月初,老龄幼虫最后向上蛀食心材,4~6月在木质部虫道内顶端化蛹,6~9月间成虫羽化,7~8月为盛发期。成虫雨后外出最多,晴天中午成虫多停息在树干上不动。雌成虫遇惊扰即飞逃,雄成虫则多爬行躲避或自树上坠下。成虫常于中午在枝条间进行多次交尾,产卵于树皮裂缝中,以主干为多,产卵期约1周,产卵后成虫几天内死亡。卵经10天左右即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先在韧皮部皮层下蛀食,形成弯曲虫道,此时虫粪堆积在皮下蛀道内,初受害枝干外部无明显症状,随后幼虫会在树干上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从孔内向外排出红褐色木屑状虫粪,干基堆满虫粪木屑,多分布于地上50cm范围主干内。
3综合防治措施
3.1人工捕杀法
3.1.1杀卵和低龄幼虫。天牛产卵于枝干上,有的种类刻槽明显易找,低龄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在枝上危害处有新鲜树液树脂流出,有粪屑处,用小刀或螺丝刀等工具刮树皮,可仔细寻找,杀死卵和幼虫,或用锤子等敲击。
3.1.2杀大龄幼虫。幼虫长大后,一般长30mm左右就会蛀入木质部,这时如发现部分已经注入木质部,有大量的木屑和粪便排出,可用铁丝或铜丝伸入孔内,刺杀大龄幼虫。有时候排粪孔很多,这时要注意仔细查看排粪孔木屑和粪便的新鲜程度。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对虫孔较直,且不弯曲深入情况。不然就会不容易刺杀,而且费时费力,对树体也伤害大。
3.1.3捕捉成虫。捕捉成虫是防治红颈天牛的重点,人工捕捉速度快,省工省药,不污染环境,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红颈天牛蛹羽化后,一般在6~9月成虫活动期间,可在中午到下午3时前,成虫会在枝条上休息,可进行人工捕杀。有时也可剧烈摇晃树枝,有的成虫就会跌落下来再捕杀。
3.2涂白树干法
5月下旬至6月间,即在成虫羽化之前,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剂”。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利用红颈天牛惧怕白色的习性,在成虫发生前对桃树主干与主枝进行涂白,使成虫不敢停留在主干与主枝上产卵。涂白剂配置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动植物油0.2份、水40份[3],也可用石硫合剂结晶按要求配置后进行涂抹以防治,涂白主干高度一般1.0m左右。
3.3药剂防治
根据害虫的不同时期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7~8月间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刚刚孵化期,在树体上喷洒77.5%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便可防治。再就是虫孔施药,大龄幼虫蛀入木质部,喷药对其已无作用,可采取虫孔施药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树干上的排粪孔,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77.5%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500倍液10ml,或者用棉花蘸敌敌畏和氧化乐果500倍液,然后塞入孔内,最后用泥封严虫孔口,以便充分发挥药物的熏蒸效果,最终熏杀害虫。药剂防治应以果实采收后最适,果实收获前30天严禁用药。
3.4糖醋诱杀法[4]
红颈天牛成虫对糖醋有趋性,用糖2份,醋1份,或糖:醋:酒为1:0.5:1.5,敌百虫(或其它杀虫剂)0.3份配成诱杀液,装盆罐中,挂在离地lm高处诱杀。
3.5加强管理
对树木进行精细管护,适时施肥,施有机肥料,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降低危害,及时清理被虫害危害干枯的树枝及死亡的树体,对已发生的虫害树木防治后要经常检查是否还有再次发生。根据红颈天牛喜欢产卵于老树树皮裂缝及粗糙部位,而幼树和树干光洁部位不产或很少产卵的特点,应加强树干管理,保持树干的光洁。
花卉科普:人参病害、虫害与鼠害防治
1病害防治
在人参种植当中,常见病害有斑点病、立枯病、疫病与菌核病等。其中,斑点病主要对人参叶片产生危害,也会对果实及茎产生危害,叶片容易出现不规则或者圆形褐色的病斑,当严重的时候,叶片还容易出现早期脱落现象,果实受害容易变成黑色,种子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于斑点病的防治措施为:做好清理工作,对病原体及时清除或烧毁,展叶初期,可应用多抗霉素,展叶之后,可应用波尔多液、咪唑霉与扑海因等,交替应用,当发病严重的时候,可应用多抗霉素或者硫酸铜液进行消毒。立枯病也称为土掐病,其病原为真菌的半知菌,此病主要出现于出苗的展叶期,在人参的1~3年,发病较重,出现立枯病的人参苗,茎部容易出现褐色的环状缢缩,人参幼苗死亡;该病的防治方法为:做床的时候,可实施50%的多菌灵粉剂10~15g/m2,并拌入土层35cm以下给予消毒处理,之后再播种,苗床内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应用药剂灌浇床面,避免此病蔓延。菌核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主要危害根部,根部腐烂之后,仅剩表皮,其内外呈现出褐色的鼠粪菌核;此病的防治方法为:应用50%的速克灵,以及扑海因粉剂,根据种子的重量进行拌种,也可使用40%的菌核净进行浇灌,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进行病穴消毒。疫病可称为搭拉手巾,是真菌里的一种藻状菌,主要危害叶片,其根部也可能受到危害,叶子呈现暗绿色的水渍状,受害之后,会出现黄褐色,一般雨季发病厉害;此病的防治方法为: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除掉,使用70%的敌克松或者1%的硫酸铜液做消毒处理,避免蔓延,强化田间管理,在雨季要及时排水,在发病初期,可应用甲霜灵锰锌进行喷洒,控制病情。
2虫害与鼠害防治
在人参种植当中,除了病害之外,还会受到地下虫害及鼠害的影响,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蛴螬、金针菇与蝼蛄等,要有效防治这些地下虫害,可采取下列方法:粪肥的使用应该充分腐熟,并用高温堆肥,也可使用灯光诱杀虫害,如黑灯光、电灯与马灯的应用诱杀,在灯下安置盛虫容器,并安装适量的水与少量的煤油。还可按照种子量应用75%辛硫磷乳油进行搅拌,虫害发生期,还可使用敌百虫进行浇灌,除了以上虫害防治方法外,还可应用毒饵诱杀法,使用氯母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并加入恰当水,配置成毒饵,在傍晚时间,撒到田间及畦面上进行诱杀。林下人参也容易受山鼠、花鼠及鼢鼠等危害,鼢鼠一般存在于人参的整个生长期中,特别是雨后,花鼠一般发生在早春或者种籽成熟时期,而山鼠发生在春季的雨后。要预防鼠害,可采取下列方法:花鼠可采用网及笼进行捕捉,并放生到远离人参的地方,对于鼢鼠及山鼠等其他鼠类,除了使用笼、夹子及压板之外,也可应用敌鼠钠盐及杀鼠灵等放于鼠洞及人参种植带的周围,以避免鼠类危害人参生长。
相关阅读:人参品种选择
人参栽培技术
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月季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其花型俊美、千姿百态、四季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白粉病是月季上最易发生的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花及鲜切花繁殖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其诊断与防治技术,现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症状识别与诊断
植物发生病害后,其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称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是病害识别与诊断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害的症状又分为病状与病征,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种。病征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类型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索和脓状物5种。病征只有在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无病征;病原线虫在植物体内寄生,也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月季发生白粉病以后,其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上下两面都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色分层。嫩叶染病后,幼叶淡灰色,叶片皱缩反卷扭曲变厚,有时为紫红色,逐渐干枯死亡,上覆一层白粉,成为初侵染源。
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叶柄及嫩梢染病时,受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霉层,花资畸形,萎缩干枯,花朵小而少,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2病原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壳菌属。无性态是粉胞霉,粉孢子串生、单胞、椭圆形,无色。有性态为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菌丝状,少而短。子囊孢子大小为(20~27)μm×(12~15)μm。目前我国月季上只发现无性态,蔷薇等寄主植物上存在有性态闭囊壳。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粉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粉孢子萌发不利。
3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害的侵染循环为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侵入、传播及初侵染和再侵染,而月季白粉病菌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随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幼嫩部位。植物生长季节可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月季白粉病在干燥、郁闭处严重发生,温室栽培比露天栽培发生严重。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花色的品种易感病,施肥、灌水不当会加重病害发生。露天栽培发病盛期因地区而异,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北方地区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病严重。
4月季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消灭菌源
4.1.1早春、冬季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和病梢。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4.1.2冬季休眠期防治:修剪后休眠期喷洒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株上的越冬菌丝。
4.1.3温室内,夜间将硫磺粉涂在电炉子或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进行防治,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30℃。
4.1.4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首先选择2%BO10乳剂1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病菌不容易产生抗病性;其次采用化学农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十三吗啉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注意交替用药,连喷2~3次即可。
4.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温室栽培切花月季时,种植不宜过密,加强通风透光,N肥适量,增施P、K肥,。避免大水漫灌及喷灌,最好采用滴灌并且在晴天上午进行。
4.3提高月季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如白金、女神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感谢您阅读“叁仟森林”的《花卉科普:杨树舟蛾类害虫的辨别与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sanqiansenlin.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上的蛾类害虫专题,希望您能喜欢!